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用光

朱用光(1908-1930):原名朱炳然,號劍覺。江西省上高縣泗溪鄉皂溪村人。1908年2月15日生於一個貧農家庭。

基本信息

幼年生活簡介

父親朱德輝幫人染布,同時租種幾畝薄田,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母親嚴秋英,忠厚賢惠,勤儉持家,節衣縮食,設法供用光讀書,鼓勵他努力上進。朱用光7歲進私塾。學習認真勤奮,凡是老師規定要背的詩文,他都背得滾瓜爛熟。10歲的時候,轉到上高縣立高等國小讀書。他對學校不良風氣深惡痛絕,堅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並且常以“振興中華,事當努力”自勉,在逆流中砥礪志氣,奮發向上。

參與革命

1921年,朱用光高小畢業。因家中經濟困難,未能繼續升學。但他並沒有放鬆對知識的渴求,仍堅持白天勞動,晚上挑燈苦讀。這時,官橋餅店有個名叫劉從之的工人,為人誠實,和藹可親,並粗通文墨,常同朱用光來往,訴說工農苦難,給朱用光很大教育,促使他向當地來勢力開戰。這年冬天,喻開元等一夥劣紳在官橋以做“興賢堂”為名,向當地農民派捐。說什麼出了錢可以買個功名,與他們有錢有勢的人平起平坐。但“興賢堂”建起後,他們又聲稱要有國小畢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可以進去,普通農民不能入座。為了拉攏地方上一班讀書人,豪紳們在春節前夕,大造聲勢,散發請帖。邀請一些文人到“興賢堂”團聚。朱用光也意料地得到了一張請帖。他對這些欺壓人民的劣紳早就義憤填膺,堅決拒絕邀請,並揮毫寫了一篇文章貼在“興賢堂”門口,大膽地揭露了喻開元等人的罪惡。在他的影響下,有一部分接到請帖的文人也沒去“興賢堂”赴宴。朱用光這突如其來的舉動,使喻開元一夥惱羞成怒。他們菜布流言蜚語,說朱用光不走正道,不識抬舉,並惡狠狠地對朱用光的父親說:“你家連吃飯都成問題,還要讓孩子讀什麼書,真是麻雀跟雁鵝飛!

劣紳企圖阻撓朱用光讀書,朱用光偏要立志向上。1923年,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省立第五師範學校(即臨江師範)。入學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經常閱讀進步書刊,並積極參加共青團組織領導的反對貪官污吏等各項社會活動。“福州慘案”和“五 慘案”的訊息傳到第五師範後,朱用光聯絡同學召開大會,舉行示威,強烈聲討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的滔天罪行。寒暑假回家,他清寒邀集家鄉的青年朋友,寫標語、畫漫畫,同當地封建勢力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他以當地地主朱雪春逼租逼債為例,說明農民受剝削,地主是寄生蟲。1925年5月,朱用光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由學校教師龍松泉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3年,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省立第五師範學校(即臨江師範)。入學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經常閱讀進步書刊,並積極參加共青團組織領導的反對貪官污史等各項社會活動。

1925年5月,朱用光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由學校教師龍松泉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7月,朱用光從師範學校畢業後,懷著滿腔革命熱情回到家鄉,進行革命活動。同年九月,北伐軍攻克上高,官橋的鄉紳以慶祝北伐軍勝利為名,請來戲班子在“興賢堂”唱“萬壽戲”。劣紳喻開元的兒子喻豪生藉機在戲台上“講演”,大肆欺騙農民,強迫農民納捐交谷,並且惡毒地攻擊農民運動,說農民協會就是要老百姓去當兵,誰參加了,誰就要去打仗賣命等等。朱用光當即台進行駁斥道:“鄉親們,我們要多長個心眼,不要上了壞人的當。人人都親眼看到‘興賢堂’是我們大家出錢做的,可是宴會的時候,都是哪些人在裡面大吃大喝?我們窮人有份嗎?‘興賢堂’辦起學校以後,在裡面讀書的又全是些富豪子弟,我們老百姓的孩子連進都不能進,大家想一想,這是合理的嗎?土豪劣紳不種田,不做事,卻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而我們窮苦人家每日‘面對黃土背朝天’地苦幹,還吃不飽穿不暖。谷到哪裡去了呢?說穿了就是被這些土豪劣紳剝削去了。”接著,他又說:“農民協會是農民自己的組織,成立農民協會的目的,就是要把千百萬窮苦農民組織起來,團結一心,把那些土豪劣紳、貪官污吏打倒”。朱用光的演說,講出了窮苦農怕心裡話,在場的民眾深受啟發和鼓舞。當天,朱用光又寫了一幅“軍閥雖除,劣紳未倒,群黎尚在瘡痍,有甚心情歌萬壽;集中力量拔封根”的對聯,貼在“興賢堂”的大門口兩邊,民眾看了都說寫得好。

發動農民運動

1927年初,朱用光在南昌聯絡上高進步青年胡紹祖、鄭錫齡、晏國昌、冷應曦、曾容光、李贛、黃翔北等人,抓住省議會議員王匡國(上高縣人),當從揭露了他的反革命罪行。農曆二月,朱用光被省農協任命為農運特派員,返回上高領導農民運動。在大力開展農運的同時,又遵照中共江西區委的指示,積極發展黨的組織。先後發展了胡紹祖、鄭錫齡、易師閔、晏國昌、黃翔北、冷戴清、肖春生、鄒盛召、胡念祖九名黨員,在城內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上高縣第一個支部。朱用光為書記。從此,上高人民的革命鬥爭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共上高支部的直接領導下,建立了縣區農民協會,農民運動迅猛開展。朱用光親自領導的五區農運有聲有色。農曆四月二十四日下午,朱用光在官橋香祖園召開了區鄉農民協會負責人會議,決定先拿“五區王”喻開元開刀,打擊土豪劣紳的威風,鼓舞廣大農民的鬥志。第二天天還沒亮,五區的農協會員,以及官橋附近的窮苦農民數千人,手持大刀、梭鏢,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興賢堂”。朱用光作了簡單動員,然後將隊伍編成三路,分別從羅末山、百花洲、燕形,向喻開元住的小港村進發。喻開元聞風喪膽,連夜溜走。他的自衛隊潰不成軍,四處逃散。民眾衝進喻開元家裡,抄了他的家,燒了地契,關押了喻開元的哥哥喻仁甫,並沒收了喻仁甫和其他幾家地主的浮財。當地農民興高采烈地編了首歌謠唱道:“民國十六年,打倒喻開元,喻開元溜起走;二十五日捉仁甫,仁甫嚇得難,出了花邊七百元”。這次鬥爭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的囂張氣焰,大大激發了農民民眾的革命熱情。

推動農民運動

為了進一步推動全縣的農運工作,二十六日,朱用光和省特派員曾燕堂以及農協委員胡紹祖、冷戴清,帶領五區上千農民,手持武器,到上高縣城舉行武裝遊行示威。遊行隊伍首先在縣城河南街萬壽宮召開大會,朱用光號召大家團結起來,打倒土豪劣紳。會後他領著隊伍從河南街遊行到河北街。沿途參加遊行的還有農民、店員、工人以及市民一兩千人。這支隊伍團結一致,先沒收了惡霸李報春和鄭作群的財產。接著,朱用光又帶領隊伍到自己舅父家—土豪嚴憲初家,沒收了他的浮財。這次武裝遊行示威,震動了全縣,促使全縣農民運動蓬勃發展。

地下鬥爭

繼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汪精衛也於7月15日公開叛變。上高的封建反動勢力死灰復燃,捲土重來。朱用光等不得不轉入地下鬥爭。1927年8月11日,由潘心源率領的瀏陽工農義勇隊和武漢警衛團(合名為國民革命軍二十軍獨立團),因為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由安義取道上高,前往銅鼓,途經官橋,朱用光立即和農會幹部冷戴清、冷大犁、晏國昌加入這支部隊,參加秋收起義。在戰鬥中,冷戴清、冷大犁英勇犧牲了,朱用光、晏國昌和部隊也失去了聯繫。兩人設法返回上高時,在萬載境內被國民黨軍隊當作嫌疑分子逮捕。當時,正隱蔽在萬載的黃翔北聽到這一訊息後,花錢托人將他們保出。後來,晏國昌隱蔽於分宜操場。朱用光於九月下旬到宜春,轉道南昌、九江,最後到達上海。歷盡艱辛,終於和黨組織取得聯繫。之後,朱用光經常回九江做聯絡工作。聯絡點是在南潯鐵路局工作的蔡藻清(宜豐人)家,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同時,在上海參與編輯出版《青年的呼聲》,向反動派投槍,喚起民眾英勇鬥爭。1930年,朱用光在上海被捕犧牲。年僅2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