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視野

期待視野

在文學閱讀之先及閱讀過程中,作為接受主體的讀者,基於個人與社會的複雜原因,心理上往往會有既成的思維指向與觀念結構。讀者這種據以閱讀文本的既定心理圖式,叫作閱讀經驗期待視野,簡稱期待視野。期待視野 中性 更新 突破:正面失望的期待視野;一個包含更新因素的作品突破既定期待視野,即正面的失望。期待視野與作品間的距離,熟識的先在審美經驗與新作品接受所需求的‘視野的變化’之間的距離,決定著文學作品的藝術特性。期待視野 正 更新 期待視野形成;一位作者的第一部作品使期待視野正面失望,讀者期待著這部作品之後的包含更新要素的作品出現,結果他又創作出這樣的新作品,那么讀者的新期待視野變再次形成。

簡介

“期待視野”指接受者在進入接受過程之前,根據自身的閱讀經驗和審美趣味等,對於文學接受客體的預先估計與期盼。

“期待視野”指接受者由現在的人生經驗和審美經驗轉化而來的關於藝術作品形式和內容的定向性心理結構圖式。它是審美期待的心理基礎,是德國接受美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提出的。期待視野大體上包括三個層次:文體期待、意象期待、意蘊期待。這三個層次與藝術作品的三個 層次是相對應的。簡單地說,“期待視野”就是接受者以往鑑賞中獲得並積澱下來的對藝術作品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的認識理解。 接受者的“期待視野”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次新的藝術鑑賞實踐,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視野”的制約,然而同時又都在修正拓寬著“期待視野”。因為任何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都具有審美創造的個性和新意,都會為接受者提供新的不同以往的審美經驗。

內容

姚斯指出:“一部文學作品在其出現的歷史時刻,對他的第一讀者的期待視野是滿足、超越、失望或反駁,這種方法明顯的提供了一個決定其審美價值的尺度。期待視野與作品間的距離,熟識的先在審美經驗與新作品接受所需求的‘視野的變化’之間的距離,決定著文學作品的藝術特性。”

姚斯受到俄國形式主義“陌生化”和文學演變論影響,一直將新穎性看作文學評價的重要標準。堯斯身處文學範式變革的歷史轉折時期,在範式的危機時代,所有的範式都已經失去存在的合理性,文學批評也迫切需要新的理論,所以,新穎性成為文學批評的重要甚至惟一理論是有一定現實原因的,它構成了期待視野的基本內涵。

種類

岡·格里姆為避免堯斯的期待視野簡單化,提出了作品與期待視野的四種可能性:

期待視野 中性 更新 突破:正面失望的期待視野;一個包含更新因素的作品突破既定期待視野,即正面的失望。

期待視野 中性 靜止 期待視野形成;作品沒有帶來任何創新,於是一個維持原狀的期待視野形成。

期待視野 正 更新 期待視野形成;一位作者的第一部作品使期待視野正面失望,讀者期待著這部作品之後的包含更新要素的作品出現,結果他又創作出這樣的新作品,那么讀者的新期待視野變再次形成。

期待視野 正 靜止 期待視野反面失望。 上一種情況中,如果作者只是在原作品水平上滑動,就會造成讀者期待視野反面失望,每況愈下,會呈現二級失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