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歆

[Li [en [en

基本字義

部首筆畫

部首:木部外筆畫:3 總筆畫:7
五筆86:SBF 五筆98:SBF 倉頡:DND
筆順編號:1234521 四角號碼:4040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74E

字義

1. 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投桃報~。~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為人只要忠誠、正直一定會感動別人)。
2. 姓。
3. 古同“”,古代法官的代稱。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木,子聲。本義:李樹)
2. 同本義。落葉喬木,春天開白色花,果實叫李子,熟時黃色或紫紅色,可吃[plum]
李,李果也。——《說文》
北山有李。——《詩·小雅·南山有台
3.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樹的果實、李花、李園
華如桃李。——《詩·召南·何彼禯矣
4. (李:李花)
報之以李。——《詩·大雅·抑》
5. (李:李子)
丘中有李。——《詩·王風·丘中有麻
6. (李:李園)
7. 獄官。通“理”[judge;justice]
皋陶為李。——《管子·法法》
8. 星名。即角宿二,為室女座δ星[star's name]。如:李長庚(西方太白金星的名號)
9. 姓。如:李杜(李白和杜甫);李唐(李氏唐朝);李氏子蟠(姓李的人家的孩子。氏,姓);李文靖公(李沆,字太初,宋太宗、真宗時的宰相,諡文靖);李渤(唐朝洛陽人,曾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李牧連卻之,李牧接連打敗它。李牧,趙國良將,曾幾次打敗秦軍。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攻趙,李牧率兵抵抗。趙王中了秦的反間計,殺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趙軍,虜趙王

常用詞組

1. 李白LǐBái
[Li Bai] (701—762) 中國唐朝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人(今四川江油)。才華橫溢。詩歌今存900首。
2. 李冰LǐBīng
[Li Bin] 中國戰國時水利家。他總結勞動人民的治水經驗,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了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最為著名,二千二百多年以來一直為川西平原提供了巨大的水利效益
3. 李卜克內西Lǐbǔkènèixī
[liebknecht, Wilhelm] (1826—1900) 即威廉·李卜克內西。德國工人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創立者和領袖之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戰友
4. 李大釗LǐDàzhāo
[Li Da zhao] (1889—1927) 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令導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就義於北京
5. 李代桃僵lǐdàitáojiāng
[substitute one thing for another; substitute this for that] 古樂府《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後來用“李代桃僵”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李代桃僵,羊易牛死。——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6. 李公朴LǐGōngpǔ
愛國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因參加愛國民主運動,在昆明被國民黨當局暗殺
7. 李賀LǐHè
[Li He] (790—816)字長吉,唐代福昌(現在河南省宜陽西)人。南園,是李賀在家讀書的地方。他寫了《南園十三首》,慨嘆當時有許多作品不切合實用,悲秋一類詩文用在戰爭中無濟於事
8. 李清照LǐQīngzhào
[Li Qingzhao] (1084—約1151) 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長於詩、文、詞,兼書法、繪畫,且通音律。詩文筆力雄健,情辭慷慨。詞則繼承婉約派風格,南渡前以造語新麗見稱,南渡後以情調悲涼為主。所著《詞論》,多有獨立見解,對南唐二主以來詞人遍加譏評,強調“詞別是一家”,主張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佚;後人輯有《漱玉詞》;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9. 李商隱LǐShāngyǐn
[Li Shangyin] (約813—858) 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曾任校書郎、弘農尉、秘書省正字等職。有《玉溪生詩》,現存;文集已佚,後人輯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李商隱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和杜甫。又與溫庭筠齊名,稱為“溫李”。“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均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李商隱的詩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詩歌的藝術技巧,成就很高
10. 李時珍LǐShízhēn
[Li Shizhen] (1518—1593) 中國明代醫藥學家。字東璧,號瀕湖,蘄州(今湖北蘄春)人。著有《本草綱目》。收錄原有諸家《本草》所載藥物共一千五百十八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總結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勞動人民豐富的藥物經驗,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11. 李漁LǐYú
[Li Yu] (1611—約1680) 字笠鴻、謫凡,號笠翁,明末清初蘭溪(現在浙江省蘭溪縣)人,戲曲理論家,作家。除《一家言》外,還著有《笠翁十種曲》(傳奇)、短篇小說集《十二樓》等
12. 李煜LǐYù
[Li Yu] (937—978) 字重光,南唐後主。公元975年,宋滅南唐,他被封為“違命侯”,過了三年階下囚的生活,終被殺死
部首筆畫
部首:口部外筆畫:11 總筆畫:14
五筆86:FKUK 五筆98:FKUK 倉頡:GRTR
筆順編號:12125143153251 四角號碼:4046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609

基本字義

1. 善,美:~言。~賓。~言懿行。
2. 誇獎,讚許:~獎。~許。~勉。
3. 吉慶,幸福:~祥。~偶。
4. 歡樂:~會。
5. 姓。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從( zhù),加聲。本義:善,美)
2. 同本義[beautiful;fine;good]
嘉,美也。——《說文》
嘉,善也。——《爾雅》
孚於嘉。——《易·隨》
嘉靖殷邦。——《書·無逸》
以嘉視親萬民。——《周禮·大宗伯》
嘉石平罷民。—《周禮·大司寇》。注:“文石也。”
稻曰嘉蔬。——《禮記·曲禮》
爾有嘉謨嘉猷。——《禮記·坊記》
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詩·豳風·東山》
3. 又如:嘉羞(美味的食品);嘉況(豐厚的賞賜);嘉言(善美的言辭);嘉祉(美善幸福)
4. 幸福;吉祥[happy;lucky]
蒙獲嘉瑞,賜茲祉福。——《漢書·宣帝紀》
5. 又如:嘉祥(吉兆);嘉娛(幸福快樂);嘉氣(瑞氣);嘉福(幸福美好);嘉禎(嘉貞。吉祥的徵兆)
6. 樂;歡娛[happy]
以嘉魂魂。——《禮記·禮運》。注:“樂也。”
7. 又如:嘉慶(值得慶賀的吉祥事);嘉虞(歡樂);嘉慰(欣慰);嘉容(喜悅的神色)
〈動〉
1. 讚美,稱道、頌揚事物的美好[laud;praise]
嘉吾子之賜。——《國語·晉語》
武帝嘉其義。——《漢書·李廣蘇建傳》
嘉其能行古道。——唐·韓愈《師說》
上大嘉悅。——《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嘉納(讚許並採納);嘉貺(獎賞);嘉與(獎勵厚待)
〈名〉
1. 古代五禮之一。包括冠、婚、賀慶、饗、宴等的禮儀[one of ancient five ceremony]。如:嘉禮(嘉事。古代五禮)
吉、凶、軍、賓、嘉
2. 之一。(指飲食、婚冠、賓射、饗宴、賀慶等禮)

常用詞組

1. 嘉賓jiābīn
[honorable guest] 佳賓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小雅·鹿鳴》
2. 嘉禾舞jiāhéwǔ
[gavotte;gavot] 加伏特舞的別稱
3. 嘉惠jiāhuì
[favor;benefit] 敬辭,稱別人所給予的恩惠
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也。——《左傳·昭公七年》
承蒙嘉惠,不勝感激
4. 嘉獎jiājiǎng
(1) [cite;commend]∶軍隊紀律條令規定的一種獎勵。分別採取隊前、會議、書面的方式宣布,並登記存檔
(2) [spur]∶稱讚並獎勵
通令嘉獎
(3) [praised words]∶稱讚的話
(4) [prize;award]∶獎勵的物品
5. 嘉陵江Jiālíng Jiāng
[Jialing River] 長江上游支流。在中國四川省東部,發源於秦嶺,在重慶市注入長江,全長1119公里,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里
6. 嘉勉jiāmiǎn
[praise and encourage] 表揚獎勵
7. 嘉耦jiā’ǒu
[a happily married couple] 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夫妻
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左傳·桓公二年》
8. 嘉尚jiāshàng
[praise] 讚美;讚許
將士用命,深可嘉尚。——《宋史·理宗紀》
9. 嘉玩jiāwán
[enjoy and ponder] 欣賞與玩咪
10. 嘉慰jiāwèi
[praise and comfort] 誇獎慰勉
表示嘉慰
11. 嘉許jiāxǔ
[praise;appraise] 稱讚;讚許
公子嘉許,王孫嘉許。——《易林·賁之艮》
倍受嘉許
12. 嘉峪關Jiāyùguān
[Jiayuguan] 中國明代萬里長城西端終點,甘肅省地級市。位於河西走廊中段,人口8萬。嘉峪關城樓宏偉,向稱天下雄關
部首筆畫
部首:欠部外筆畫:9 總筆畫:13
五筆86:UJQW 五筆98:UJQW 倉頡:YANO
筆順編號:4143125113534 四角號碼:0768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B46

基本字義

1. 喜愛,羨慕:~羨。~慕。
2. 饗,祭祀時神靈享受祭品、香火:~享。

詳細字義

〈動〉
1. 饗,嗅聞[smell]。古指祭祀時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氣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詩·大雅》
2. 又如:歆享(歆止,歆饗。神靈享受供物);歆嗅(歆饗);歆嘗(神靈享用祭品)
3. 動[touch]
無然歆羨。——《詩·大雅·皇矣》。朱熹集傳:“歆,欲之動也。”
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詩·大雅·生民》
4. 又如:歆動(觸動;驚動)
5. 貪圖;羨慕[admire]
若易中下,楚必歆之。——《國語·楚語上》
6. 又如:歆美(欽羨讚美);歆淫(縱樂);歆嘆(欽羨讚嘆)
〈形〉
1. 悅服;欣喜[pleasure]
以言德於民,民歆而德之,則歸心焉。——《國語·周語下》
2. 又如:歆服(欣喜悅服);歆快(喜悅)

常用詞組

1. 歆羨xīnxiàn
[adore;admire] 愛慕
是宜當時見之而歆羨,後世聞之而嘆息。——《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2. 歆享xīnxiǎng
[enjoy]舊指鬼神享受祭品、香火
上天歆享,鬼神佑焉。——《漢書·匡衡傳》
隱藏更多釋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