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錦堂

晝錦堂

晝錦堂,位於古城內東南營街。是宋代三朝宰相韓琦回鄉任相州知州時,在州署後院修建的一座堂舍。

晝錦堂

晝錦堂晝錦堂

韓公威名震西賊

韓琦(公元1008年—公元1075年),相州人,北宋名臣韓國華之子,出身官宦,才智超人,20歲即中進士。韓琦立業之時,正值北宋王朝四面楚歌之際。西夏大理皆是北宋之敵,全都覬覦北宋的繁華都市和萬里良田。
公元1038年,西北部的元昊自稱大夏皇帝,公然對抗北宋,並立即開始了對宋朝領土的攻占。在此之前,北宋對北方的契丹、西北的西夏一直採取妥協綏撫的政策,然而面對驕橫無忌的夏人,北宋無路可退,被迫迎戰。
面對西夏的強大攻勢,北宋在軍事戰略問題上發生了分歧。和韓琦同在軍前效力的范仲淹力主和議,反對向西夏貿然進攻,主張防禦,在加強軍備的前提下,乘便擊討。而韓琦則在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態勢下,認為“賊元昊傾國入寇,不過四五萬,老弱婦女,舉足而行,吾逐路重兵自守,勢分必弱,故遇敵不支。若大軍並出,鼓行而前,乘賊驕惰,破之必矣。屯二十萬重兵,只守界壕,中夏之弱,自古未有!”時任陝西統兵總帥夏竦難以定奪,令副使韓琦、判官尹洙到汴京奏請,仁宗皇帝決定採用韓琦的對攻方略,制衡西夏。
當時流傳著這樣一支民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韓”即韓琦,“范”即范仲淹。韓琦和范仲淹在這段時間合力禦敵,深得將士信賴,當時人稱“韓范”。他們率領宋軍挺進西北地區,與西夏軍隊作戰,打了不少勝仗。韓琦善於分析敵情,合理用兵,讓士兵實行輪休,保證了部隊持久的戰鬥力,較好地遏制住了西夏的進攻。為了解決朝廷的冗兵之費,韓琦主張“河北、河東、陝西三路,當西北控御之地,事當一體”,建議在這一地區“籍民為兵”,戰時配發武器,成為士兵,閒時退伍為農,稼穡耕種。
韓琦任元帥時,有大量的事情需要處理,經常要秉燭工作。一天夜裡,韓琦寫信,讓一士兵在一旁端蠟燭,士兵犯困,不小心蠟燭燒到韓琦的鬍子。韓琦隨手用袖子將火撲滅,繼續寫信。不一會,韓琦抬頭看那士兵,發現已經換人了。韓琦擔心士兵的長官責罵那名士兵,就急忙叫道:“剛才那名士兵呢?是我讓他挑燈芯才燒到鬍子的。幸好沒有燒到信,不關他的事。”這件事成為軍營中的佳話。還有一次,韓琦用重金買來一隻玉杯,愛不釋手。有一天,一部將前來拜訪他,結果在酒宴上這位部將不小心將玉杯摔破,部將急忙跪在地上請罪,韓琦笑著說:“一隻杯子沒有事,你又不是故意的!”韓琦的大度征服所有在場的人,也樹立了其在軍中的地位。

相三朝立二帝

韓琦一生,歷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為相,位高權重,政績顯赫。
公元1058年6月,宋仁宗拜韓琦為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自此,韓琦開始了其十年的宰相生涯。上任伊始,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立儲。立儲,就是立太子,歷來是朝廷的大事。宋仁宗晚年時,身體一直不好,又因連續失去褒、豫、鄂三王,心中十分傷痛,處理朝政漸漸已是勉為其難,加之境外之敵各個虎視眈眈,朝廷可謂是內憂外患。不少大臣反覆上奏,懇請仁宗及早立嗣,以固根本,但仁宗一直未允。
韓琦審時度勢,終於覓得良機。趁宋仁宗心平氣和之時,上書奏請:“皇嗣者,天下巡危之所系,自昔禍亂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高,未有建立,何不擇宗室之賢者,以為宗廟社稷計?”此後又以漢成帝即位二十五年無嗣,立弟之子定陶王為太子一事舉例勸說,言真意切,據理相勸,終使宋仁宗應允。六年之後,宋仁宗駕崩。在韓琦等大臣的襄助下,宋英宗順利繼位。
執政之後,宋英宗身體就一直不好。公元1066年12月,宋英宗病重。韓琦作為宰相,又要考慮新皇登基之事。面對複雜的局勢,韓琦沉著冷靜處理事宜,史書記載:“英宗初晏駕,急召太子。未至,英宗復手動。曾公亮愕然,亟告韓琦,欲止勿召。琦拒之,曰:‘先帝復生,乃一太上皇。’愈促召上,其達權知機如此。”在他的努力下,宋神宗順利接替了皇位。
早在韓琦從西夏戰場回到都城之後,他就積極參與范仲淹主張的新政,提出了改革朝政的十大措施,以解決朝廷政治腐敗,官員素質低下,民不聊生等問題。韓琦認為朝廷應該依據政績用人,減少“恩蔭”的人數,輕徭薄賦,發展農業。但隨著新政失敗,韓琦也被貶到地方,先後在揚州、鄆州和相州等地做官,前後長達11年。
在地方任職時,他依然盡心盡職,“夫郡縣之為政,有期而更也。政有所利,非一人能保其久也。前倡之,後繼之,推其心以公而相照,則國家之事無不濟也。”韓琦以此來勉勵自己,這也是韓琦的真實寫照。
雖然自己曾積極實施新政,但“王安石變法”卻遭到了韓琦的強烈反對。王安石原是韓琦在揚州時的幕僚,韓琦對他知之甚深,認為王安石變法的構想並無大錯,但此人急功近利,易於衝動,剛愎自用,在用人問題上也失于謹慎。早在變法之初,呂惠卿等小人就已被他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韓琦對這種局面憂心忡忡,並公然表明自己不贊成王安石變法。
韓琦相三朝,立二帝,一生執政為公,為宋王朝的穩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安陽好》盛讚家鄉

韓琦一生在政治上建樹頗多,其文學修養在中國古代文壇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安陽集》就是韓琦的傳世之作。該集共分五十卷,其中詩二十卷,記、序、表、啟、制詞、行狀、祭文、墓誌等共三十卷,據後人考證研究表明這並非是韓琦的全部著作。有人解釋《安陽集》以安陽為名,顯然是取其為安陽人之義,表現了韓琦對家鄉的熱愛。
《宋詞鑑賞辭典》中,僅存有韓琦的四首詞,但韓琦卻被列在“被鑑賞者”的名單之內,可見其在文化圈內的分量。韓琦在《安陽好》中寫道:
安陽好,
形勢魏西州。
曼衍山川環故國,
昇平歌吹沸高樓。
和氣鎮飛浮。
籠畫陌,
喬木幾春秋。
花外軒窗排遠岫,
竹間門巷帶長流。
風物更清幽。
詞直接以安陽好奠定全文的基調,再從地理、景物、歷史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現安陽。多方面讚譽了安陽的美好,表現出作者對故鄉安陽的熱愛。韓琦一代名相,其詞有如此高的造詣,可見他深厚的文學素養。

 

引退還鄉養老晝錦堂

公元1068年,年事已高的三朝元老韓琦主動提出要引退還鄉。雖然宋神宗極力挽留,但韓琦深知自己以逾花甲,年高力衰,難免會貽誤軍機大事,再三請求引退。宋神宗見他執意要走,就準韓琦以司空兼侍中通判相州。
回到相州後,韓琦在州衙內修建了一座樓閣,取名“晝錦堂”,作為修身養性之地。晝錦堂堂頂覆綠色琉璃瓦,堂後為忘機樓,東有狎鷗亭,西有觀魚軒,後為書樓和康樂園。這座雄偉秀麗、古樸幽雅的庭院是當時全國四大園林之一。
韓琦在這裡安度晚年,於公元1075年病逝於相州,享年67歲。訊息傳出,當地百姓哭之甚慟,朝廷也輟朝三日,宋神宗特命制御碑,上書:兩朝顧命,定策元勛。宋徽宗時,追封魏群王。韓琦一生,無論是在朝中為相,還是在地方任官,都盡忠竭力,孜孜不倦,為北宋的繁榮作出了貢獻。
公元1702年,晝錦堂更名為晝錦書院,此後從這裡走出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大雅之士。清朝末期,學院又更名為晝錦學堂,成為河南省最早的中學教育機構所在地。大革命時期,老一輩革命家王若飛等曾在這所學校從事革命工作,先後有二十餘人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建國之後,該地於1958年更名為安陽市第五中學。如此一座歷史園林,一把火便灰飛煙滅,著實可惜。如今,晝錦堂已經引起政府的關注,並且開始動工重修。
晝錦堂中號稱“三絕”的晝錦堂記碑,高兩米,刻於公元1065年。此碑由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撰文,大書法家、禮部侍郎蔡襄書丹,記述三朝名相韓琦的事跡。“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蔡襄為北宋書法家,“宋四大家”之一,書法史上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的說法。《晝錦堂記碑》是蔡襄大字楷書的代表作。為了表示對當朝重臣韓琦的敬重,蔡襄在創作過程中別出心裁將每個字單獨寫幾十遍,擇最佳者拼合,故《晝錦堂記碑》又叫“百衲碑”。碑文拓片,曾赴日本展出,備受青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