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侯蘇鍾

晉侯蘇編鐘

製造年代:

西周厲王(公元前9世紀中葉)年間

類別:

青銅編鐘,記錄著我國青銅時代的文明。青銅器是中國歷史文物最重要的門類之一。編鐘為古代成組的青銅打擊樂器,將成系列的銅甬鍾或銅鈕鍾懸掛在木架上,用木槌擊奏出動聽的樂曲。各時代鐘的形制大小不一,枚數也不盡相同。

最後露面:

這組編鐘共16件,其中的14件於1992年由上海博物館從香港一個古玩肆購回,另外2件後來出土。

現藏地:

上海博物館

國寶內涵:

按照銘文中記載,鐘的所有者為“蘇”,於是,重新聚在一起的這套16件的青銅編鐘被命名為“晉侯蘇鍾”。這一套編鐘到達上海後,經過專業技術人員精心清洗、去銹,獲得可以連讀的銘文300餘字。編鐘上的銘文,被分別刻在每座鐘的正面,銘文可以連綴起來,表達完整的敘事。

根據器形和銘文,這是一套西周厲王時代(公元前9世紀中葉)的編鐘,該組編鐘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鍾。鐘上都刻有規整的文字,共355字,最後兩鍾為2行11字。銘文都是用利器刻鑿,刀痕非常明顯。鐘上的銘文為學術界一月四分月相說的長期討論做出了明確的結論,以此為據,可知《史記·晉世家》對晉國的世次記載有較大疏漏。銘文還有對周厲王親征東夷這段不為人知的史實做了較為詳細的記載。它完整地記載了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晉侯蘇受命伐夙夷的全過程。整個作戰過程都是周厲王親自下達命令,作戰計畫、進攻方向等軍事部署非常具體,可看出這套編鐘是為頌揚厲王親征東夷的功績而鑄造的,但這一史實未見諸記載。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進行中,晉侯蘇鍾成為周厲王時期的標準青銅器。學術界對於晉侯蘇鍾具體所屬王室曾有不同的看法,通過對晉侯墓葬中含碳樣品的碳14年代測定,“蘇”的去世年代在公元前830年和前798年之間,與《史記晉世家》所載第八位晉侯,獻侯“籍”死於周宣王十六年,即公元前812年相符合。編鐘主人“蘇”就是第八位晉侯:晉獻侯“籍”。晉侯蘇鍾所記載的“唯王卅又三年……”的王,顯然是指周宣王之前的周厲王。蘇鍾銘文所描述的是在周厲王三十三年,年輕的“蘇”公子,也就是後來的晉獻侯“籍”,協同周厲王對其他反叛諸侯進行的一場討伐征戰。根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厲王晚期,國家大亂,周厲王三十七年,國人大規模暴動,厲王出逃,隨後改西周王室年號為共和元年。晉侯蘇鍾銘文印證了《史記》所載這段歷史的真實性。

國寶價值:

這件距今已約有3000年的青銅重器,無論從歷史和藝術價值上都堪稱國之瑰寶。可是,就是這樣一件瑰寶,當初卻被許多人誤認為是一件贗品而四處漂泊……幸運的是,由於一位老者的慧眼識寶,它才得以重見陽光,恢復了昔日的風采。形制精確,方能保證音律精準,這在今天也不易辦到。合理的金屬成份配比和規範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藝上的特殊處理,使編鐘達到了令人讚嘆的音響效果,所以說晉侯蘇編鐘實在是一件稀世之寶

晉侯墓地出土文物是山西進入文明時代的直接物證,不但種類繁多,而且無論青銅器、玉器還是陶器,件件工藝精湛、美輪美奐,基本上代表了周王朝最高的技術和藝術水平,但是晉侯墓地的考古價值並不完全在這裡。其最大的價值在於,自桐葉封弟以後,從唐叔虞的兒子燮父開始的九代晉侯全部被發現了,而且和《史記·晉世家》完全吻合。要知道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距離這些晉侯生活的年代已有1000年左右,而在他之前又沒有任何正規系統的史學專著可供參考,能準確到這等程度,實在令人佩服。

晉侯蘇鐘被媒體報導的最多,就一組文物來說,這套編鐘從3000年前鑄造出來,就有著傳奇色彩。首先其銘文大異常規,不是像其他周青銅禮器那樣被鑄造上去,而是刻寫上去,以至被盜至香港,還被人認作贗品,無人收購。隨後又非常偶然地被上海博物館購回,並且交易方式是郵購。再然後,政府工程夏商周斷代小組的專家,從銘文中“王卅又三年”一句,再加上其他輔證,準確地從共和元年又往前推算了37年。最後,這套編鐘里沒被盜走的兩隻小鍾也在晉侯墓地被發現,和那14隻到香港漂泊了一圈的兄弟終於團聚。

曲村—天馬晉侯墓地青銅器群曲村—天馬北趙晉侯墓地,經1992-2000年間,六次發掘了9組19座晉侯及夫人墓,出土大量青銅器、玉器、原始瓷器等,9組墓葬再現了晉侯排列有序的完整世系鏈環。大多數學者認定,晉侯墓地的9組晉侯與夫人墓是從西周早期偏晚的晉侯燮父到春秋早期的晉文侯仇,九世父子相繼。晉侯墓地共出土青銅禮樂器數百件,顯示出晉國作為西周屬國的獨特文化面貌。首先在青銅器用鼎制度上,九世晉侯墓表現出西周器用制度逐漸完善的過程。

晉侯墓地的青銅器,以其特立獨出的鳥獸形青銅器顯現出晉國夏夷相融的文化習俗。出土的立鳥尊,器身為高冠回首鳳鳥形,背蓋上有小的立鳥形蓋鈕,尾部呈象鼻狀下彎與雙足構成三點支撐;豬尊,器體為立姿碩壯豬形,器腹中空,背上一圈形捉手的蓋,獠牙、聳耳、脊鬃、翹尾顯示出野性未泯的不馴;兔尊,大小不一,匍匐攏耳,四腿蜷曲,背上一敞口長項尊與中空腹相連。

晉侯墓青銅器在紋飾上,繁縟與簡約並行,除西周常見的幾何形的波曲紋、重環紋、垂麟紋外,還有變形龍紋、獸面紋占相當數量。繁縟如龍耳人足方盒、鳥蓋人足扁等,器身遍布複雜多變的紋飾。在從為數眾多的銅器中,有銘器物相當豐富,這些珍貴的銘文,具有證經補史之作用,其中有六位未見諸史冊的晉侯名字,一批有研究價值的西周人名,多種前所少見的時歷,特別是晉侯蘇鍾,記載了周厲王三十三年,晉侯蘇率部參與厲王親自指揮的征討東夷的戰爭和西周晉國輔佐周室、勤王圖強歷史現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