李彤[雲南大學軟體學院院長]

李彤[雲南大學軟體學院院長]

雲南大學軟體學院是2002年4月建立的全國35所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李彤教授是現任院長。博士生導師,著名軟體專家。

基本信息

概 述

李彤,男,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人,1963年12月24日生於雲南省昆明市。博士,雲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雲南省教學名師,雲南省教學團隊帶頭人,教育部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雲南省高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首席教授,雲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雲南省科協常委,雲南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共出版學術專著2部、教材5部,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4項、其它項目20餘項。主要研究領域為軟體工程和信息安全。

簡 歷

雲南大學李彤教授雲南大學李彤教授
1979年9月進入雲南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學專業(計算機軟體方向)攻讀學士學位;1983年7月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3年7月進入雲南省計畫委員會電子計算站工作;1984年5月任雲南省計畫委員會電子計算站套用科數據處理組組長;1984年7月見習期結束轉正,晉升助理工程師。1985年9月進入雲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數學專業(計算機軟體方向)攻讀碩士學位(其中: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北京軟體研究生院軟體工程專業師從楊芙清院士,1987年7月至1988年7月在雲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師從龔世生教授);1988年7月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88年7月進入雲南省經濟信息中心工作;1990年7月晉升工程師;1990年8月任雲南省經濟信息中心資料庫與程式庫部副主任;1991年5月兼任雲南省計畫委員會OA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1992年10月任雲南省經濟信息中心計算機工程部主任、雲南省信息產業公司計算機工程部經理。1994年8月進入雲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工作;1995年8月由工程師轉為講師;1996年10月晉升副教授,同時任雲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主任。1998年4月雲南大學電子信息與計算機學院成立,任雲南大學電子信息與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副主任(主持工作);1998年8月晉升教授;1999年10月任雲南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2001年10月兼任雲南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2002年4月雲南大學軟體學院(35所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成立,任雲南大學軟體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2003年7月進入英國De Montfort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體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HongjiYang教授);2007年6月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2007年7月任雲南大學軟體學院院長。

學術職務

[1]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
[2]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3]雲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
[4]教育部(2006-2010)“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5]教育部(2001-200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6]雲南省教學團隊帶頭人。
[7]雲南省“信息技術與工程”高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首席教授。
[8]雲南大學博士生導師。
[9]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
[10]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1]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專家。
[12]科技部國家重點新產品網上評估(評審)專家。
[13]教育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網上評審專家。
[14]教育部軟體人才實訓基地專家評審組副組長。
[15]教育部全國大學生軟體創新設計大賽組織委員會委員。
[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17]中國科學技術期刊評審專家。
[18]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雲南大學)主任。
[19]教育部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負責人。
[20]清華大學出版社外版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
[21]雲南省軟體工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2]雲南省科學技術獎電子信息專業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3]雲南省重點學科“信息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方向學科帶頭人。
[24]雲南省信息化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5]雲南省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專家組成員。
[26]雲南省地方公派留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
[27]《軟體學報》審稿專家。
[28]《計算機學報》審稿專家。
[29]南昌航空大學兼職教授。
[30]《中國進出口軟體》雜誌社專家理事。
[31]《中國大學教學》特約審稿人。
[32]雲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33]雲南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
[34]《雲南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委員。
[35]雲南省電腦農業專家系統技術總體專家組成員。
[36]雲南省農業氣象與衛星遙感套用中心科學顧問。
[37]《雲南科壇》編審委員會委員。
[38]第一屆全國智慧型信息處理學術會議(2007)主席。
[39]ETHICOMPInternationalWorkingConference2007主席。
[40]雲南省計算機技術套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41]中國計算機學會軟體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
[42]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
[43]ACM專業會員。
[44]雲南大學軟體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45]“第四屆中國軟體工程大會”組織委員會委員。
[46]浙江大學出版社“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綜合實驗系列規劃教材”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
[47]“全國高校軟體工程專業教育年會(2007、2008、2009)”程式委員會委員。
[48]8thIEEE/ACI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andInformationScience(ICIS2009)程式委員會委員。
[49]12thIEEEInternationalWorkshoponFutureTrendsofDistributedComputingSystems(FTDCS2008)操作委員會主席。
[50]Reviewerof2009WorldCongresson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

在研課題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構件的軟體系統動態演化研究”(60963007),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22萬元。
[2]主持教育部高等學校質量工程項目“基於CDIO的國際化、工程化軟體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2008年10月-2012年9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50萬元。
[3]主持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批准的“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雲南大學)”,2006年8月-2011年7月,排名第一。
[4]主持雲南省省級教學團隊“CDIO軟體人才培養教學團隊”,2009年6月-2012年6月,排名第一。
[5]主持雲南省套用基礎研究基金項目“軟體體系結構的自適應演化”(2007F008M),2007年7月-2010年6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7.5萬元。
[6]主持教育部-Intel精品課程“軟體工程”,2009年9月-2010年8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5萬元。
[7]主持雲南省精品課程“軟體工程”,2007年5月-2011年6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10萬元。

已完成課題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軟體演化過程研究”(60463002),2005年1月-2007年12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23萬元。
[2]主持雲南省信息技術專項計畫項目“通用安全支撐平台及其關鍵技術研究”(2004IT06),2004年7月-2007年4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116萬元。2007年4月通過省級鑑定,評價為“整體國內先進”。2007年獲雲南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3]主持雲南省“信息技術與工程”高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軟體工程與套用開發”方向,2002年9月-2007年8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25萬元。
[4]主持雲南省信息網路開發技術專項計畫項目“基於安全作業系統平台的PKI網路信息安全軟體系統”(2001IT10),2001年7月-2004年4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160萬元。2004年4月通過省級鑑定,評價為“整體國內先進”。
[5]主持雲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項目“Linux套用軟體開發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2001AABLA02A002),2001年7月-2005年3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620萬元。2005年3月通過省級鑑定,評價為“整體國內先進”。2006年獲雲南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6]主持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構件的快速軟體並行開發技術”(2001F0006M),2001年7月-2004年6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5.5萬元,評價為“優”。
[7]主持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基金項目“軟體工程”方向(1998-37),1998年4月-2004年4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13萬元。2004年4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20043C22)。
[8]主持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軟體並行開發技術及其CASE系統研究”(98F023M),1998年7月-2001年6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6萬元,評價為“優”。
[9]主持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公理語義的面向對象並行軟體自動化研究”(98F005G),1998年4月-2001年6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5萬元,評價為“優”。
[10]主持雲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重點項目“軟體演化過程研究”(04Z290D),2004年7月-2006年6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1.5萬元。
[11]參加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網路信息安全的橢圓曲線密碼算法研究”(2002F0010M),2002年7月-2005年6月,排名第二,項目經費5.5萬元。
[12]參加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計畫)項目“實用農業專家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2003AA118080),2004年1月-2005年12月,排名第十五,項目經費80萬元。
[13]參加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計畫)項目“智慧型化農業信息處理系統——雲南示範區”(2001AA115260),2001年10月-2003年9月,排名第十四,項目經費150萬元。
[14]參加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計畫)項目“基於國產軟硬體的遠程教育與農村科技教育綜合服務系統套用研究”(2003AA116030),2003年9月-2005年8月,排名第四,項目經費200萬元。
[15]參加國家高技術產業化推進計畫項目“高清晰度直接製版、全自動高速多色印刷、無線膠訂聯動系統與示範”(雲計高技[2001]278號),2002年12月-2007年7月,排名第三(總技術負責人),項目經費500萬元。
[16]主持雲南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第四代語言軟體開發方法學研究”,1995年10月-1998年10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0.8萬元。
[17]參加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Internet集成軟體支撐環境研究”(96F013M),1996年7月-1998年6月,排名第二,項目經費5萬元,評價為“優”。
[18]主持雲南省七五重點項目“雲南省計委管理信息系統”,1988年9月-1989年12月,排名第二(課題組長),項目經費18萬元,1989年12月通過省級鑑定。
[19]主持“國家計委系統OA工程省級系統——雲南省計委辦公自動化系統(省計委OA工程)”,1991年5月-1992年12月,排名第一(省計委OA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兼課題組長),項目經費15萬元。
[20]主持雲南大學校級研究生精品課程“高級軟體工程”,2005年5月-2008年12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3萬元。
[21]主持雲南大學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2005年10月-2008年12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3萬元。
[22]主持“雲南大學《作業系統》主幹課建設”,1997年3月-1999年9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1.6萬元。1999年獲雲南大學主幹課建設優秀獎。
[23]主持雲南大學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雲南大學通用計算機自動命題系統”,1999年6月-2001年6月“通用計算機自動命題系統”,排名第一,項目經費2萬元。2000年獲雲南省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雲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24]主持項目“雲南大學《作業系統》課程現代化教學改革”,1994年9月-1999年8月,排名第一。2000年獲雲南省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999年獲雲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25]主持項目“基於第四代語言的軟體開發環境研究與套用”,1987年3月-1999年5月,排名第一。1999年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6]主持項目“雲南冶煉廠管理信息系統”(第一期工程),1990年10月-2001年3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4.5萬元。
[27]主持項目“雲南冶煉廠管理信息系統”(第二期工程),1993年5月-1997年1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17.5萬元。
[28]參加公安部科研項目“電子數據證據鑑定研究”(20015381201),2001年6月-2003年5月,排名第三,項目經費10萬元。
[29]參加雲南省計算機技術套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基於Petri網的軟體過程知識庫研究”,2000年10月-2002年9月,排名第二,項目經費3萬元。
[30]主持雲南大學軟體學院研究生精品課程“高級軟體工程”,2004年6月-2006年5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2萬元。
[31]主持雲南大學軟體學院教學改革項目“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2004年6月-2006年5月,排名第一,項目經費3萬元。
[32]獨立完成自選項目“第四代語言HLL的設計與實現”,1997年4月-1998年6月,排名第一。2000年3月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3]主持雲南省統計局項目“1984年年報數據處理”1984年9月-1985年3月,排名第一。
[34]獨立完成雲南省計畫委員會項目“1983年雲南省計畫會議數據處理”,1983年10月-1983年12月,排名第一。
[35]主持雲南省經濟委員會項目“1985年十六項工業指標數據處理”,1985年3月-1985年6月,排名第一。
[36]主持雲南省計畫委員會項目“雲南省基本建設歷史資料數據處理”,1985年1月-1985年3月,排名第一。
[37]主持雲南省人事廳項目“人才統計數據處理”,1984年11月-1985年2月,排名第一。
[38]主持雲南省計畫委員會項目“雲南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信息系統”,1988年8月-1989年7月,排名第一。
[39]參加昆明汽車客運站項目“昆明汽車客運站管理信息系統”,1985年1月-1985年8月,排名第五。
[40]獨立完成自選項目“SEDIT套用生成器的設計與實現”,1987年2月-1987年7月,排名第一。
[41]參加雲南省電力局項目“雲南省電力局管理信息系統設計”,1995年2月-1995年7月,排名第二。

獲 獎

[1]2008年2月主持的項目“通用安全支撐平台及其關鍵技術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類)三等獎,排名第一。
[2]2006年3月主持的項目“Linux套用軟體開發技術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類)三等獎,排名第一。
[3]2000年3月主持的項目“基於第四代語言的軟體開發環境研究與套用”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4]2009年1月“軟體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獲雲南省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四。
[5]2008年6月主持的項目“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獲雲南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
[6]2008年6月“示範性軟體學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獲雲南省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四。
[7]2001年10月主持的項目“通用計算機自動命題系統及其推動的課程教學改革”獲雲南省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8]2000年4月主持的項目“《作業系統》課程現代化教學改革”獲雲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9]2000年10月項目“通用計算機自動命題系統”獲雲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四。
[10]2002年5月《作業系統分析與設計》獲雲南省優秀自編教材獎,排名第一。
[11]1999年10月主持的雲南大學《作業系統》主幹課獲雲南大學主幹課建設優秀獎,排名第一。
[12]2000年9月獲雲南大學伍達觀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排名唯一。
[13]1996年4月獲雲南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三等獎,排名唯一。
[14]1997年4月獲雲南大學中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理論與實踐”演講比賽二等獎,排名唯一。
[15]1999年12月論文《互動式環境下基於層次分解的並行變換技術》獲雲南省計算機學會二等獎,2001年12月獲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二。
[16]1992年4月論文《第四代語言HLL的設計》獲雲南省計算機學會優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一。
[17]1992年10月論文《面向對象的套用生成器OO-NISGE的設計與實現》被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信息系統分會評為優秀論文,排名第一。
[18]1995年6月論文《一個面向對象的網路信息系統生成環境》被重慶計算機學會和重慶計算機用戶協會評為優秀論文,排名第一。
[19]1995年6月論文《從政府機關的特點看OA系統建設》被重慶計算機學會和重慶計算機用戶協會評為優秀論文,排名第一。
[20]1995年9月獲雲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優秀獎,排名唯一。
[21]1999年5月獲雲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南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22]1999年5月參加的項目“《作業系統》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獲雲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智合力興科技創新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23]1999年5月主持的項目“互動式環境下基於層次分解的並行交換技術”獲雲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智合力興科技創新獎”三等獎,排名第二。
[24]2002年1月論文《並行開發的控制模型》獲昆明市第七屆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二。

學術專著

[1]TongLi.AnApproachtoModellingSoftwareEvolutionProcesses.Springer-VerlagGmbH,BerlinHeidelbergNewYork,2008.8(TsinghuaUniversityPress同時出版國內版)
[2]李彤,孔兵,金釗,王黎霞.軟體並行開發過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8

教 材

[1]李彤,沈勤祖,王黎霞.作業系統分析與設計.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6.12(2002年獲雲南省優秀教材獎)
[2]李彤,王黎霞,程德遠,萬莉.辦公自動化實用教程.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6
[3]李彤,王黎霞,孔兵,王慶革.字表處理實用教程.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6
[4]沈勤祖,李彤主編.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語言JAVA.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8
[5]王黎霞,李彤.實用會計電算化教程.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5.11

學術論文

發表學術論文138篇。

學位論文

[1]TongLi.AnApproachtoModellingandDescribingSoftwareEvolutionProcesses.Ph.D.Thesis,February2007,DeMontfortUniversity,UK.
[2]李彤.HLL語言的設計與實現.雲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88,6.
[3]李彤.符號處理語言FCY編譯器任意長字元串運算的設計與實現.雲南大學學士學位論文,1983,6.

指導博士研究生

從2006年-2009年指導博士生7人。

指導碩士研究生

1994-2008年指導碩士研究生120人。

授 課

[1]博士研究生課程:《軟體方法學》。
[2]碩士研究生課程:《並行處理理論與技術》、《作業系統分析與設計》、《計算機文獻閱讀》、《高級軟體工程》。
[3]本科生課程:《作業系統》、《作業系統分析》、《軟體工程》、《人工智慧》、《數字邏輯》、《作業系統原理與UNIX》、《作業系統原理》、《計算機科學技術史》、《軟體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