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良[開國少將]

李建良[開國少將]

李建良(1910—1988)湖北省荊門縣人。一九三一年參加本地赤衛隊。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3月21日,李建良同志因患癌症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骨灰安放洪湖烈士陵園內。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李建良李建良
1931年參加本地赤衛隊。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荊門縣特務隊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四師十團連政治指導員,團總支書記,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十二團政治委員,第十一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八旅七一五團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一二0師獨立第二支隊政治委員,七一四團政治委員,晉綏軍區獨立第二旅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八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七軍二十一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公安部隊副政治委員,第三公安軍學校政治委員,公安軍邊防學校政治委員,濟南軍區工程兵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

李建良同志於1988年3月21日在武漢病逝,終年80歲。

人物經歷

參加革命

李建良同志1910年12月出生於荊門市沙洋區李市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做長工,飽嘗苦難。他懷著對舊社會的刻骨仇恨投身革命,1931年春加入當地農民協會,參加了打土豪,籌劃紅軍糧款,擴充紅軍兵員,建立蘇維埃政權等革命活動,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9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2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時期

李建良同志歷任區蘇維埃組織部長、區委書記、紅軍戰士、班長、政治指導員、師政治部組織科長、團政委等職。參加了紅三軍遠征七千里和鄂豫皖、湘鄂川黔地區第三、四、五次反圍剿鬥爭。參加了包座、忠堡、桃子溪、板栗園等戰役。特別是在包座戰役中,帶領連隊勇猛攻堅,成為全團模範連,受到了賀龍任弼時等領導同志的表揚。在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歷盡千辛萬苦,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影響和激勵部屬。並兩次參加方面軍和紅四師黨代表大會,堅決反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活動,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忠誠的共產主義信念。

抗日時期

歷任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獨立支隊政委,旅政治部主任等職。率領“亞五”團(358旅715團)參加了齊會戰役百團大戰米峪戰鬥。他不顧個人安危,深入敵後,發動民眾擴大革命力量。並率領部隊參加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為建立晉中、晉綏抗日根據地及保衛延安做出了貢獻。

解放時期

歷任團政委,軍分區副政委、師政委等職。參加了平綏、晉南、汾孝、太原隴東戰役。他服從命令,沉著果斷,善於發揮政治工作的威力。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三次奉命到晉察冀、太岳帶新兵,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在晉綏軍區高幹會議上,他還對部隊的政治工作提出過很有價值的見解,得到了上級有關領導機關的充分肯定。

解放後

歷任西北公安部隊副政委、第三公安軍學校政委、公安邊防學校政委、濟南軍區工程兵政委、陸軍第二十六軍政委。他認真執行中央軍委的指示,從嚴治校,從嚴治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培養國防建設人才,鞏固紅色政權,建設人民軍隊,保衛西北邊陲和國防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1982年5月經中央軍委批准,享受正兵團職待遇。1988年3月21日 在武漢逝世。

人物榮譽

1、榮獲二級八一勳章

2、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3、榮獲一級解放勳章

4、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人物評價

在近六十年的戎馬生涯中,李建良同志刻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具有堅強的黨性和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他身為軍隊的高級幹部,無論是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始終對黨、對人民、對共產主義事業忠心耿耿,矢志不移;

李建良同志作戰勇敢,不怕犧牲,身先士卒,衝鋒在前,表現出共產黨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他工作積極,聯繫民眾,團結同志,平易近人,豁達大度,謙虛謹慎,生活儉樸,廉潔奉公,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具有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情操;

李建良同志長期從事軍隊黨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實事求是,光明磊落,處事果斷,認真執行黨的政策,原則性強,具有豐富的政治思想工作經驗和領導工作藝術,為部隊基層政治工作建設做出了貢獻。

十年內亂期間,李建良同志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種種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爭。他離休以後,仍關心黨和國家的大事,關心軍隊建設,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改革開放政策,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

李建良同志保持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嚴格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表現了一個黨員的高尚品質。他以頑強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充滿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病重期間,仍然想著黨和國家的利益,從不提個人要求,始終保持了革命晚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