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集注(高閌)

簡介

春秋集注(高閌)〗四十卷。宋高閌撰。閌字抑祟,浙江鄞縣人,少通經史大義,紹興初以上舍選賜進士第,召為秘書省正字,累官國子司業,時大興大學,閌奏宜先明經術之學,皇帝從其奏請,中興以後,學制多閌所建明,除禮部侍郎,被劾出知筠州,卒謚憲敏,學者稱息齋先生,尚著有《鄉飲酒議》等書。此編前冠樓鑰序,稱閌以直道忤時宰,一斥不復,家食累年,略不以事物自攖,日有定課,風雨不渝。是高氏自家居以後,晚年精力,盡用在此書中。以程頤《春秋傳》為本,故書前仍冠程子原序,其說則雜采唐宋諸家,融以己意,所引舊論則不復標舉其姓名。書中大旨雖遵從程子《春秋傳》,但一些具體觀點卻多有不同;並且,對程子之說亦時有匡正。如程子據漢薄昭與淮南王書有“齊桓殺弟”之語,遂認為齊子糾為弟,齊桓公為兄;高氏則仍用《左傳》、《公羊傳》、《□梁傳》外加《史記》、《荀子》諸書所記,雲子糾、小白都是襄公之弟,子糾為長,為當立,持論絕不依阿牽就,務存門戶之私。其他如解衛人立晉,解夫人氏之喪至自齊,解取濟西田諸條,皆深符《春秋》經義。其解“及向成盟於劉”云:凡因來聘而盟者,必在國內,劉是王畿的采地,豈有來聘魯而遠盟於劉者?蓋下文有“劉夏”傳者以為春夏之“夏”,與“文四年夏逆婦姜於齊”文同,故誤增“於劉”兩字;又如以“州蒲”為“州滿”之文等諸多觀點,都足以備一解,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惟隱公九年“會防”之防在山東古琅邪華縣東南;十年“取防”之防在山東高平昌邑縣西南;文公十二年“城諸及鄆”之鄆在成陽姑幕南;成公四年“城鄆”之鄆在東郡稟邱縣東,但高氏卻都將其混為一談,指為一地,則未免疏於細考。此書在宋儒同類著作中堪稱上品,作者既能廣集前人舊說,又不為其所囿,在研究中堅持以己見為主,使此書具備了較高的學術價值。至於書內所載經文,多從《左氏》,而間亦有從《公》、《□》者,對待三《傳》的態度並不獨尊崇一家,貶棄其他二家。原書久佚,其文惟散見於《永樂大典》中,《四庫》館臣按次自《大典》中輯出,排比薈萃成編。《大典》原缺者,則采各書所引閌說補之,終使其首尾完具,復為全帙。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為十四卷,館臣以其篇負繁重,重分作四十卷。《宋史·藝文志》則著錄為《春秋集解》,而《永樂大典》實作“集注”,與《直齋書錄解題》同,近人宋慈抱《兩浙著述考》亦著錄為“集注”,是“集注”為宋本原題。有《四庫全書》本,清閩覆本及今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等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