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美育

書法藝術美育

指以書法藝術為內容和實施手段,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以促進人的心靈淨化和個性完美的社會實踐活動。

簡介

指以書法藝術為內容和實施手段,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以促進人的心靈淨化個性完美的社會實踐活動。書法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珍貴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依附於一定的文字內容,使用毛筆和紙、墨、硯,通過對漢字的書寫,來表現特有的意境和情趣的獨特藝術,得到了超越漢字使用範圍的各國人民愈來愈大的推崇,在世界藝術之林占有著重要的地位。書法藝術歷史悠久。殷商伊始,甲骨文行世,以此為基礎,漢字的書寫逐漸演化出篆、隸、真、草、行等書體。幾千年來,我們的先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墨寶;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人在書法藝術的園地里辛勤地耕耘著,使這門古老的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書法藝術雖然起源於中國,但卻不只為中國所獨有,它已經走向世界,遍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西方許多藝術家對中國書法藝術推崇備至,並借鑑書法藝術的表現手法於其他藝術創作,從而對西方藝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作為一種抽象的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美育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精神。書法是賞、用結合的藝術。在一般情況下,人人都可練習書法,掌握書寫的方法和技巧,將字寫得好一點。進行書法藝術美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引導人們親自動手練習書法,使之勤於習字,刻苦鑽研,養成一種潛心學問的精神。在書法發展史上,曾留下許多前人勤奮練書的動人故事。如張芝學書,臨池盡黑;王羲之學書山中,二十多年如一日,竹葉、樹皮、山石及木片、絹、紙箋等不知用掉了多少;王獻之習字,用盡了十八缸水;智永在吳興永欣寺內積年習書,寫禿的筆頭有十瓮之多,埋在地下,立碑稱之為“退筆冢”,等等。這些都是勤學苦練的榜樣。歐陽修說過:“學書不能不勞,獨不害情性耳,要得靜中樂者,惟此耳。”不斷練習,即可收寓意樂心之功效。而且,學書與欣賞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沒有一點實踐經驗,對於書法作品的欣賞,難免如霧裡觀花,終隔一層。

(二)培養審美想像能力。凡歷史上有成就的大書法家,無不竭盡全力,觀察體驗,取法自然,從大自然中吸取美的因素,融匯於書法之中,從而改造出活潑的點畫和形體來。例如一點,有時如瓜瓣鼠矢,有時如高峰墜石,有的圓潤如珠玉,有時又活潑如蝌蚪;橫畫有時如天邊陣雲,有時如一葉橫舟,有時如平原坦蕩,有時又如玉案橫呈;一捺,可以形成馬蹄、金刀、漫遊魚、游魚三折腰等美的形象;與鉤相結合的各種折畫的寫法,也可以造成浮鵝、龍尾、鳳翅、飛雁等美的形象。書法藝術不僅反映出客觀事物的形體美,而且也反映出客觀事物的動態美。人們欣賞書法藝術,可以培養審美聯想和想像能力,從書法的筆畫和結構中,發現和感受到現實生活中的形體美和動態美。

(三)陶冶性情,促進審美情趣的高尚化。利用休閒時間練習書法,排除各種雜念,凝神靜氣,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而且可以養性怡情,促進人的審美趣味的高尚化,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許多書法家和學書者都以自己的實踐談到這方面的切身體會。

(四)有助於培養審美通感能力。各門藝術之間在許多方面都是相通的,這一點在書法藝術上表現得尤為明顯。虞世南《筆髓論》以為:欣賞一幅美妙的書法作品,無異於“鼓瑟綸音,妙響隨意而生”——這是音樂;袁昂《古今書評》認為:“薄紹之書字勢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嘯樹”——這是舞蹈;米芾讚嘆顏真卿的書法“如項羽掛甲,樊噲排突,硬弩欲張,鐵柱持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這是雕塑;孫過庭在《書譜》中認為出色的書法作品有“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真是氣象萬千,神奇動人。人們經常欣賞書法作品,藝術審美的通感能力就可不斷地得到提高。

(五)崇尚書法家的人格美。“字如其人”。書法也和其他藝術一樣,是創作者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它不但物化了客觀事物的形象和美,而且也物化了這種形象和美所喚起的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因此,人們在觀賞書法作品的時候,總是很自然地與書法家的人格道德聯繫起來。如從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到“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岳飛酣暢淋漓、大氣磅礴的書法藝術,正是他義憤填膺、壯志未酬的憤懣之情的直接流露。我們在觀賞他們書法美的同時,聯想到其高潔的品格和優美的情操,嚮往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從中受到深切的教育。相反,有另外一些書法家,如北宋的蔡京、明代的張瑞圖,近代的鄭孝胥,當代的康生,儘管他們的書法藝術造詣很高,但因其人格低下,奸妄害國,而為人民所不齒,其書法因而無人收藏或展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