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經濟

暴力經濟

暴力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中貧困國家的面對經濟暴力使這些國家變得更貧困,一些地方政府收刮錢財、暴力拆遷等一些反應強烈的經濟暴力事件頻頻發生。

概述

暴力經濟暴力經濟
暴力經濟,暴力看上去如貧困一樣,始終伴隨著我們,貧困國家的面對經濟暴力,它會使這些國家變得更貧困。一些國家明文禁止的收費項目但是有些地區個別政府官員存在急於收刮錢財,許多不應該收費的項目或低收費的項目都出現了收取相關費用,暴力拆遷等等都引發了強烈的經濟暴力和一幕幕人間悲劇。在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中,由於傳統型國家暴力正在趨於平息,但國際戰爭內戰以及軍事政變的數量卻在下降——而這些事件中的遇難者人數也在減少,遭受大規模暴力之苦的國家變少了,但那些遭受者卻在反覆經歷著磨難。

存在現象

1、暴力不僅是貧困眾多原因中的一個,它還正在成為貧困的罪魁禍首。那些成為暴力受害者的國家常常會深陷其中;而倖免於此的國家則正在擺脫貧困。無論是對努力振作起來的貧困國家,還是對那些試圖伸出援手的富裕國家,這種發現都具有深遠的含義。在許多人看來發展的主要障礙在於人們所知的“貧困陷阱”:即使農民知道肥料能增加產量,他們也不會購買;因為他們推斷如果不通公路,豐收的作物將只會爛在田裡。逃離這種陷阱的途徑在於修路,而如果貧困國家自己無力修建,富裕的援助國便應當介入其中。
2、如今發展所受到的主要約束或許不是貧困陷阱,而是暴力陷阱。和平的國家正在成功擺脫貧困,而貧困現象正在集中於那些被內戰、民族衝突及有組織犯罪撕裂的國家。暴力與糟糕的政府使得這些國家無法擺脫陷阱。通過比較兩個非洲小國,人們便能看出這種影響。在1990年前,蒲隆地與布吉納法索的增長率及收入水平相似,但在1993年下半年,蒲隆地在總統遇刺後爆發內戰;在隨後的十幾年間,30萬人喪生,死難者以平民為主。而和平安寧的布吉納法索如今已比蒲隆地富裕2.5倍。
3、內戰具有顯而易見的危害性,而發生內戰的國家卻不多。事實的確如此,不過其他許多國家卻正陷於持久而普遍的無法無天狀態。這份報告估計,有15億人生活在受到政治暴力、有組織犯罪、極高謀殺案件發生率或者低強度衝突影響的國家之中。所有這些問題都夠不上內戰的標準,但其效果卻可能同樣惡劣。
4、這些民眾中有許多人受困於暴力循環之中。在2000年以來經歷過內戰的39個國家中,幾乎全都在此前30年中發生過另一場內戰——在上世紀60年代,這種現象的比例要低上許多。除此之外,“較低級”的暴力形式正在惡化,趨近於可比內戰本身更加致命的程度。在瓜地馬拉,如今每年(主要由犯罪團伙實施的)謀殺案的遇難者人數,已高於該國在上世紀80年代內戰中死亡的人數。

經濟發展

暴力經濟暴力經濟
1、受暴力經濟這些國家中的民眾較其他開發中國家的民眾,其營養不良的機率是後者的兩倍多,未能就讀國小的機率是後者的三倍,嬰兒期夭折的機率也幾乎是後者的兩倍。這些民眾在衝擊面前同樣更加脆弱。在2007-2008年的糧價危機中,在政府最為脆弱的國家,抗議活動的頻率以及向暴力方向演化的機率都更高。
2、這兩類國家之間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自1990年以來這些國家的嬰兒死亡率幾乎都降低了,但衝突肆虐的國家只將這一指標降低了19%,而其他國家則降低了31%。沒有哪個貧困而暴力的國家已經實現了由聯合國在2000年設定的千年發展目標中的任何一項目標。這份報告總結道,根據經驗判斷,受大規模暴力之苦的國家,其脫貧率每年會減少近一個百分點。
3、這些國家是否也可能是因為貧困而暴力,而非反之呢?在一定程度上,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正如南蘇丹一位叛亂組織領導人曾經說過的那樣,生命是如此廉價,以至於“叛亂有利可圖”。增長或許能降低戰鬥的動機。為了檢驗財富的重要性,報告作者在六個國家中詢問年輕人為何加入犯罪組織和叛亂團體。最多的受訪者(約占四成)將失業列為主要原因,只有一成表示信仰才是原因之所在。

剖析原因

1、即便貧困是暴力的原因之一,它也並非是其唯一的原因。政府的合法性同樣重要。這份報告試圖通過觀察收入水平相近的國家,並識別出那些在治理方面表現突出的國家,以此使得合法性的效應不受收入因素干擾。報告發現在2000年至2005年間,治理狀況良好的國家遭遇內部衝突或謀殺案件高發生率的可能性遠遠小於同等國家。或許並不出人意料的是,利比亞在衡量政府責任性和部落忠誠度的指標上得分低於埃及或突尼西亞,這或許可以幫助解釋阿拉伯之春在此地的發生軌跡。政府的個人色彩越強,它發生變化的難度便越大。
2、它表明人們應給予預防暴力以遠高於現在的優先性。當前對發展情況加以引導和測算的千年發展目標甚至根本沒有提及諸如正義和民眾安全等事項。各國應當從大量證據中了解到什麼因素能成功地減少暴力。快速恢復民眾對政府的信心是其關鍵所在。人們可以通過令數量適中的衝突參與方在和平協定上籤字,或者如加納在2003年那樣卸下近期的歷史包袱,從而恢覆信心。政府也需通過可信的任命立即表達出善意。此外它們也需要獲得某些立竿見影的成效,例如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3、外部人士不應當再將新的衝突當作傳統國際戰爭或內戰對待,在後兩種情況下,外交官、士兵以及人權或援助工作者被界定了明確的角色。人們需要協同行動——儘管大多數援助工作者絕不願意與警察或軍官在一起工作。
4、人們需要更有耐心——大得多的耐心。自1985年以來即便改革狀況最好的國家也花了27年,方才將腐敗程度削減至可以接受的水平。很少有涉及衝突後和解的國家願意等待如此長的時間。海地曾試圖在18個月內創造出一個有效的政府,它自然迎來了失敗。其中的寓意在於:經歷阿拉伯之春的國家可能會面臨多重轉型,而非一步到位。如果你是一名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而非一個為民眾或對手所威脅的、急躁或暴力之國的領袖,那么力勸你要有耐心,或許會更容易一些。

暴力拆遷

暴力拆遷暴力拆遷
1、因為自己的房屋被強行拆遷而艱難上訪、以自焚相抗爭、因抗拒而被黑社會殺害,近幾年來不斷發生的暴力拆遷悲劇被人們稱之為“新圈地運動”,這是有道理的。中國目前的城市化、工業化路線與英國16世紀——19世紀為資本原始積累而進行的野蠻的圈地運動有很多雷同之處:都是政府推動的、都是為資本積累服務的、都以暴力為特徵,結果都是民眾利益遭到嚴重損害,資本貴族獲得了巨大利益。略有不同的是,英國當年的圈地運動號稱是“羊吃人”運動,廣大農民被土地貴族和農業資本家血腥盤剝和迫害;而中國的“圈地運動”則表現為“房地產吃人”、“開發商吃人”,被圈走的土地多是被房產開發商和私人企業主拿去搞商業運作。兩種圈地運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資本在吃人,都是資本的邏輯在起作用。
2、在暴力拆遷這一過程中存在這樣一個邏輯:拆遷——高價賣地——房產開發——賣高價房——官商獲取利潤。在這個邏輯裡面,官員和商人是一個緊密的利益聯合體,他們互相依賴。他們的矛頭僅僅指向地方政府是很片面的。目前中國整個財政制度尤其是分稅制改革的嚴重不合理性、全方位政治腐敗、區域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三農”問題、大批國企破產致使政府財源銳減、嚴重依賴外資等等情況是造成地方政府目前靠賣地度日的主要原因,而解決這些問題能靠地方政府嗎?
3、暴力拆遷分為民間暴力拆遷和政府暴力拆遷兩種,前者是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掩蓋自己的利益屬性而採取的隱蔽手段,而後者則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專政人員不避嫌疑、赤膊上陣,直接介入商人的利益場。資本要想順利進行商業運作離不開專政部門的有力配合,政府又要靠賣地生財,所以二者便狼狽為奸,魚肉人民。
4、暴力拆遷這種超經濟現象已經達到了令人難以容忍的地步,昆明老百姓與城管和警察的衝突事件、2009年通鋼事件、2008年貴州甕安事件,都說明了民眾心中怒火之強烈。他們只需要一個小小的火花就可以被引燃。只是由於民眾運動的盲目性必然導致其失敗的命運,這種抗議還不能驚醒當政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