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暴力

經濟暴力

經濟暴力,指在家庭關係中,對經濟支配權占主導地位的一方長期對另一方實行經濟控制和封鎖,也就是說不給對方錢花或者限制對方花錢,而使對方在精神上遭受打擊。經濟暴力在西方法律中等同於性暴力、精神暴力等家庭暴力,中國也將在這方面加強立法。

簡介

經濟暴力經濟暴力

經濟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種表現方式。經濟暴力在兩性關係中的普遍程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它主要表現為夫妻中的一方在家庭開支決策方面占據主導地位,導致另一方處處受限,情緒低落。在家庭中,錢由男性控制,從而對女性自由造成威脅、處境帶來恐懼,而這種恐懼、控制是長期存在的話,就是經濟暴力。經濟暴力的根源也是權力和控制。也就是說,夫妻一方對於對方如何花錢,態度上非常專橫,令人懼怕。這也是夫妻關係即將出現問題的標誌。一個人的經濟自由越少,在這種關係當中就越容易受到傷害。

現象

經濟暴力經濟暴力
信用分查詢網站CreditKarma.com近期一份調查的大標題稱,事實上,每十對夫妻中就有一對認為家中存在“經濟暴力”。

據CreditKarma網站的調查顯示,經濟暴力現象不存在性別差異。感覺受到欺負的男性與女性比例基本相同。這種現象在千禧一代Y一代的年輕人當中要比在X一代和嬰兒潮一代更加普遍。而且,經濟暴力不分階層。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的理財規劃師麗莎•哈徹曾就此寫過文章,表示自己親眼見過收入高達六位數的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同樣存在經濟暴力現象。

特點

不給配偶錢花

經濟暴力經濟暴力

經濟暴力的表現在不給配偶錢花。但是配偶花錢也要有計畫、有節制。

暴力程度可測量

經濟暴力可測量,比如說,“花錢需不需要伴侶的同意?不同意是否不能花?花了是否會受到嚴厲的責備,而造成精神的壓力?”

經濟封鎖構成暴力

針對一些購物狂的妻子,丈夫把銀行卡沒收,其實已經超過協商範圍,也算一種控制。讓女性沒有協商的機會而形成一種控制,雖然是短期的,但女性知道花得多卡就會被沒收,她的精神受到衝擊,會帶來長期的恐懼。但不是說過後把卡還給她,這個暴力就結束了。她受到的暴力是指被控制,這種控制是不會因為暫時的放鬆而不存在的。

種類及應對

以下是四種最常見的暴力行為和應對建議:

1、讓我對自己的購物習慣感到愧疚。

經濟暴力經濟暴力

首先,考慮一下是否有什麼事情讓你感到“愧疚”。不論是為家人購買日用雜貨,還是在節日為所有人買禮物,只要你清楚自己是在理性購物,並不過火,也沒有超出家庭預算,就可以擺脫對方給你造成的愧疚感。可以要求與對方互換角色一周——這樣,從來沒有去過雜貨店、或者說從來沒有給孩子買過衣服的一方就能知道這些開銷到底有多大。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購物行為已經影響到了家庭支付其他賬單的能力或儲蓄的計畫,那么你可能已經深感愧疚,而對方的暴力只是火上澆油而已。從現在開始主動留意自己的消費情況,看看能否減少開支。

2、限制我每個月的開銷。

如果家裡所有的賬單或孩子的開銷全部都由一方來承擔,而夫妻兩人能夠自由支配的資金已經所剩無幾,這時候這種問題往往會凸顯出來。夫妻雙方對於收入如何分配應該達成某種共識——比如交通、住宿、食物等各方面的費用。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每個月能夠剩下足夠的錢用於儲蓄,同時讓所有人都有一定的“私房錢”可以自由支配。如果自己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開銷,可以要求理財顧問幫忙制定一份可行的家庭財務預算。

3、讓我提供每一次購物的收據。

這種做法不僅涉及權力和控制,也是“缺乏信任”的表現。它會在夫妻之間形成一種類似家長與孩子的關係,而對於兩個成年人而言,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關係。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行為往往意味著夫妻之間存在更大的問題急需解決。要想找出問題的根源,必須尋求夫妻療法的幫助。

4、不準我擁有信用卡。

如果過去確實出現過信用管理不當的問題,當然應該予以解決。但這並不妨礙夫妻一方在家庭經濟問題上的發言權。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他研究顯示,夫妻之間因為經濟問題爭吵的頻率越高,離婚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沒有信用記錄,想在離婚之後建立信用就會是個很大的難題。總之,向對方保密自己的財務狀況並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沒有人能夠阻止你去申請一張自己的信用卡

結論:如果你感覺自己正在受到欺負,比如出現不足感、自我貶低、糟糕的自我形象或困窘等典型表現,那你應該尋求獨立第三方的幫助,比如治療師或理財顧問。即使你的伴侶不願意陪你一同前往,你也要立刻去主動尋求幫助。

法律規定

司法實踐中,遭遇家庭經濟控制的案例不少,有的女方甚至完全沒有經濟支配權。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已將經濟控制列入家庭暴力,但在中國只有《婚姻法》中規定禁止家庭暴力,但性暴力、精神暴力、經濟控制等是否能歸為家庭暴力未明確規定。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套用法學研究所出台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審理指南》中,將家庭暴力分為身體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經濟控制。其中,經濟控制是指加害人通過對夫妻共同財產和家庭收支狀況的嚴格控制,摧毀受害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以達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但《指南》不能作為法官裁判的法律依據,建議儘快出台法律法規,細化家庭暴力類型,以便更好地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

《哈爾濱市婦女權益保障條例》將於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這也是繼廣州、深圳、長春、濟南、青島等之後哈爾濱加入全面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城市行列。該條例中除打罵外,把精神恐嚇、禁閉、凍餓、經濟封鎖等都列入家庭暴力的範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