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趙左寒江草閣圖

明趙左寒江草閣圖

《明趙左寒江草閣圖》是一幅中國古畫,創作於明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該畫摒棄了晚期吳派的積弊,另闢蹊徑,繪畫時利用大量水分,造成煙霧瀰漫的氣氛,同時強調筆墨趣味,力追元人空靈瀟灑的風韻。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明趙左寒江草閣圖明趙左寒江草閣圖

明末萬曆到崇禎年間,江蘇松江 (今屬上海)一帶興起了一個新的畫派“松江畫派”,簡稱“松江派”。它是由當時松江府治下的以趙左為首的“蘇松畫派”、以沈土充為首的“雲間畫派”、以顧正誼及其子侄輩組成的“華亭畫派”三個畫派組成,也是中國畫史上眾多畫派之一。其中主要的畫家有頤正誼、孫克弘、莫是龍、董其昌、趙左、沈士充等。“蘇松派”和“雲間派”都源於宋旭,趙左和宋懋晉同師宋旭,沈土充師宋懋晉,兼師趙左。這些畫家除宋旭外都是松江府人,在繪畫風格上互有影響,故總稱“松江派”。當時,在蘇州一帶活躍著的“吳派”畫家們,一直追隨著文徵明晚年用筆乾枯、構圖壘疊的風格,越來越缺乏創意,漸漸走上因循模仿的死路。而“松江派”的畫家們摒棄了晚期吳派的積弊,另闢蹊徑,繪畫時利用大量水分,造成煙霧瀰漫的氣氛,同時強調筆墨趣味,力追元人空靈瀟灑的風韻,創出一種筆墨秀雅、煙雲生動的特殊風格。

趙左是“松江派”的中堅分子,早年以詩聞名,曾寫過“秋草詩”,轟動京師,人稱其為“趙秋草”。他雖隨宋旭學畫,卻出入唐、宋、元諸家,故其作品筆精墨妙、氣韻生動,充滿詩情畫意,給觀者帶來鮮活的自然氣息。這幅《寒江草閣》圖便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寒江草閣

《寒江草閣》圖,此畫構圖極具“松江派”的特色。前景里,左側一角山石凸起,上面叢樹聳立,對面坡上也是高樹繁茂,俯望下去,朦朧間可見柴門小院,及遠,臨水的草閣以及觀水者依稀可辨。中景里,河水淼茫,空瀠一片,依稀可見一座石橋跨河接通兩岸,兩旁的草木盡在隱約間。河面上的煙靄蔓延至遠山,迷迷茫茫,有驟雨初晴之感。放眼望去,遠處峰巒迭起,團團雲霧似在奔騰而上。此畫以“潤”見長,將水的運用發揮到極致,用墨、用色十分精巧。遠山主峰以藤黃加花青染底,淡墨籠染峰尖,再用乾墨皴擦,濃墨作點,最後罩以花青和墨的斜點,且一路點到河畔,其間筆墨交融,生動自然。山石無明顯的皴紋,筆法短促;樹木變化各異,點虱豐富。整個畫面設色淡雅,烘染柔和,很好的印證了前人對趙左畫風“筆墨秀雅,煙雲生動,烘染得法,設色韻致”的評論。此畫不僅表現了作者對自然時空瞬間變化跡象的洞悉,更體現出其駕馭筆墨的能力,為觀賞者提供了可游、可居、可思、可想的品味空間。

趙左資料

趙左,字文度,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山水受業於宋旭,畫宗董源兼學黃公望、倪瓚,畫雲山出己意,又有米芾之妙,善用乾筆焦墨,長於烘染。曾為董其昌代筆。傳世作品有《秋山幽居圖》扇面,現藏上海博物館,《長江疊翠圖》卷,藏中國美術館,《林巒深秀圖》軸,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竹院逢僧圖》軸.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