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爪龍

重爪龍

重爪龍,原意屬名為堅實的利爪,沃克氏重爪龍的爪子比較其體軀而言真是龐大重爪龍屬於食肉的獸腳類恐龍,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重爪龍發現於英國南部,於其它的是肉恐龍有很大差別,除了前肢有大的爪而不象其它大型獸腳類恐龍那樣前肢非常退化外,嘴和牙齒也類似於鱷魚而不似其它大型獸腳類恐龍,可能也是象鱷魚一樣以魚為食。沃克氏重爪龍的牙齒和上、下顎與鱷類極為相似,非常可能它生活在水邊,或者潛入淺水中,用它可怕的利爪來捕食魚類,很像是大型灰熊一般。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重爪龍重爪龍

恐龍名稱:重爪龍

拉丁文名: baryonyx

恐龍體長: 全長9米,高約3.6 米

恐龍體重: 5噸

恐龍食物: 肉

生存年代: 白堊紀

生存地點: 美洲

辨認要決: 頭扁長 口中長滿細齒 頭像鱷魚 前肢強壯 有三隻強有力的手指

恐龍種類:蜥臀目肉食龍類

來歷:1987年 由charig和 milner 首次發現

拼法:pronounced bayr-ee-on-iks

簡介

重爪龍重爪龍

人們在英國Surrey地區發掘到極可怕的恐龍勾爪化石,這個像鐮刀狀、尖端如短劍的爪子是被一個業餘的收藏者挖掘到的,當他看到這傢伙挖掘出來時,嚇了一大跳──它超過了30厘米的長度!古生物學家給這個恐龍命名為沃克氏重爪龍。原意屬名為堅實的利爪,種名則紀念發掘者BillWalker。沃克氏重爪龍的爪子比較其體軀而言真是龐大。這隻恐龍估算大約9-10米長,3-4米高。沃克氏重爪龍有趣的是它可能是以吃魚為主食的;因為在它胃部的地方發現到超過一公尺的魚殘骸骨骼,到現在還沒有其它種類的恐龍確實知道是吃魚的──但是要再次提醒的是,現在對恐龍的食性所知極為有限。沃克氏重爪龍的牙齒和上、下顎與鱷類極為相似,非常可能它生活在水邊,或者潛入淺水中,用它可怕的利爪來捕食魚類。

大多數恐龍都可以按幾種基本形態來辨認,惟獨重爪龍與眾不同:頭部扁長,口中長滿細齒,頭型很像鱷魚;前肢強壯,有三隻強有力的手指,特別是拇指,粗壯巨大,有一個超過30厘米長的鉤爪--重爪龍的名稱由此得來。它的食物也與其他食肉恐龍不同。喜歡吃魚,而且還很會抓魚,就像今天的灰熊一樣。抓到魚後,就用嘴叼住,然後帶到蕨樹叢中去慢慢享用。

人們對恐龍的食性所知極為有限,但重爪龍例外,它獨特口部和牙齒的設計,使其不會進食9米以上,健康的植食恐龍。雖然重爪龍的大爪子可以把植食恐龍殺死,但它的牙齒是圓錐形的,並不是一般肉食恐龍的牛肉刀形。所以重爪龍不適合擔任掠食者的角色,但它會吃死掉的恐龍,這有在重爪龍的胃部找到的小禽龍骨頭碎片為證明。那重爪龍的主食為何物?仔細觀察重爪龍的牙齒和上下頜,我們會發現它與鱷類極為相似,所以它非常可能生活在水邊,用它可怕的利爪來捕食魚類。後來在重爪龍的胃部發現了大量的魚鱗,魚骨殘骸,所以基本確立了推測:這是一種以魚為主食,腐肉為輔的恐龍。

生存年代

重爪龍生存在(CretaceousPeriod,Cretaceous)中生代最後的一個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位於侏羅紀之上、新生界之下。白堊紀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沒程度最大的時期,在此期間北半球廣泛沉積了白堊層,1822年比利時學者J.B.J.奧馬利達魯瓦將其命名為白堊系。

當時是地球上海陸分布和生物界急劇變化、大西洋迅速開裂和火山活動頻繁的時代,後期地勢低平發生了廣泛的海侵。晚白堊世被子植物代替裸子植物在陸上占優勢,是植物界的一大變革。動物界在白堊紀末才發生重大變化,恐龍、菊石和其他許多生物類群大量滅絕,預示著新生代即將開始。

重大發現

重爪龍重爪龍

在下白堊紀時期,韋爾登湖覆蓋著大部份現在的歐洲。沖積平原及三角洲分布及圍繞著現今的倫敦,並且匯流入這個湖中。重爪龍就是在這些過去的三角洲中被發現。於1983年1月,業餘的化石探索者威廉·沃克(WilliamWalker)在薩里近多爾金的奧克利黏土坑邊發現了一個巨型的爪,他發掘這個標本後為其完好所驚訝。

這套骨骼被交與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艾倫·查理格(AlanJ.Charig)及AngelaC.Milner。他們於1986年發表了重爪龍的模式種沃克氏重爪龍(B.walker',或譯臥客氏堅爪龍)。約骨骼的70%被發掘出來,當中包括了頭顱骨。所以古生物學家能從這單一的重爪龍標本作出多項推論。這套骨骼現時被存放在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英格蘭標本後的幾年,一個重爪龍的部份頭顱骨在西班牙布爾戈斯省被發現。而在近布爾戈斯省的拉里奧哈亦有發現大量的恐龍化石縱跡,當中有些被認為是屬於重爪龍或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另外,在尼日發現了兩個指爪,在1996年威特島也發現了另一個指爪。在1997年12月,威特島的一個化石商店出讓一個重爪龍前肢。這些化石似乎是早在數十年前就在威特島西南岸挖掘出土。

1983年,沃克在英格蘭東南部薩里郡尋找化石時,在一個髒亂的泥土坑發現了這個超過30厘米長的大爪,大爪呈鐮刀狀,尖端如短劍般銳利。頓時媒體轟動,把大爪奉為“超級巨爪”,因為這不只是英國發現的第一個肉食性恐龍,而且以前發現的恐龍爪都沒有這么大,暴龍那小小的前爪就不提了,伶盜龍第三趾的利爪只有12厘米,異特龍的前爪也僅15.2厘米長。

隨後,更多的重爪龍化石被聞訊趕來的英國倫敦一支勘探隊所發現。1986年,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安吉拉·米爾納和阿蘭·加盧格把這種新恐龍命名為沃氏重爪龍,屬名意為堅實的利爪,種名則紀念發掘者沃克。這次發現重爪龍為亞成年體,長約9.5米,高約2.5米;成年體應該能達到12米長。其頭部扁長,後肢強壯,身體低垂,尾巴很長以方便保持平衡,重爪龍前肢強壯,有三隻強有力的手指,特別是長著超級大爪的拇指。而且它的頸部十分直,其它肉食恐龍,例如暴龍、異特龍等都是呈S形。在一億多年前的早白堊世,重爪龍生活的地區魚類非常豐富,1米以上的淡水魚相當常見,所以捕食魚類絕可以滿足重爪龍的每日營養所需。而且圓錐形牙適合用作抓住滑溜的魚,然後整尾吞下,就像今天在北美洲河流捉魚吃的大灰熊一般,抓到魚後,就用嘴叼住,然後帶到蕨樹叢中去慢慢享用。

生活習性

是一屬肉食性恐龍,於英格蘭多爾金南部的一個黏土坑及西班牙北部被發現。在英格蘭發現的是一頭幼龍的大部份骨骼,而在西班牙發現的只有部份頭顱骨及一些足跡化石。牠被認為是生活於距今125百萬年前,下白堊紀的貝里亞階

重爪龍似乎是吃魚的,因為在其胸膛發現了大型鱗齒魚(Lepidotes)的鱗片化石,牠們的長而低矮口鼻部、狹窄顎部、鋸齒狀牙齒、以及像鉤子般的爪,適合捕食魚類估計重爪龍是坐在河岸上棲息,並且用牠那強壯的顎骨捕魚。這種方式就像現今的灰熊。牠那長及向下傾斜的頭部支持了這個說法。在發現似鱷龍前,重爪龍一直都是被認為是唯一的吃魚的恐龍。另一方面,一隻年輕禽龍的骨頭亦與重爪龍的骨骼一同被發現。雖然沒有確定的證據,但都可能顯示重爪龍在尋找另外的食物。

形態特徵

重爪龍重爪龍

重爪龍約為8-10米長,約3.6米高及體重為2000公斤。骨骼研究顯示最完整的標本並非完全成長,所以重爪龍可以會更為大型。重爪龍的每隻手掌的拇指上有大爪,經量度為31厘米。牠的長頸部並沒有像其他獸腳亞目般呈強烈S形狀。頭顱骨被設定成一銳角,並不像其他恐龍的直角。

重爪龍的長顎骨顯然就像鱷魚的一樣,有著96顆牙齒,較牠的近親多出一倍。下顎骨上有64顆牙齒,而上顎骨有32顆較大的牙齒。鼻端可能有一小型的冠狀物。上顎骨在近鼻端下側有一轉折區間,就像鱷魚用作阻止獵物逃脫的特徵,而鯊魚也有這一特徵。鼻孔位於上顎的較後方。重爪龍那像鱷魚的顎骨及大量鋸齒狀的牙齒,令科學家認為牠是吃魚的。一些鱗齒魚的鱗片及骨頭在英格蘭標本的胸腔中被發現。

分類概述

學術較少有討論重爪龍的分類。在1998年,另一類似鱷魚的似鱷龍於1998年被描述,並且與重爪龍同樣分類在重爪龍亞科中。有學者建基於似鱷龍與重爪龍的脊骨相似性,指應將似鱷龍重新定為重爪龍的一個種。重爪龍亞科是在棘龍科以下的一個分類,當中包含了其他從非洲及南美洲巨大的白堊紀恐龍,如棘龍及激龍。棘龍科似乎主要是在岡瓦那大陸生活,並在非洲繁衍,經由伊比利半島發展至西歐地區。

在2004年,一位古生物學家根據新的化石,指出似鱷龍與重爪龍的脊椎很類似,因此應該被歸類於重爪龍。重爪龍就一些地方與堅尾龍比克爾斯棘龍相似,但是牠在頸背卻沒有那些棘。

科學考古

重爪龍化石

頭骨與鱷類更相似科研人員推測重爪龍
1983年,重爪龍化石在英格蘭東南部薩里郡被發掘出。經過20多年的研究,科學界對重爪龍有了一定的了解,認為它是白堊紀早期的大型獸腳類恐龍,生活在距今大約1億2500萬年前。而近日,英國對重爪龍頭骨的最新研究顯示,重爪龍與食魚鱷類擁有更多相似點,從而推測出重爪龍是以魚類為食物的。近日,來自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布里斯托大學的科研人員在《古脊椎動物學》雜誌上,發表了最新科研成果。

圖片顯示,重爪龍的牙齒為圓錐形,而不是一般肉食恐龍的牛肉刀形,與鱷類相似。此外,重爪龍的上、下顎也與鱷類極為相似。因而,科研人員推測,重爪龍非常可能生活在水邊或淡水中。而且,同時在重爪龍爪子的圖片上可以看到,兩個超過30厘米長的大爪子呈鐮刀狀,尖端如短劍般銳利。這樣的爪子結構與印度的恆河鱷非常相似,適用於捕食魚類。科研人員還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出重爪龍的進食方式,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重爪龍進食時,它頭骨的彎曲和伸展方式同恆河鱷進食時頭骨的運動方式一模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