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公祠

晏公祠

晏公祠位於海淀區四季青鄉萬安山麓。晏公祠原名道統廟系儒教廟宇。明代正德七年(1512)太監晏宏所建。清康熙四年晏公祠(1665)重修。

基本信息

晏公祠位於海淀區四季青鄉萬安山麓。晏公祠原名道統廟儒教廟宇。明代正德七年(1512)太監晏宏所建。清康熙四年
晏公祠晏公祠
(1665)重修。廟內崖壁鑿有"停雲岩"石洞,洞南向,拱券頂,面闊3間,西間名三省齋,東間名四知室。洞內壁上有大幅刻字,記晏宏生平事跡。面闊3間,明問與次間之間有石券門相通。每間石室內均有小龕。廟內原供有三皇五帝三王周公孔子孟子以及宋代儒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等人的石像。

內壁大幅刻字

內壁上有大幅刻字,記晏宏生平事跡。洞西100米處有地藏殿,坐北朝南,面闊3間,殿壁用紅青兩色岩石砌築,東西兩
晏公祠晏公祠
壁刻滿文字。殿前原有"河圖洛書"石亭,現已移至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五塔寺)。
現在除了地藏殿的門臉清晰完整外,其他它幾側牆體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殿內屋頂早已不見,屋內和牆頭上長滿了各種灌木和雜草,殘磚碎瓦隨處可見,昔日莊嚴的廟宇早已不見了往日的風采。

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藏殿和晏公祠屬於石構建築,從地藏殿的牆壁上來看,雖然年代久遠,可上邊刻有的楷體文字依然清晰可見,孔子禮
晏公祠晏公祠
樂字樣更是充斥其中。本身它又是廟,又是祠,記錄的又是儒家的聖賢,非常少見。在劉耀華老先生的努力下,晏公祠和地藏殿被定為了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因為常年失修,地藏殿很多刻有文字的牆體磚塊都已經缺失了,所以無論是對文物保護還是歷史研究都是一筆巨大的損失。與之相鄰的晏公祠現狀同樣不容樂觀,雖然門前寫有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但從殘破不堪的祠堂石窗上卻看不到任何被保護的跡象。地藏殿和晏公祠這一組建築物雖然曾被修繕過,但那已是康熙四年的事了。在成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後,有關部門卻從沒對此作做過任何修理保護。

帝京景物略:晏公祠

二氏,野祀也。儒,國家典祀也。天子親幸,行釋奠禮,直省郡州縣衛,莫或不廟。詔天下守臣,春秋,天下儒臣,朝
晏公祠晏公祠
夕,天下生徒,誦晨昏,駿奔走,固不屑與寒林空谷,爭錫鶴飛棲地矣。寒林空谷,固亦不可無一。趨中峰庵者,不得越晏公祠。
祠,正德中晏長侍忠所立也。過澗,石橋,過橋,石門,曰道統門。石殿三楹,像皆石。上像三皇、五帝、三王,左像周召孔孟諸聖賢,石像周程張朱諸大儒。壁五石龕,一龕標一經名,維以藏其經。殿外一石亭,亭壁列鍾虡、乾戚、錢鎛、弁裳之屬,一如五經,以便治是經者。左龍馬,馬毛鏇,五十五數具,一如河圖。右雒龜,龜甲四十五數具,一如雒書。東堂三楹,壁列忠臣龍逢以下,孝子曾閔以下,右圖而左書其行事,以告觀者。凡石像石壁所形勒,渾然茂朴,中國古初制也,非漢以後西域像法,務金色為好、務變相為幻也。堂後累石為洞,洞壁標先儒格言及詠道詩,幾性理之半,以待游者觀感省發。祠今居守者,一僧也,仍於其私室設彼教像,誦彼教文字焉。逾嶺而北三里,三教堂,守者亦僧也。析其堂木植瓦石,盡賣以去,三像露處久之。香山寺僧過,載釋迦歸,已而玉皇閣道士亦載去老君像。逾年,惠安伯乃過,驚宣聖野處,乃迎供山莊。而野僧道,先是私竊自誇也,曷往觀乎黌宮矣。
蘭溪姜應甲晏公祠○空山石祠堂,落穆跨深壑。肖像古聖賢,高下坐淵漠。殿墀列龜龍,如出自河雒。煌煌先儒語,所為忠孝作。性理二百卷,壁壁見大略。歷覽感我心,人傳晏公鑿。厥志在尼山,高邈得所託。愧哉彼檀施,釁血塗丹雘。

晏公祠交通

乘360路公共汽車,紅旗村站下。

晏公祠住宿

紅旗村裡面有很多小的旅館,價錢不貴,衛生還成。30到40元之間吧。

遊客眼中的晏公祠

晏公祠晏公祠
乘360路公共汽車,紅旗村站下,前行不遠,可以看見一條上山的路,依路上山,會到達一個停車場,在停車場的西北 角,有幾個水泥砌的台階,,沿階而行,便走在了山間的小路上,路兩邊的植物參差不齊的長著,不知名的昆蟲被我們的突然來臨驚起,在空中毫無目的的飛舞。大約走出30米,前方有一塊大石頭,石頭的右邊有一個破房子,這便是晏公祠了。
《帝京景物略》中載:“祠,正德中晏長侍忠所立也。......石殿三楹,像皆石。[作者註:石殿中立著三皇五帝及先儒的石像]......殿外一石亭。......左龍馬,馬毛鏇,五十五數具一如河圖。右洛龜,龜甲四十五數具,一如洛書。東堂三楹,......堂後,累石為洞,洞壁標儒格言及詠道詩......”。
如今的晏公祠僅石洞存,無頂,西山牆亦只剩一半,洞口左右石壁上可找到所刻先儒格言及詠道詩,字跡雋秀。洞口外不遠,有一石龜,應是書中所說洛龜,代表洛書,象徵河圖的馬己不知去向。石洞被掩蓋在樹和灌木從中,當年石殿的痕跡今己蕩然無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