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

《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是宋代詞人晏殊所作的一首寫離別相思的詞。此詞前半闋先敘清因別離而相思的事;後半闋則專寫離情之痛苦、相思之無窮。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淒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在抒發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誇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概況

【作品名稱】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晏殊
【作品體裁】

原文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注釋

①長亭路:送別的路。古代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白帖》)。 ②年少拋人:人被年少所拋棄,言人由年少變為年老。 ③五更鐘、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時候。 ④一寸:指心。千萬縷:指相思愁緒。

語譯

離別的道路上已見楊柳青青、芳草萋萋。青春年華最容易拋人而去。好夢驚醒時,樓頭正響起五更的鐘聲,三月的雨使花底落紅點點,惹人離愁難禁。
無情人不會像多情人那樣痛苦,我一寸心竟化作相思愁緒千絲萬縷。天涯地角雖然遙遠,也終有到頭的時候,只有這相思呵,竟無窮無盡、無時無處不在。

詞牌

【木蘭花】
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花間集》所錄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莊詞為準。五十五字,前後片各三仄韻,不同部換葉。《尊前集》所錄皆五十六字型,北宋以後多遵用之。《樂章集》及《張子野詞》併入“林鐘商”。其名《木蘭花令》者,《樂章集》入“仙呂調”,前後片各三仄韻(平仄句式與《玉樓春》全同,但《樂章集》以《玉樓春》入“大石調”,似又有區別)。別有《減字木蘭花》,《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四十四字,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五十字,只兩片並於第三句各減三字,平仄韻互換,與《減字木蘭花》相同。宋教坊復演為《木蘭花慢》,《樂章集》入“南呂調”,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韻,後片七平韻。茲列五格,以見一曲演化之由,他可類推。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臨川人(今屬南昌 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有《珠玉詞》一百三十餘首,風格含蓄婉麗,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與歐陽修並稱「晏歐」。其代表作為《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破陣子》、《鵲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亦工詩善文,原有詩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胡亦堂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別恨”

賞析

這是一首寫離別相思的詞。前半先敘清因別離而相思的事;後半則專寫離情之痛苦、相思之無窮。
“綠楊”二句的意思是明白的:當時送別你、彼此分手的“長亭路”上,如今“綠楊芳草”,春意已濃;然而春草年年綠,行人歸不歸呢?要知道時光不待人,“年少拋人容易去”啊!“年少”一詞有兩種用法:(一)指人,“年少”即年輕人;(二)指年齡,“年少”即青春時期,猶言青春。這裡是後一種用法。但也曾有人誤解為前一種用法,大概是因為前面說“長亭路”,後面接“拋人容易去”,遂以為離去之人是一位少年郎,他輕率的走了,於是就將全詞理解為“婦人語”了。(見趙與時《賓退錄》)其實,“年少拋人容易去”就是人生易老的意思,是別後傷春的話,與離去者是男是女並沒有什麼關係。“樓頭”二句是說自己別後的思念,選擇了兩種最能引發離愁的時刻和場景,用由名詞連綴而成的無謂語句式組成對仗,如同格律詩的中二聯。(《木蘭花》詞調共八句,用整齊的七言,頗似七律;所不同者,詞凡單句都平起,有對無黏;押仄聲韻,只三、七句不押。) “樓頭殘夢”的夢,無疑是與意中人相會的好夢,因被“五更鐘”驚破,故用“殘”。
下片在寫法上與上片有明顯的不同。首先所用的語言,由文變俗,都淺顯明白;抒情也心口相應,直截了當。其次,四句三層意思,每一層都用兩兩比較的手法來表現“多情苦”這一主題。先說,“無情不似多情苦”,這可以說是一種相反情況的比較。“無情”本來是不好的,但因為不會有思念的煩惱,現在反而教詞人羨慕。這一比強調了苦情的難以忍受。其次是“一寸還成千萬縷”,這是一種自身不同現象的比較。心稱“寸心”,看起來很小,似乎容不下多少東西,想不到現在竟弄出千絲萬縷的思緒來。這一比表現了一種百思不得其解的心態。最後說:“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是相同情況的比較。“天涯海角”是廣大遙遠的空間;“相思”也是無邊無際的,正有其相同之處。詞人就用這兩者來作比較,特抑彼(“有窮時”)而揚此(“無盡處”),把相思之苦推到了極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