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實其積

有實其積

《有實其積》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建忠。

內容介紹

本書匯集了省內外學者有關60年山西考古的回憶和學術文章80餘篇,從不同角度述說了點滴往事和探討了一些問題,表達了與山西考古風雨同舟的學者們的絲絲情懷。全書分為回顧篇和學術篇兩部分。

作品目錄

回顧篇
見證蹣跚起步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52—1984)
艱難起步鑄輝煌改革開放初期的山西考古所
四面開花八方齊鳴——憶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發展(1984—1992)
歷史性的跨越——1992—1995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奔向新世紀的山西考古工作(1995—2002)
新世紀之初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2—2006)
腳踏實地繼往開來(2006一今)
六十年來山西考古學術成果之回顧
從技術到科技
在路上——記山西公眾考古探索之路
為了共同的目標——記北京大學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探索晉文化的歷程
考古情緣六十載——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山西考古
回眸片語兄弟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在山西
難忘山西難忘侯馬
回憶在山西的考古往事
陶寺城址發現的回顧
三晉考古學行紀事
化作春泥更護花——憶山西文物界的泰斗崔斗辰同志
從《石片形制探究》談起——懷念考古道路上的三位導師
遲到的禮物——記丁村文化與晉文化考古研討會中與賈蘭坡先生相處的日子
一個瘦弱的身影——憶張彥煌先生
王擇義有關丁村遺址的發現及發掘後工作情況的幾份遺稿
懷念父親——我眼中的父親楊富斗先生
不能忘卻的懷念
情注硯池意在筆端——記跟張守中先生學書法
難以忘懷的事
侯哥侯哥
漫談考古工作、研究與“讀書得間”二三事
我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與成長的26年
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一點往事與趣事
考古人生搖籃在晉
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
難忘的記憶
歷史片斷的記錄
溫故三十年
踏上文博考古之路——從英語翻譯到夏商周考古
懷念20世紀90年代山西新石器時代考古
丁村雜記
憶林遮峪商代遺址的調查
留在黃河邊的歲月
橫水墓地考古隨記
西周墓地考古方法雜記——從橫水和大河口墓地談起
1926年李濟發現浮山蛟頭河的調查
學術篇
泥河灣盆地——人類演化搖籃
關於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與石製品分類的思考
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科建設的戰略思考——兼談舊石器時代遺址的保護
丁村遺址年代研究進展
3S技術在舊石器考古中的套用——以吉縣柿子灘遺址為例
神權與文明
晉南地區仰韶晚期遺存試論
清涼寺史前墓地與運城鹽湖的早期開發
垣曲古城東關出土石製品分析
廟底溝二期文化、陶寺文化研究中的問題續談
陶寺遺址出土的玉石鉞及相關問題
山西土鼓檢索
晉東南地區龍山晚期與夏商時期考古學文化的基本認識
東太堡文化遺存文化因素分析
晉中二里頭時期遺存的分期及相關問題初論
運城盆地聚落考古再思考
山西商代考古學研究述評
對柳林高紅商代夯土基址的再思考
山西先周考古學文化的考察與相關歷史問題的探討
晉侯墓青銅禮器與明器分析
晉國腹心地區文化淺說
范氏,“先”族乎?——晉國卿族“先”與范氏之族屬
簡論橫水與大河口墓地人群的歸屬問題
西周時期的晉南政治格局——從晉、傭、霸說起
新發現的異姓封國研究
吳太子專戈考
從長治出土鐵器的金相學研究看戰國秦漢時期晉東南地區的鋼鐵製作技術
試論山西漢代城址
漢代墓碑形體溯源
淺談山西北魏墓葬中的樂舞圖像
鮮卑的辮髮習俗
北魏墓葬繪畫中的“宴飲圖”
南涅水石刻的地域特色
太原外來文明之葡萄美酒——從太原出土虞弘墓考古資料談起
墓龍淺說
淺談汾陽東龍觀金代墓壁畫的摹繪
晉南地區金代磚室墓叢葬現象探討
“玉兔搗藥”圖像的考古學探源
金元時期山西地區鈞釉作風的流布
基建考古諸問題與認識
大眾傳播與考古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