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宗傳

曹景宗傳

《曹景宗傳》文言文,曹景宗,字子震,新野縣人。父親曹欣之,在宋做官,位至徐州刺史。曹景宗年少時就擅長騎馬射箭,喜歡打獵,經常和幾十個少年一起在沼澤中追逐獐鹿等野獸。他酷愛讀史書,每當讀到《穰苴傳》和《樂毅傳》,總是放下書卷嘆息說:“大丈夫就應當這樣!”景宗為人自負好勝,每當寫文書,碰到不知道的字,不去問人,而是臆造,即使公卿大夫也不推重,因為韋睿年長,而且是州里的名流,景宗只對他特別敬重。

基本信息

原文摘錄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為宋將,位至征虜將軍、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騎射,好畋獵。常與少年數十人澤中逐鹿,每眾騎赴鹿,鹿馬相亂,景宗於眾中射之,人皆懼中馬足,鹿應弦輒斃,以此為樂。未弱冠,欣之於新野遣出州,以匹馬將數人,於中路卒逢蠻賊數百圍之。景宗帶百餘箭,乃馳騎四射,每箭殺一蠻,蠻遂散走,因是以膽勇知名。頗愛史書,每讀《穰苴》《樂毅傳》,輒放卷嘆息曰:"丈夫當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陳顯達督眾軍北圍馬圈,景宗從之,以甲士二千設伏,破魏援拓跋英四萬人。及克馬圈,顯達論功,以景宗為後,景宗退無怨言。魏主率眾大至,顯達宵奔,景宗導入山道,故顯達父子獲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鍾離,圍徐州刺史昌義之。高祖詔景宗督眾軍援義之,豫州刺史韋睿亦預焉,而受景宗節度。先是,高祖詔景宗等逆裝高艦,使與魏橋等,為火攻計。令景宗與睿各攻一橋,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長六七尺。睿遣所督將馮道根、李文釗、裴邃、韋寂等乘艦登岸,擊魏洲上軍盡殪。景宗因使眾軍皆鼓譟亂登諸城,呼聲震天地。(魏將)楊大眼於西岸燒營,英自東岸棄城走。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淮水為之不流。景宗令軍主馬廣躡大眼至濊水上,四十餘里,伏屍相枕。義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馬入梁城,緣淮百餘里,屍骸枕藉。生擒五萬餘人,收其軍糧器械,積如山嶽,牛馬驢騾,不可勝計。景宗乃搜軍所得生口萬餘人,馬千匹,遣獻捷。
景宗為人自恃尚勝,每作書,字有不解,不以問人,皆以意造焉。雖公卿無所推,惟韋睿年長,且州里勝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謙遜,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數宴見功臣,共道故舊,景宗醉後謬忘,或誤稱下官,高祖故縱之,以為笑樂。

譯文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縣人。父親曹欣之,在宋做官,位至徐州刺史。曹景宗年少時就擅長騎馬射箭,喜歡打獵,經常和幾十個少年一起在沼澤中追逐獐鹿等野獸。每當大家騎馬追趕鹿,鹿和馬攪和在一處時。景宗就在人群中射鹿。大家都擔心射中馬蹄,結果鹿應箭倒斃。景宗以此為樂。景宗尚未成人的時候.父親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遠行,他僅騎一匹馬帶著幾個人,在路上突然遇上數百個南蠻盜匪,團團圍住了他們。景宗身帶一百多支箭,每支射殺一個南蠻,蠻匪於是只好逃散,景宗於是以膽大聞名。他酷愛讀史書,每當讀到《穰苴傳》和《樂毅傳》,總是放下書卷嘆息說:"大丈夫就應當這樣!"
建武四年,他隨太尉陳顯達往北圍攻馬圈城,用兩千奇兵擊破北魏援軍中山王拓跋英的四萬人馬。攻克馬圈之後,顯達論功行賞,把景宗排到了後面,景宗退居一旁毫無怨言,北魏孝文帝率大軍浩浩蕩蕩開來,顯達夜裡出逃,景宗領著眾人進入山間小道,顯達父子因此保全了性命。
建武五年,北魏中山王拓跋英進攻鍾離,把徐州刺史昌義之圍在城中。武帝詔令景宗統領各路人馬增援義之,豫州刺史韋睿也參加增援,受景宗調度。這之前,詔令景宗等人預先裝置好高高的戰艦,使得和魏軍橋樑相齊。這是從火攻的需要考慮的。命令景宗和韋睿各攻一座橋,韋睿攻南邊的,景宗攻北邊的。建武六年三月。由於春水發生,淮河水暴漲六七尺。韋睿派遣部將馮道根、李文釗、裴邃、韋寂等人乘艦登岸,攻擊洲上城壘外的魏軍,將他們全部消滅。景宗命令各路大軍再擂鼓吶喊,蜂擁攀登魏軍各座城壘,喊殺聲震天動地,魏將楊大眼在西岸縱火燒營,拓跋英從東岸棄城逃跑。各營壘紛紛土崩瓦解,魏軍都拋棄武器和鎧甲,爭相過河而掉進水裡淹死,淮水都因屍首阻塞而停止流動。景宗命令主將馬廣追擊楊大眼,追了四十多里一直到渡水上。沿途魏軍屍首相枕。昌義之也從城裡出來追擊拓跋英直到洛口。拓跋英隻身單騎逃進粱城。沿淮河一百多里,魏軍屍骨遍地。俘虜五萬多人,收繳的軍糧、武器裝備堆積如山,牛馬驢騾不可勝數。景宗於是將搜到的一萬多人,上千匹馬.送上報捷獻功。
景宗為人自負好勝,每當寫文書,碰到不知道的字,不去問人,而是臆造,即使公卿大夫也不推重,因為韋睿年長,而且是州里的名流,景宗只對他特別敬重。同赴皇帝宴會,也向他躬身表示謙遜。武帝因此而讚揚景宗。武帝經常設宴接見功臣,共敘故舊。景宗酒後胡言亂語,有時講錯下屬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講下去,以此取笑娛樂。

人物簡介

曹景宗曹景宗
【姓名】曹景宗
【性別】男
【籍貫】新野縣人(今河南新野)
【學識】文學家
【家庭出身】官宦之家,曹景宗的父親曹欣之,是朝將領,位至征虜將軍、徐州刺史。
【主要經歷】
幼善騎射,頗愛史書。宋後廢帝元徽中,任冠軍中兵參軍,領天水太守。齊初,任雍州刺史蕭鏗中兵參軍,領馮翊太守。齊明帝建武四年(497),隨太尉陳顯達攻魏,伏甲士2000人,破魏中山王元英4萬人。後附雍州刺史蕭衍,任為竟陵太守。率兵攻進郢城、建康、江寧、大航等地,助衍奪取帝位。蕭衍稱帝後,天監五年(506),奉令統率各軍,與豫州刺史韋叡馳救徐州刺史昌義之,在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大敗魏元英、楊大眼。遷侍中、領軍將軍,進爵為公。天監七年,遷江州刺史,赴任卒於道。年五十二。
【代表作品】
《光華殿侍宴賦競病韻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