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爪動物

有爪動物(Onychophora)是蛻皮動物中的一門,經常被簡稱為有腿的蟲。

簡介

有爪動物
onychophoran亦作onychophore。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有爪動物綱(Onychophora)約90種陸生自由生活的無脊椎動物,體長形,在系統演化中介於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之間。常見的是分布於西印度群島、中美和南美北部櫛蠶屬(Peripatus),該屬已知約有20種。體長14~150公釐(0.6~6吋),有14~44個軀幹體節,各節有一對短足。體節數隨種而異。皮膚乾燥柔軟如天鵝絨狀,色澤與環境相似,從深石板色到淡紅褐色,背上有一色較深的中線。生活在陰濕森林的潮濕處,如石塊或木頭下縫隙處和倒在地上樹木的樹皮下空洞中。通常夜行性,以小昆蟲為食。能噴射一種白色乳狀液,該液很快凝成黏絲,使敵害不能動彈,這是它的防禦手段,
有爪動物(學名Onychophora)是蛻皮動物(Ecdysozoa)中的一,經常被簡稱為有腿的蟲,種類極少,包括少數化石種類在內,共約90種。
有爪動物門的動物極有可能和節肢動物(Arthropoda)和緩步動物門動物(Tardigrada)是近親,它們共同構成泛節肢動物(Panarthropoda)。它們的祖先可能是在寒武紀葉足動物

=發現歷程

有爪動物(Onychophora)是蛻皮動物(Ecdysozoa)中的一門,經常被簡稱為有腿的蟲。有爪動物(Onychophora)一詞出現於1853年。全部產於熱帶,非洲中部、馬來半島美洲中部均有分布,主要在南半球分布,靠捕食小動物,如昆蟲生活。它們身體內有腺體,會噴出一些粘稠的液體去粘住獵物然後進食。在現代動物學中它們奇特的繁殖方式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興趣。它們的祖先可能是在寒武紀葉足動物
有爪動物們的動物極有可能和節肢動物(Arthropoda)和緩步動物門動物(Tardigrada)是近親,它們共同構成裂足動物超門(Panarthropoda)。1825年Landsdown Guilding以科學的方式描述了該門的第一個屬的動物,他當時認為這種動物是腹足綱(Gastropoda)動物,如蝸牛的變種。這種理論的根據是兩者蠕蟲樣,有簡單腦部,眼部結構,有體節,成對的排泄器官。但這些並不為最新的分類法所接受。

歷史

在現代動物學中,它們奇特的繁殖方式引起了很多科學家興趣1825年,Landsdown Guilding以科學方式描述了該門的第一個屬的動物,他當時認為這種動物是腹足綱(Gastropoda)動物,如蝸牛變種。這種理論根據是兩者皆蠕蟲樣,有簡單腦部、眼部結構,有體節,成對的排泄器官。但這些並不為最新的分類法所接受。後來“有爪蟲綱”被獨立成為“有爪動物門”。“有爪動物”(Onychophora)一詞出現於1853年

分布

全部產於熱帶,非洲中部、馬來半島、美洲中部均有分布,主要在南半球分布。

習性

有爪動物門的動物陸棲、夜行、肉食性,靠捕食小動物例如昆蟲生活。它們身體內有腺體,會噴出一些粘稠的液體去粘住獵物然後進食
特徵體呈蠕蟲形,不分節。雌雄異體,多為胎生,直接發育。形態介於環節動物節肢動物之間,兼具這兩門動物的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