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晨水彩畫

李劍晨水彩畫

李劍晨(1900.02.25~2002.02.20),男,原名李汝驊,字劍晨,河南省內黃縣宋村鄉北溝村人。美術家、美術教育家,創立了自己獨特的水彩畫理論體系,被稱為“中國水彩畫的開山大師”、“中國水彩畫之父”。同時,擅長中國畫和油畫,被稱為“國畫大師”、“油畫巨匠”、“美術教育泰斗”。

基本信息

中國水彩之父

鑒於李劍晨對中國水彩畫的巨大貢獻,國內外許多新聞媒體紛紛以“中國水彩畫之父”,“中國水彩畫開山大師”,“中國水彩

李劍晨李劍晨

畫的開拓者”等為題進行宣傳報導。中國最權威的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在李劍晨赴台舉為“李劍晨九一繪畫展”載譽歸來時,向全世界播發了電訊:新華社南京一月十四日電,今年九十二歲高齡,被譽為“中國水彩畫之父”的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劍晨教授,剛從台灣舉辦個畫展及探親歸來。該電文對李劍晨在畫展盛況以及這次交流的意義進行了報導。世界各地和國內的報刊也紛紛轉載這一訊息,因為這是台灣官方機構邀請赴台舉行畫展的大陸畫家第一人,其意義非同凡響,自然引起世界各國新聞媒體的注意,這就使“中國水彩畫之父——李劍晨”的名字在國內外廣為人知。

李劍晨金龍、金彩成就獎李劍晨金龍、金彩成就獎

媒體總結

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李劍晨教授是中國現代第一代卓有成就的,最具影響的水彩畫家。儘管在本世紀已有一些畫家在畫水彩畫,但這就像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都在研究學習,而孔老夫子成就最大,對後世影響最深遠,從而被譽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一樣,無論是對中國水彩畫理論的創立,還是對水彩畫家的培養,還是創作的成就,以及對中國水朋畫的普及、振興與發展,展開國際交流,確立中國水彩畫在國際上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城市設計與規劃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為業師李劍晨水彩畫集題字:“霞尚滿天,筆下千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城市設計與規劃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為業師李劍晨水彩畫集題字:“霞尚滿天,筆下千年。”

地位,在中國沒有第二個人可與李劍晨教授比肩。水彩畫傳入我國約百年,正好與李先生同齡。因此,李教授本身就是中國近現代水彩畫發展史的最重要組成部

李劍晨水彩畫 晨(建設中的人民英雄紀念碑)34×45 作於1959年,發表於蘇聯《星火》雜誌封面,藏於中國美術館李劍晨水彩畫 晨(建設中的人民英雄紀念碑)34×45 作於1959年,發表於蘇聯《星火》雜誌封面,藏於中國美術館

分。鑒於此,中國美術全集現代編委會,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美術分類全集領導工作委員會於一九九六年五月,聘請李劍晨先生為《中國美術全集現代編•水彩卷》主編。

二是李劍晨教授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水彩畫技法,奠定了中國水彩畫的理論基礎。這些技法是對全世界水彩技法的重大突破,是對人類文化藝術的重大貢獻,以至在水彩畫王國——英倫三島引起震驚和轟動,特聘請李劍晨先生為英國皇家水彩畫會會員。李劍晨教授的專著《水彩畫技法》、《水彩畫創作技法》在國內外發行幾十萬冊,再版十二次,成為國內外一代又一代水彩畫家學習水彩畫的典籍。

三是李劍晨教授自從在三十年代研究出中國水彩畫技法,成功地解決了水彩畫三要素的關鍵問題之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長達七十年之久,培養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的水彩畫家和美術教師。老水彩畫家范保文先生在“李劍晨教授九五華誕慶祝座談會”上感慨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水彩都是李老教出來的。”中國水彩畫學會副會長崔豫章說,現在創作水彩畫

李劍晨水彩畫 東海風雲李劍晨水彩畫 東海風雲

的,四十歲以上的都受到李劍晨教授的影響。李老從事美術教育七十載,培養的學生成千上萬,而李老的學生又成為老師,老師又培育出了一大批學生,就這像“愚公”似的,老師—學生—老師—學生,使李劍晨教授開創的中國水彩畫技法代代相傳,並不斷發展壯大。

四是李劍晨教授在水彩畫的創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些藝術珍品使國內外對中國水彩畫有了充分的認識,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李教授創作之豐,作品之佳,舉辦水彩畫展之頻,出版水彩畫集之多,是無人可望項背的。

李劍晨水彩畫 中流砥柱李劍晨水彩畫 中流砥柱

五是李劍晨教授在“文革”之後,為復興中國水彩畫藝術不遺餘力、奔走呼籲,起到了別人無法替代的帶頭作用。在全國率先成立江蘇省水彩畫學會,帶動全國大部分省市相繼成立組織,最終促成全國水彩畫學會的成立,並倡議舉辦了全國水彩畫展覽,使水彩畫在中國得到全面振興與發展。

六是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形勢下,李劍晨教授積極推動中國水彩畫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成為國際水彩聯盟的重要成員,為中國水彩畫走向世界,在世界水彩畫領域占據重要地位作出了巨大貢獻。

李劍晨歷來對榮譽看很淡,當記者採訪他:“您作為國際水彩畫聯盟理事、亞洲畫會主席、中國水彩畫學會名譽主席,被譽為‘中國水彩畫之父’、‘中國水彩畫的開山大師’,您認為您對水彩畫的貢獻在哪裡?”李劍晨謙遜地說:“水彩畫在世界上有幾百年的歷史,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德國畫家丟勒在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就用水彩作畫,他的一些色彩淡雅的小幅水彩畫至今仍推為佳作,水彩畫傳入英國後在英國得到普及與發展。西洋水彩畫傳入中國,並在中國得以發展,約有百年歷史。由於水彩畫和中國水墨畫有很多相通之處,大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很易為我們接受,並成為深受民眾喜愛的一個畫種。我國老一代水

李劍晨水彩畫 鋼都在沸騰李劍晨水彩畫 鋼都在沸騰

彩畫家張聿光等,他們比我還老,要稱‘中國水彩畫之父’應該是人家而不是我。和我差不多同時代的水彩畫家,上海有王濟遠、張眉孫、潘思同、李子青等,北京有李毅士、吳新吾等,蘇州有周苓蓀等,他們都在水彩畫做了不少努力。我的貢獻就是在二十年代時對水彩畫進行了系統地研究,創造出了水彩畫的乾畫法和濕畫法,又探索出了一系列的國外都沒有的特殊技法,如浸紙法、擦紙法等。在三年多的研究中,通過無數次的試驗,我完全解決了水彩畫三要素,即水分、顏色、時間這幾個畫水彩畫的最關鍵的問題。1958年我把這些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書,就是《水彩畫的技術》,這本書一出版,在全國引起了很大轟動,供不應求,連續再版。當時全國各地的讀者都給我來信,我也答覆他們,這樣時間長了,我這裡就成了一個水彩畫的聯絡中心。後來,香港又出這本書,發行到世界各地,再

李劍晨水彩畫 春之花李劍晨水彩畫 春之花

版了十二次。這本書上的技法全得很,後來全國出了多少類似的書,主要內容都沒有離開我這本書。藝術貴在創新,我也希望大家在水彩畫上多創新,不要總是在舊的東西上停滯不前。藝無止境,我現在還在對水彩畫進行研究,希望能搞出一點新的東西來,這水彩真是使我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他們怎么評論,那不是我的事,我所重視的,就是中國水彩畫怎樣發展,如何創新的問題。”

李劍晨雖然留學英法,吸取了不少國外藝術營養,但他從不崇洋媚外,堅決反對那些把國外的一些流派的作品照抄過來,在國內就自命“大家”的人;堅持把國外的一些技巧優點、吸收過來,揉合到中國畫裡面,創作有中國特色的水彩畫。李劍晨的水彩畫,雖然有西方水彩的色彩,但任何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中國的水彩畫,與西方水彩畫有明顯的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