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鍾

末日鍾

末日鍾是美國《原子科學家會刊》(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理事會設立的,旨在提醒人們:人類面臨著核戰爭的危脅,末日其實並不遙遠。根據世界局勢的變化,理事會會對末日鐘的指針進行調整。

概述

世界末日鍾世界末日鍾

末日鍾”的概念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7年,眼見核子彈的巨大威力和破壞性,曾參與美軍核武器研究工作的化學家物理學家開始呼籲全球實行武器控制,並創辦了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雜誌。這份刊物第一期封面採取了“用鍾來指示危機”的方法提醒人們注意自己面臨的核武器威脅:一個只有左上方1/4刻度的鐘表指針指向23:53,距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只有短短7分鐘,以反映美國核計畫給世界帶來的威脅。出於美觀考慮,設計人員將顯示時間定為23點53分。
末日鍾”只有鐘擺而無任何機械結構,因此它無法自行調整時間。可是,每當世界面臨新的核威脅時,根據危機程度不同,專家們會相應將“末日鍾”的指針向前撥動:指針距離午夜24點越近,就表明世界離毀滅的日子越近。在過去幾十年間,“末日鍾”的設計方案多次被修改,最後在1989年重新進行了設計。根據新方案,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雜誌重新製作了一座圓形的“末日鍾”,其直徑為18英寸,外表用青銅製作,上面刻有世界地圖

時鐘設立之初正值冷戰,分針距離子夜僅7分鐘,其後根據世界局勢及爆發核戰的可能而變動,幅度由《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委員會決定。但時鐘有時未能及時反映實況,如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時瀕臨爆發核戰,當時委員會卻沒有撥動時鐘。

2010年調整末日鍾2010年調整末日鍾

末日鍾”曾先後19次被人工調整。最近一次發生在2010年,當時末日鐘被向後撥了一分鐘,並保持至今。2010年調整末日鐘的理由是,美俄關係緩和,使得核武裁減談判出現進展;以及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中美兩國同意降低碳排放.1952年,末日鐘被調整到了23點58分,離末日只有短短的2分鐘,當時,美國和前蘇聯先後進行了氫彈試驗。1991年,末日鐘被調回到23點43分,因為美國和前蘇聯簽訂了削減核武器的協定。
冷戰結束後,隨著超級核武庫規模的縮小,有專家認為“末日鍾”失去了啟示意義。上世紀90年代,有人提出,僅設立一個“末日鍾”不夠準確,最好使用兩座鐘:一座反映全球核戰的危機,指針至少指向23:30;另一座反映恐怖主義、核威脅或地區衝突造成的威脅,指針需要指向23:58,距午夜只有兩分鐘。對此,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雜誌董事會認為,無論“末日鍾”採取何種設計形式,都將是核時代最著名的象徵,並時刻提醒著人類警惕核武擴散和末日核戰所造成的威脅。

歷次調整

儘管末日鐘有時無法對突發事件做出回響,比如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但它的每一次調整,都會引起公眾的注意。末日鍾設立於1947年,當時正值冷戰初期,美國已經擁有核子彈,最初的指針被設定為23:53分,距離末日僅7分鐘。此後,末日鐘的指針共調整過18次,分別是:

調整時間調整的原因剩餘時間調整的幅度調整後的時刻
1947年設立末日鍾剩餘7分鐘------ 23:53
1949年蘇聯實驗核子彈剩餘4分鐘撥前3分鐘 23:56
1953年美國和蘇聯在9個月內反覆測試熱核裝置剩餘2分鐘

撥前1分鐘

迄今最接近子夜

23:58
1960年科學研究合作增加、公眾對核武認識加深剩餘7分鐘撥後5分鐘 23:53
1963年

美國及蘇聯簽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限制核試暴露於空氣中。

剩餘12分鐘撥後5分鐘 23:48
1968年

法國中國取得及試驗核武,

分別在1960年及1964年。同時中東印度越南爆發戰爭

剩餘7分鐘撥前5分鐘23:53
1969年美國國會確認核不擴散條約剩餘10分鐘撥後3分鐘23:50
1972年美蘇簽署SALT I及反彈道飛彈條約剩餘12分鐘撥後2分鐘23:48
1974年印度測試核子裝置、SALT II陷僵局剩餘9分鐘撥前3分鐘23:51
1980年美蘇談判無進展、民粹主義戰爭及恐怖主義活動增加剩餘7分鐘撥前2分鐘23:53
1981年軍備競賽升級,阿富汗南美波蘭的衝突剩餘4分鐘撥前4分鐘23:56
1984年里根執政,軍備競賽再升級剩餘3分鐘撥前1分鐘23:57
1988年美蘇簽署協定,消除中程核武,雙方關係改善剩餘6分鐘撥後3分鐘23:54
1990年柏林圍牆倒下,東歐劇變冷戰近尾聲剩餘10分鐘撥後4分鐘23:50
1991年美蘇簽署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剩餘17分鐘

撥後7分鐘

迄今最遠離子夜

23:43
1995年環球軍費開支達冷戰水平、蘇聯遺留核武的處理問題憂慮剩餘14分鐘撥前3分鐘23:46
1998年印度及巴基斯坦爭相測試核武、美俄就裁減核武出現問題剩餘9分鐘撥前5分鐘23:51
2002年

全球裁減核武進展緩慢、美國宣布有意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

恐怖分子試圖取得核武

剩餘7分鐘撥前2分鐘23:53
2007年氣候轉變增加核子套用,或間接助長使用核武剩餘5分鐘撥前2分鐘23:55
2010年

美俄關係緩和,使得核武裁減談判出現進展;

以及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中美兩國同意降低碳排放

剩餘6分鐘撥後1分鐘23:5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