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帶蕨屬

書帶蕨屬

附生禾草型植物,附生於樹幹或岩石上。中國約有13種。附生禾草型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屬中文名:書帶蕨屬

書帶蕨屬書帶蕨屬

屬拼音名:shudaijueshu
屬拉丁名:Vittaria
中國植物志:03(2):12
科中文名:書帶蕨科科拉丁文名:Vittariaceae

書帶蕨屬書帶蕨屬

所有物種:
唇邊書帶蕨
帶狀書帶蕨
廣葉書帶蕨
海南書帶蕨
姬書帶蕨
劍葉書帶蕨
平肋書帶蕨
曲鱗書帶蕨
書帶蕨
錫金書帶蕨
喜馬拉雅書帶蕨
線葉書帶蕨
中囊書帶蕨

形態特徵

Sm.inMem.Acad.Sc.Turin5:413,t.9,f.5.1793;ChinginSunyatsenia5(4):233.1940etinActaPhytotax.Sin.16(3):11.1978;S.H.WuetChing,FernFam.&Gen.China267.1991;Copel.,Gen.Fil.225.1947;Pic.Ser.inWebbia31(2):330.1977.——HaplopterisPresl,Tent.Pterid.141,pl.5,f.21.1836.——TaeniopsisJ.Sm.InJourn.Bot.4:67.1841.——TaenaopterisHook.,Gen.Fil.pl.76B.1842.——OetosisNeck.exGreeneinPittonia4:105.1900nonNeck.1790,necO.Ktze.1891.

書帶蕨屬書帶蕨屬

附生禾草型植物。根狀莖橫走或近直立,密被鬚根及鱗片;鱗片以基部著生,粗篩孔狀,褐色或深褐色,常有虹色光澤;葉近生。單,具柄或近無柄;葉片狹線形,全緣,無毛,表皮有骨針狀細胞;中脈明顯,下部粗壯,向上到葉片中部或中部以上消失,小脈在中肋兩側明顯,側脈羽狀,單一,在葉緣內連結,形成1列狹長的網眼,無內藏小脈。孢子囊群為線形的匯生囊群,無蓋,著生於葉下面中肋兩側葉緣內或生於葉緣雙唇狀夾縫中,與中肋平行,每邊1條,混雜有隔絲多數;隔絲頂端膨大,具細長分節的柄;孢子囊的環帶由14-18(20)個增厚的細胞組成。孢子長橢圓形或橢圓形,單裂縫,外壁表面具不明顯的顆粒狀紋飾,或表面紋飾模糊。染色體基數x=15。
屬的模式種:Vittarialineata(L.)Sm.PterislineataL.

分布

約有40-5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附生於樹幹或岩石上。中國約有13種。

書帶蕨屬書帶蕨屬

檢索表

#跳轉號原檢索號描述中文名拉丁名
1221孢子囊群生於葉緣之內。
2112孢子囊群幾為表面生;葉邊平坦或略反卷。(平邊組 Sect.PseudotaenitisChing)。平邊組Sect.1PseudotaenitisChing
3 43鱗片短小而平坦,黑褐色,網眼壁厚;孢子囊群線較近葉緣,常被反卷的葉邊遮蓋。劍葉書帶蕨VittariaamboinensisFee
433鱗片大而蓬鬆,扭曲,網眼壁薄,黃褐色;孢子囊群線與葉緣之間有較闊的不育帶。
5104葉片寬6毫米以上;鱗片寬大,長達10-20毫米;孢子囊群線與中肋之間有寬的不育帶。
675葉柄短而粗壯;葉片寬1-3厘米;鱗片長達20毫米。帶狀書帶蕨VittariadonianaMett.exHieron
765無葉柄或葉柄較細;葉片寬5-12毫米;鱗片長約10毫米。
896葉片寬6-12毫米;孢子囊群距葉緣約1-1.5毫米。廣葉書帶蕨VittariataeniophyllaCopel.
986葉片寬5-6毫米;孢子囊群距葉緣約1毫米。喜馬拉雅書帶蕨VittariahimalayensisChing
1054葉片寬2-3毫米;鱗片細小,長約0.5毫米;孢子囊群線同中肋之間無寬的不育帶蕨。 中囊書帶蕨VittariamediosoraHayata
1122孢子囊群深陷於葉緣與中肋之間的溝槽中;葉邊常反卷。(卷邊組Sect.Vittaria) 卷邊組Sect.2Vittaria
12177鱗片蓬鬆,扭曲,網眼壁薄,黃褐色。
13168葉片寬5-10毫米,或略寬。
14159葉片上面中肋處呈一狹縫。曲鱗書帶蕨VittariaplurisulcataChing
15149中肋在葉片上面隆起,其兩側葉肉凹陷成溝槽狀。平肋書帶蕨VittariafudzinoiMakino
16138葉片寬2-4毫米,上面中間具一狹縫,下面中肋粗壯,其兩側無不育空間。線葉書帶蕨VittarialinearifoliaChing
17127鱗片通直,網眼壁厚,黑褐色或黃褐色。
181910鱗片黑褐色,長披針形,長約5-10毫米;葉片上面兩側近葉邊處各有一條隆起的棱。海南書帶蕨VittariahainanensisC.Chr.exChing
191810鱗片黃褐色,短小,鑽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約2-3毫米;葉片上面近葉邊處無隆起的棱,僅中間凹陷或呈一狹縫。錫金書帶蕨VittariasikkimensisKuhn.
202111中肋在葉下面寬扁,兩側伸展遮蓋孢子囊群。
212011中肋在葉片下面隆起,狹窄,與孢子囊群線之間有或寬或窄的不育帶。書帶蕨VittariaflexuosaFee
2211孢子囊群深陷於葉緣的雙唇狀夾縫中,唇口向外。(唇邊組Sect.SchizolomatopsisX.C.Zhang)。唇邊組

Sect.3SchizolomatopsisX.C.Zhang

232412葉片長達1米或更長,寬約1厘米或更寬;葉柄細長;根狀莖的鱗片黑褐色,具光澤。唇邊書帶蕨VittariaelongataSw.
242312葉片長8-30厘米,寬2-4毫米;葉柄短。根狀莖上鱗片黃褐色。姬書帶蕨VittariaangusteelongataHayata

書帶蕨科

書帶蕨屬所屬科 書帶蕨科 VITTARIACEAE 

附生植物。根狀莖橫走,密被具黃褐色絨毛的鬚根和鱗片;鱗片粗篩孔狀,透明,基部著生;葉近生。葉一型,單葉,禾草狀;葉柄較短,無關節;葉片線形至長帶形,通常寬不足1厘米,具中肋,側脈羽狀,單一,在近葉緣處頂端彼此連線,形成狹長的網眼,無內藏小脈,或僅具中脈而無側脈。葉草質或革質,較厚,表皮有骨針狀細胞。孢子囊形成匯生囊群,線形,表面生或生於溝槽中,無囊群蓋,具隔絲。孢子橢圓形,或圓鈍三角形,單裂縫或三裂縫,不具周壁,外壁表面常具小疣狀紋飾或紋飾模糊,淡黃色,透明。

4屬約50餘種,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有3屬,約15種。

種類

 1.Vittariaamboinensis劍葉書帶蕨。分布於廣東(信宜、新豐、肇慶)、香港、廣西(平南、融水、金秀、容縣、象縣)、雲南(馬關、麻栗坡、屏邊、廣南、西疇、蒙自)、海南(昌江、瓊中、樂東、陵水、白沙)。也分布於印度東北部、錫金、緬甸、中南半島及印度尼西亞。 

 2.Vittariadoniana帶狀書帶蕨。分布於廣西(凌樂、田林)、貴州(安龍)、雲南(麻栗坡、金平、元陽、西盟、瀾滄、永德、漾濞、瀘水、福貢、貢山、維西、麗江、鶴慶)、西藏(墨脫)。附生於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1650-3300米。也分布於緬甸北部、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等地。 

 3.Vittariataeniophylla廣葉書帶蕨。分布於台灣宜蘭、台中、南投、嘉義、高雄)。生樹幹基部,被直立。也分布於菲律賓。

4.Vittariahimalayensis喜馬拉雅書帶蕨。分布於雲南(鎮康、福貢、貢山、中甸)、西藏(定結、樟木)。生林中樹幹或岩石上,海拔1700-2900米。也分布於錫金、不丹、尼泊爾、印度北部。

5.Vittariamediosora中囊書帶蕨。布於台灣(阿里山、玉山)、四川西部、雲南(祿勸、景東、維西、瀘水、貢山)、西藏(墨脫、察隅、波密、錯那、吉隆、亞東、樟木、定結、米林)。附生於林中石上或樹幹上,海拔2700-3500米。也分布於錫金、菲律賓等地。

6.Vittariaplurisulcata曲鱗書帶蕨。分布於雲南(富民、祿勸、雙柏、金平、新平、景東、蒙自、屏邊、文山、馬關)。生於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1850-2900米。也分布到越南北部。

7.Vittariafudzinoi平肋書帶蕨。分布於浙江(慶元、臨安、昌化、龍泉、遂昌、淳安)、安徽(黃山、歙縣、休寧)、福建(武夷山)、江西(井岡山、武功山、廬山、安福、宜春、武寧、遂川)、湖南(黔寧、新寧)、湖北(神農架、合豐、恩施、宣恩)、廣東(乳源)、廣西(融水、興安、花坪、資源、龍勝)、重慶(城口、南川)、四川(峨眉山、都江堰、洪雅、石棉、榮經、蘆山、天全、寶興、雷波、美姑、馬邊、峨邊、普雄、甘洛、瀘定)、貴州(梵淨山、雷公山、榕江、息峰)、雲南(大關、彝良)。附生於常綠闊葉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1300-2800米。

8.Vittarialinearifolia線葉書帶蕨。分布於雲南(漾濞、貢山、福貢、維西)、西藏(察隅、波密、墨脫、易貢)。附生於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1700-3400米。也分布於印度(阿薩姆),緬甸北部。

9.Vittariahainanensis海南書帶蕨。分布於海南(三亞、白沙、陵水、儋縣、樂東)、雲南(河口)。也分布到越南北部。附生於蒲葵樹幹上,海拔100-950米。 10.Vittariasikkimensis錫金書帶蕨。分布於雲南(馬關、思茅、景洪、永德、貢山)、西藏(墨脫)。附生於常綠闊葉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常同白髮蘚混生,海拔1400-2200米。錫金、印度北部、緬甸、泰國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11.Vittariaflexuosa書帶蕨。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附生於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100-3200米。也分布於越南、寮國、高棉、泰國、緬甸、印度、錫金、不丹、尼泊爾、日本、朝鮮半島。

12.Vittariaelongata唇邊書帶蕨。分布於福建(永泰、寧德)、台灣(全島分布)、海南(全島分布)、廣東(信宜、肇慶、陽春、陽江)、廣西(南寧、龍州)、雲南(河口、屏邊、金平、勐臘、勐海、景洪、福貢、貢山)、西藏(墨脫)。附生於樹上或林中岩石上,常同王冠蕨Pseudodrynariacoronans(Wall.exMett.)Ching,鳥巢蕨屬Neottopteris及鐵角蕨屬Asplenium等附生蕨類植物混生,海拔190-1350米。也分布於越南、泰國、高棉、寮國、緬甸、錫金、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琉球)、澳大利亞和馬達加斯加。

13.Vittariaanguste-elongata姬書帶蕨。分布於福建、海南(萬寧)、台灣(台北、基隆、烏來、宜蘭、台中、南投、高雄、屏東、台東)。生林中岩石上或樹幹上。也分布到菲律賓和日本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