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祠

春申君祠

無錫惠山春申君祠堪稱惠山第一古祠。春申君黃歇是戰國時的歷史人物,對無錫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蹟有深刻的影響。

基本介紹

春申君祠春申君祠

春申君祠
在今天的錫山北麓,映山湖以東,原有祭祀戰國春申君的春申君祠,是惠山最古老的祠堂,由於春申君功高卓著,在治理太湖、古芙蓉湖水患、築塘圍墾、擴大農田、發展經濟、利民富國方面有功,因此春申君的祠堂就成為無錫人公祭的廟祠,又稱大王廟。

文獻資料

惠山第一古祠的---------------春申君祠
惠山黃公澗,是戰國時春申君治吳期間留下“春申君飲馬處”遺蹟的地方。《無錫金匱縣誌》載:“歷山下春申君祠,去城三里。”邵寶《惠山記》載:“春申君廟,舊在惠山,下臨黃公澗。”唐陸羽《惠山寺記》載:“黃公澗,昔楚考烈王之時,封春申君黃歇於吳之故墟,則此地也。其祠宇享以醪酒,樂以鼓舞,禪流道伴,不勝滓噪,遷於山東南林墅之中。”
黃歇(?——前238),戰國時楚國貴族。頃襄王時任左徒,曾遊說秦昭王改變攻楚計畫,保護並用計謀使質於秦國的楚太子安全返國,以後即位為楚考烈王。他曾率兵救趙攻秦,後又滅魯。平原君趙勝派使者至楚,佩帶了名貴飾物以示炫耀。可春申君的三千食客,連鞋子上都綴以珍珠。“珠履三千”,傳為美談。有個趙國人李園,先把他的妹妹女環(史記稱李園女弟)送給春申君,懷孕後又說服春申君將此女獻給考烈王(因考烈王無子嗣),便生下一個兒子被立為楚太子。春申君徙封於吳,治吳三年,《史記》載:“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後十五歲,獻淮北地,請封於江東,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考烈王在位二十五年,於公元前238年卒,太子繼立為幽王;《史記》載:“李園恐事泄,乃伏死士刺殺春申君,盡滅春申君之家。”《越絕書》的記載與《史記》不同;說黃歇治吳三年,先被“徵為楚令尹,春申君使其子假君又治吳十一年。後幽王再徵假君,與春申君一起殺之。”《史記·索隱述贊》:“黃歇辯智,權略秦楚。太子獲歸,身作宰輔。珠炫趙客,邑開吳土。烈王寡胤,李園獻女。無妄成災,朱英徒語(指春申君未聽朱英之言,致遭李園無妄之禍)。”元《無錫志》載:“吳人遂立祠於惠山黃公澗以祀之”。
張繼《過歷山春申祠》詩:
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陰陰石泉水。
日暮江南無主人,彌令過客思公子。
蕭條寒景傍山村,寂寞誰知楚相尊。
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
王達《黃歇廟》詩:
昔年封邑來江東,意氣傾奪何其雄。
今朝送客過祠下,感慨令人愁萬重。
頹垣敗壁鳴寒鼠,千載寥落竟無主。
片言曾見服強秦,一計那知失於楚。
古來辯士多殺身,用智得愚良苦辛。
三千珠履今安在,門外青山解笑人。
高啟有《惠山春申君廟》詩云:
封君開巨壤,相楚服強鄰。
名重三公子,謀疏一婦人。
畫幛留古泉,珠履絕遺塵。
簫鼓時迎祭,還憐舊邑民。
最早記載無錫歷山和春申君的是《漢書》《越絕書》。《漢書·地理志》載:“會稽郡無錫歷山有春申君歲祠(祠與祀同)以牛。”《越絕書·吳地傳》載:“無錫歷山,春申君時盛祠以牛。”二種歷史文獻,二種寫法,形成二種見解。前者可以解釋為“秦漢時在歷山以牛祀春申君”;後者可以解釋為“春申君時以牛祀歷山”。清鹹豐年間成書、邑人周佩安的《錫金考乘》卷一載:惠山,古名歷山。前見坊本《漢書·地理志》,“會稽郡無錫(條目下)注云:歷山有春申君歲祠以牛。”邑志以此載之春申君廟。周佩安又查得汲古閣《校正漢書評本》載:“會稽郡無錫(條目下)注云:有歷山,春申君歲祠以牛。”二個版本的《漢書》,一是“歷山有”;一是“有歷山”,“有”字調了個位置,前者可以解釋是“無錫歷山有春申君(祠),在漢時每年以牛祭祀之”:後者卻說成“無錫有歷山,春申君時盛祀以牛”了,後者與《越絕書》記載相同,也是說春申君以牛祠歷山。周佩安認為春申君時以牛祀歷山是符合史實的。當年春申君封於江東,城故吳墟以為都邑,山為故吳墟城屏障。治吳時,把無錫的歷山當作主山,用隆重的儀式來祭祀歷山,還動用了整隻牛作犧牲(色純為犧,體全為牲)祭品。用如此隆重的儀式祭山川社稷之神,是符合秦漢的禮儀的;如果說成每年用牛祭春申君,似乎就不合當時的禮儀了。上述記載,證實了黃公澗是春申君時以隆重儀式祭祀歷山的地方;也可以說在秦漢時無錫歷山(惠山)己經有祠廟了。
元王仁輔《無錫志》載:“春申君祠,在惠山下,即楚公子黃歇也。楚考烈王常以歇為相,歇後為李園所殺,吳人遂立祠於其地以祀之。春申君黃歇被李園殺害是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7)即秦始皇九年。元《無錫志》載“吳人遂立祠於其地(惠山)以祀之”,由此可知,惠山春申君祠是李園殺掉黃歇以後,“吳人遂立祠於其地”,無疑是始建於秦漢了。《錫金考乘》的作者周佩安還考查了《晉書》,問題便更清楚了。《晉書·地理志》載;“歷山有春申君祠”。《晉書》摒棄了《漢書》和《越絕書》的寫法,不寫“歲祠以牛”等等。只記“歷山有春申君祠”。歷山有春申君祠載於《晉書》,可見春申君祠始建於晉以前的秦漢是確切的,堪稱惠山第一古祠了!
《元志》載:“唐垂拱間,狄仁傑毀江東淫祀,祠亦見廢。今惠山下有土神祠,即春申君也。蓋為毀祠置,故易其名耳。”這個記載說明,春申君祠在惠山黃公澗。無錫惠山,古稱歷山,唐時叫華山。由於春申君黃歇在惠山留下了飲馬處遺蹟,吳人建春申君祠(社廟)於此。春申君祠歷秦漢至唐,江南一帶(祠)廟逐漸興盛起來,可能此時(祠)廟建的太多太濫,唐垂拱年間,狄仁傑巡撫江南時,便到處拆毀淫祠(不在祀典的祠),只允許正規的夏禹、泰伯、季札、伍子胥等寺廟和社廟存在。春申君祠列入被毀之列,鄉民便把春申君祠遷至錫山腳下,改作社廟保存,元《無錫志》稱“土神祠”,俗稱“大王廟”。此廟舊時一直存在於錫山繡嶂街廟巷,廟額“忠安大王”,累封忠安順應威顯英濟王,朱門堊壁,香火甚盛,現遺址尚存古銀杏樹等。廟所在地名叫“廟巷”。

人物介紹

春申君春申君
春申君,名黃歇,戰國楚人。頃襄王時,任左徒,曾奉命出使秦國,阻止了秦國對楚國的發兵。考烈王五十五年(公元前473年)任相,封為春申君,封地為江東,於無錫梅里古吳墟建都邑。黃歇相楚25年,門下食客3千餘人。與齊孟嘗君、趙平原君、魏信陵君合稱“戰國四公子”。以善養士著稱,有奇謀,善口辯。考烈王死後,被李園所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