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寺

普惠寺

王爺廟,法名普惠寺,是扎薩克圖旗第三代扎薩克郡王鄂齊爾所建的家廟。

基本信息

歷史簡介

普惠寺,建於清康熙三十年(1669年)。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郡王鄂齊爾帶領從東烏珠穆沁旗請來的高僧卻爾濟到北京覲見康熙皇帝。由於卻爾濟喇嘛在北京期間把許多藏文經卷譯成蒙文,深受清廷的讚賞和器重,康熙帝封他為“巴格西葛根”,並賜給他所主持的王爺廟匾額“好特老尼古勒蘇格齊”,即普惠寺。由於這個名稱不為民眾熟知,所以,人們一直習慣稱之為王爺廟。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在日俄戰爭中敗退的沙俄哥薩克騎兵將王爺廟房屋毀壞,砸碎佛像,財物搶劫一空。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9月14),奉天省後路巡防隊統領吳俊升率馬步各營追擊烏泰郡王和葛根呼圖克圖等至王爺廟,用大炮轟塌了一座殿堂,一座廟倉和幾十間喇嘛住房,寺內的佛像,經卷,法器大多被炸毀。1966年8月,“紅衛兵”將寺廟全部扒倒,僅有的經卷被焚燒,佛像、法器被砸爛。

為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再現紅城三百年的歷史。盟、市領導做出決定復建普惠寺,聘請內蒙古佛教協會副會長包天虎大師自籌化緣建設普惠寺。2003年4月11日,普惠寺復建工程隆重舉行了奠基儀式。此次復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普惠寺占地面積17.8萬平方米.現己建完大雄寶殿、天王殿、山門殿、五個護法廟、一千多平方米的僧人宿舍樓。33米高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正在建設中,普惠寺的建築風格集蒙、漢、藏的建築風格,是東北地區較大的藏傳佛教聖地。

住持簡介

普惠寺主持簡介普惠寺主持簡介

佛教史家第五代傳人,噶喇藏奧斯爾尼瑪(俗名包天虎,寶帝夫)1964年9月15日出生於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朝魯圖蘇木(原賓圖鎮),成長查金台牧場新艾里嘎查,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成吉思汗二弟科爾沁蒙古的鼻祖哈布圖哈斯爾三十代子孫,第一任賓圖郡王洪恩爾十三代子孫),寶音套圖格,包龍堂第三子,(他祖上第一個阿喜嘎大喇嘛1715年-1720年自籌興建聖經寺.後續至他祖輩第四代。)

包天虎原內蒙古第八屆政協委員,第九屆政協委員,原呼市政協九屆常委,原全國青聯八屆、九屆委員,內蒙古第十屆政協常委,內蒙古佛教協會副會長,通遼市第二屆政協委員,通遼市佛教協會會長,自籌資金一千多萬元,歷經十年(1993年3月開工至2004年)建成了吉祥密乘大樂林寺

包天虎大師又於2003年被烏蘭浩特市政府聘請,籌資化緣復建普惠寺,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再現紅城三百年的歷史。

遭雷擊起火

普惠寺普惠寺

2010年7月24日23時25分,興安盟公安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烏蘭浩特市普惠寺大雄寶殿內發生火災。

23時30分,烏蘭浩特市消防一中隊官兵到達火場後發現,普惠寺大雄寶殿火勢正處於燃燒階段,大火借風勢快速向西、南兩側蔓延。消防官兵迅速撲救,全力阻截火勢蔓延。23時35分,增援力量到場後,救火人員立即成立現場指揮部,同時在大雄寶殿東側、北側、西側分別設定3個水槍陣地撲滅大火。

火災發生後,興安盟及烏蘭浩特市政府有關領導先後到場,指導火災撲救工作,消防支隊緊急調集公安、交警、120急救、森警支隊等有關部門100多人趕赴火場增援。

經救援人員奮力撲救,次日凌晨3時許,現場的明火被基本撲滅。經初步調查,火災原因為雷擊起火,無人員傷亡,燒損建築面積約920平方米,火災損失正在調查核實中。

贛州市寺廟觀堂

贛州城宗教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寺廟林立之地。有首民謠說得非常形象:“好笑好笑真好笑,有廟無神,有神無廟,廟對廟,廟連廟,廟疊廟,廟重廟。贛州城裡到底有幾座廟,天王老子也不知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