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何彼禯矣

齊侯的女兒出嫁,車輛服飾侈麗。這首詩隱約地諷刺了貴族王姬德色的不相稱。

正文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
曷不肅雝,王姬之車。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
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
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注釋

(1)襛(nóng):繁盛濃艷貌。(2)唐棣:也作棠棣、常棣;即郁李,為落葉灌木,高五六尺,花紅或白。(3)曷:何。肅:莊嚴。(4)雝(yōng):和樂。此指儀容莊重而和悅。(5)王姬:周王之女姬姓,故曰王姬;此泛言王室女子。宋呂祖謙《讀詩記》:“肅雝者王姬,而曰王姬之車。不敢指切之也。”(6)華如桃李:即如桃李華之倒字句。(7)平王之孫:周平王的孫女。(8)齊侯之子:此句連上句謂周平王的孫女嫁給齊侯的兒子;《春秋》記載王姬嫁齊侯有兩件事,一在魯莊公元年嫁齊襄公,一在莊公十一年嫁齊桓公;這裡的平王之孫,齊侯之子是據這些史事而泛指貴族間的婚嫁,同“秦晉之好”出於一理。(9)釣:釣魚。指釣魚所用的東西。(10)維,語助詞。聞一多認為《詩經》中的“釣魚”“吃魚”是婚姻、戀愛的隱語。古今民歌中亦多以魚喻匹偶。(11)伊:語助詞。(12)緡(mín),絲繩;此句謂絲合成絲繩。喻男女合婚。緡,也作。《說文》謂“從糸昏聲”。則緡字,古時諧“婚”字音,為雙關之用。《莊子·在宥》:“當我,緡乎!還我,昏乎!”清王先謙集解引郭嵩燾:“緡,昏字通,緡亦昏也。”昏,即古婚字。

譯文

怎么那樣濃艷漂亮?像唐棣花兒一樣。怎么氣氛欠肅穆安詳?王姬出嫁的車輛。
怎么那樣地濃艷漂亮?像桃李花開一樣。天子平王的外孫,齊侯的女兒做新娘。
釣魚是用什麼繩?是用絲線來做成。她是齊侯的女兒,天子平王的外孫。

說明

關於“周南”、“召南”二部分詩產生的地區及“二南”的具體意義,歷來有不同的說法,至今仍未得到一致的結論。我們從“二南”本身找內證,分析前人的一些不同的意見,認為“二南”絕大部分詩是來自江漢之間的一些小國,有少量詩篇也遠及原來周公旦召公奭分治的地區——今河南洛陽一帶。因此“二南”詩的產地大致說來,包括今河南洛陽南陽和湖北的鄖陽襄陽等地區。
至於“南”的含義,根據甲骨文,證之以古代典籍,“南”原來是一種很古老的樂器名稱,後來才演變為一種地方曲調的專名,古書稱作“南音”。“南”這種曲調最初盛行於江漢流域,以後才逐步影響到附近北方的地區。“二南”中的詩就是用“南音”演唱的歌詞,自漢以來,雖然“聲”漸漸失傳了,但是“南”這個名稱仍然保留了下來。
同時“南”又是方位之稱,在周代習慣將江漢流域的一些小國統稱之“南國”或“南土”、“南邦”(見《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詩的編輯者便將采自江漢流域許多小國的歌詞,連同受“南音”影響的周、召一些地方采來的歌詞,命名為“周南”、“召南”,以與其他十三國風在編排的形式上整齊劃一。《左傳·隱公三年》記君子的話說:“‘風’有《采蘩》、《采苹》”,此二詩均屬“召南”。可見“二南”屬於風詩,與其他國風一樣是地方曲調。
“二南”絕大部分詩是西周東周初的作品,舊說以為是文王時期的詩,那是沒有根據的。
“召南”共有十四首詩,包括:鵲巢、采蘩、草蟲、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襛矣騶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