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9年

公元前229年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年,趙國名將李牧被趙王殺害;在西方,漢尼拔之父哈米爾卡·巴卡陣亡,哈斯德魯巴繼任;埃托利亞同盟聯合阿哈伊亞同盟抗擊馬其頓。

中國大事

秦攻趙國

秦利用趙國發生大地震和大災荒的機會,又派王翦領兵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雙方相持了一年 。在緊要關頭,秦國使出殺手鐧—離間計。王翦用重金收買了趙王的寵臣郭開,要他散布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的流言。趙王輕信謠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據不讓出兵權,趙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並處死了他,同時還殺掉了司馬尚。殺死李牧,無疑為秦軍亡趙掃清了道路。此後,秦軍如入無人之境,攻城略地,痛擊趙軍。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軍攻破邯鄲,這座名城落入秦國之手。不久,出逃的趙王遷被迫獻出趙國的地圖降秦。趙國實際上滅亡了。但是公子嘉卻帶著一夥人逃到代郡(今河北尉縣),自立為王。

李牧被殺

公元前229年,李牧被趙王殺害。

李牧(前580年—前229年),生年不詳,據推算當生於趙武靈王后期。李牧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以抵禦強秦為主,曾兩次大破秦軍。趙國北邊和匈奴接界。秦王政(始皇)乘機派大將王翦親自率主力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秦軍多次受挫於李牧,王翦知道,李牧是自己的勁敵,李牧不除,秦軍在戰場上不能速勝,遂稟告秦王,再行反間故計,派奸細入趙國都城邯鄲,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散布流言蜚語,說什麼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昏聵的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和齊人投奔過來的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一直信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視獨立行事權的李牧接到這道命令,為社稷和軍民計而不從,趙王暗中布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司馬尚則被廢棄不用。

國際大事

哈米爾卡遇害

公元前229年,哈米爾卡遇害,哈斯德魯巴繼任。羅馬勢力進入希臘。

漢尼拔之父哈米爾卡·巴卡(Hamilcar Barca)為了改善迦太基的前景,出兵征服伊比利亞半島。 根據歷史學家李維(Livy)的記載,當漢尼拔央求與父親同行時,哈米爾卡要漢尼拔在神殿內發下了終生與羅馬勢不兩立的重誓。當哈米爾卡在戰爭中陣亡之後,其婿哈斯德魯巴(Hasdrubal)繼任為統帥。哈斯德魯巴採用以外交為軸心的策略,以鞏固迦太基在伊比利亞的經貿基礎為重,建立新迦太基城,並與羅馬定下條約,以埃布羅河(Ebro)為雙方界線,應許不將其勢力擴展至該河之北。伊比利亞半島豐富的礦產資源使迦太基不但有能力償還對羅馬的戰爭賠款,並再次逐漸壯盛起來。

抗擊馬其頓

公元前239 ~前229年,埃托利亞同盟聯合阿哈伊亞同盟抗擊馬其頓。

埃托利亞同盟(Aetolian League)古代希臘城邦聯盟。最初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公元前 367年形成比較鞏固的埃托利亞同盟 。其核心始終是位於希臘中西部的埃托利亞 ,盟址在特爾蒙 。從公元前4世紀後期起,成為希臘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並在反抗馬其頓的鬥爭中不斷壯大。約公元前290年控制了德爾斐。公元前3世紀下半葉,同盟達到極盛,不僅包括中部希臘許多城邦,還包括帖撒利亞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些城邦 。公元前3世紀末及公元前2世紀初,和羅馬一起反對馬其頓。公元前192年又和塞琉西王國結盟,反對羅馬 ,結果戰敗 。公元前189年被迫成為羅馬的同盟者。公元前167年羅馬解散了埃托利亞同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