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思古城

期思古城

期思古城位於白露河和淮河匯流處的中間偏南地帶,距淮濱縣城東南三十華里,為淮濱縣期思鎮政府所在地。古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

期思古城位於白露河和淮河匯流處的中間偏南地帶,距淮濱縣城東南三十華里,為淮濱縣期思鎮政府所在地。古城北靠小死河,小河由北向南至古城下折向東去,古城以北,死河以西為崗地,死河以東為灣地。古城以南約為四華里的小片崗地,南下至白露河為十里草灣。期思古城便座落在東、南、北三面灣地包圍的一片崗地上。

古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700米,南北長400-500米,城除北面緊靠死古河與城內地面相平,已無牆址痕跡外,其餘三面牆址繼續可見。牆址殘高2-4米,基寬32米左右。東部和南部護城河殘跡尚存。在古城遺址範圍內,地面遺物較為豐富。已採集到的有商周時代的陶鼎、鬲足;西周、春秋、戰國時代的銅劍、銅戈、銅矛、銅鼎、銅壺和較多的銅貝——蟻鼻錢,並發現春秋戰國時代楚國金幣“郢爰”一塊,以及漢代石印章等遺物。

期思西周為蔣國故城,春秋時滅於楚,置期思邑,漢置期思縣,南朝梁天監四年置期思州,陳置邊城郡,隋廢郡改縣,唐初期思縣廢,一直隸屬固始,1952年8月建立淮濱縣,從此期思歸淮濱所轄。

期思古城 期思古城

1978年通過文物普查,建立了文物保護小組,1982年淮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了保護範圍,樹立標誌說明,現保護尚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