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叢寺

望叢寺

望叢祠位於郫縣城南,距成都市20公里。為古代蜀國望帝杜宇、叢帝開明的祀祠。

基本信息

望叢寺大門入口望叢寺大門入口
 望叢祠位於郫縣城南,距成都市20公里。為古代蜀國望帝杜宇、叢帝開明的祀祠。
郫縣古為蜀都,相傳望帝杜宇教民務農,叢帝開明為民治水。二帝遺愛於民,後人尊祀。原而帝分祠,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與叢帝合祀,建望叢祠。此後各代均有修葺。
史書上記載,郫縣曾是古蜀國都城,古蜀王叢帝鱉靈的墓就在縣城西南的望叢村。南北朝時,孟州刺史劉季連將灌縣(今都江堰市)的望帝祠墓遷往郫縣,原址改為祭祀李凍的“崇德祠”(後改二王廟)。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與叢帝合祀,從此便有望叢祠。
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郭侯任郫縣縣令時“修杜宇、鱉靈二墳”,望叢祠墓便初具規模。此後歷代均有修葺,祠陵規模進一步擴大。1985年擴建後的望叢祠,占地約5.5萬平方米。祠內亭、台、池、榭錯落起伏,竹影婆娑、翠柏森森,成為一座規模宏大的仿古園林。叢帝陵墓高約12米,周長200米;望帝陵墓高約15米,占地1萬平方米。兩陵區共有古柏200餘株,枝繁葉茂,給祠堂增添了幾分肅穆、莊嚴的氣氛。
望叢祠前門屏牆上,鑲嵌有辛亥革命志士但懋辛手書刻石《望叢祠》三個大字。東西側門分別額題“功在田疇”、“德垂揖讓”,以歌頌二帝的歷史功德。望叢祠是紀念古蜀國兩位著名君主望帝和叢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殿宇陵墓之間,水池環繞,碧波蕩漾。臨水就勢建有“稻蓀樓”、“聽鵑樓”等樓台亭閣。
每年農曆端午節,附近民眾都要聚集在這裡舉行“賽歌會”。賽歌會起源於“杜鵑啼血”的故事。“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參賽者都是普通平民,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場面熱烈。望叢祠附近還有子云亭、揚雄墓和杜鵑城遺蹟等遊覽點。
目前,占地4.81平方公里的望叢產業園順勢而生,成為了千年蜀文化的演繹場所,與三星堆、金沙遺址等文化遺產一道構成了蜀人祭祖、祭天的聖地,望叢祠成了蜀人祭祖、尋根勝地,集蜀文化展示、觀光、旅遊的綜合性園林式紀念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