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山

春秋山

春秋山在舒城縣城南12公里,南為春秋鄉北為朝陽鄉。海拔337米。山峰最高處建有南嶽行祠,房屋百間,廟宇頗為壯觀。1948年毀於戰火。宋代大畫家李公麟隱居此山時,曾在山之東麓建有春秋山莊(現已不存)。為古舒四城大名山之首。

簡介

春秋山其主峰曰“九龍從珠”,崢嶸奇特,為古舒四城大名山之首。據宋人王象之《輿地紀勝》記載:“山之得名,舊志雲公麟讀《春秋》於此”,又曰:“傳有春、秋二老衲死於斯,山之故名”,還有的認為是戰國時左丘明在此編著《春秋》而得名。

春秋山西南與萬佛湖風景區相毗鄰,東北為杭埠河下游平原,西南麓深壑幽谷,古木綠竹森然,山泉流水淙淙,坡連西南山脈,層巒疊嶂,鬱鬱蔥蔥,風光優美,景色怡人。此山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歷為宗教活動勝地,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山中有南嶽行祠、春秋寺和宋代畫家李公麟春秋山莊、讀書堂、洗墨池等古蹟;還有鳳凰橋、仙人跡、烏龍井、黃龍井和望湖尖等自然景觀。每到秋高氣爽季節,登臨望湖尖,可近看杭埠河蟠回腳下,蜿蜒東去;可遠觀平原如砥,涌金爍翠,百里巢湖煙波浩淼,如詩如畫。

歷史

(宋)李公麟

桃李花開春雨晴,聲聲布穀迎村鳴;

家家場頭酉守(1)酒觥(2),為告(3)莊主東(4)作興(5),

黃犢先破東南村。

火雲蔽日當空浮,田頭薅草汗欲流;

綠林人寂鳥聲休,暫來歇午(6)乘清幽,

山妻(7)送餉扇遮頭。

黃雲萬頃秋有成,村村酒熟家家迎;

圭刂羊(8)賽社(9)人不醒,醉後膨腹歌昇平(10),

欣然同樂倉滿盈。

寒風十月雪欲飛,居人木榻(11)添紙幃;

地爐活火酒頻煨,瓦盆不說羊羔肥,

醉來曲肱(13)歌聲微。

選自唐圭璋編著《全宋詞》所收的李公麟詞作。清光緒年間的《舒城李氏宗譜》刻有此篇。清嘉慶《舒城縣誌》藝文志誤刻為劉商所作。

註:

(1)酉守:讀сhōu,酬的別體,勸酒。

(2)觥:讀gōng,古代酒器。

(3)告:請求,告訴。

(4)東:東家,主人。

(5)作興:開始發動。

(6)歇午:歇晌。

(7)山妻:舊時隱士稱其妻為山妻,也用作自稱妻的謙詞。

(8)圭刂羊:圭刂,讀kuī,割殺羊。

(9)賽社:古代的遺俗,農事完結,陳酒食以祭神,相與飲酒歡慶。

(10)昇平:太平。

(11)木榻:木製的象床一樣的坐具。

(12)地爐:山里人生火取暖的“火宕”。

(13)曲肱:肱(音gōng),手臂從肋到腕的部分。曲肱:使肱彎曲,即狂歡時手舞足蹈。

遊春秋山

(清)金祖彭

春光滿眼好風日,來時陰晴不可必。

龍舒主人揮弦余,盛攜賓以輕裝出。

尋芳得得訪名山,南指雲中青(1)。

白沙細草馬蹄輕,重崗曲磴輿夫力。

錯落茆(2)檐雞犬聞,家家方塘流水溢。

夭桃(3)紅杏競含葩,柳條細吐青陽色。

嶙峋石澗水淙潺,三冬積雪消還急。

山麓小憩數椽庵,傳是龍眠讀書室。

乃和千載重名義,至今祠祀猶不失。

手扶高松瞻顧間,孤松千仞當空立。

拾級扶藜結伴行,十步一停舒喘息。

少年鼓勇各先登,愧我龍鍾力弗及。

躋巔長嘯逼層悄,手招黃鵠跨雙翼。

片片白雲杖底生,山山低亞俱僉。

陰列坐倒清尊,竹里梅花欹(4)坐側。

行廚已供盤冫食美,更有山翁攜酒食。

醉眼不知天地寬,巢湖灝瀚思一汲。

仆馬催歸不欲歸,斜陽漸向崦嵫(6)入。

良辰勝地兩悠哉,平生快意寧多得。

選自嘉慶《舒城縣誌·藝文》。

作者金祖彭,字大年。清吳江人,有詩名。

註:

(1):即(音lùzú),高峻貌。

(2)茆:同“茅”。

(3)夭桃:形容桃樹茂盛。

(4)欹:音qī,斜,傾側。

(5)崦嵫:(音lānzī),山名,古代神話中日落之處。

登望湖峰

(清)任炎

不到名山久,朝登縱遠盱(1)。

岫痕(2)青障楚(3),湖氣白蒸吳(4)。

書畫前人杳,煙霞此地孤。

蒼涼無限意,日暮獨蜘躕。

選自清嘉慶(舒城縣誌·藝文》。

作者生平不詳。

註:

(1)盱:(音xǔ)睜眼向上看。

(2)岫痕:遠山影子。

(3)楚:指楚地,此處指西南方向。

(4)吳:指吳地,此處指東北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