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命寺

明命寺

明命寺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桃山林業局的凌雲山上。1912年,經黑龍江督軍吳俊升批准,明命寺工程正式啟動,歷經八載,於1920年竣工,明命寺共有七層殿堂,大小金銅造像三十幾座,經文1200多卷,當時為黑龍江省第一,東北三省第二大著名道觀

基本信息

明命寺

。明命寺是全真道教教觀,主張“道、釋、儒”三教的融合,殿堂內除了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神像,也有如來、觀音、孔子等像。

明命寺 明命寺

明命寺的廟宇建築在其布局、體量、結構上除十分鮮明地繼承了中華傳統的建築思想、建築格局和建築方法,同時也注入了道家與佛教的審美思想和價值觀念,融合了東北的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大 殿屋檐伸出深遠,且向上舉折,加上鴟吻、脊飾,形成優美而多變的曲線,使本來沉重的大屋頂變得透逸典雅。尤其是在直立厚重的牆壁和殿宇下寬闊的月台,或是香靄仙樂的襯托下,使整個建築顯得十分莊嚴和神聖。並形成了一種曲與直、靜與動、剛與柔的和諧美。

建築規模和特色

明命寺 明命寺

明命寺雖建在深山,但工程浩大,遠近鬨動。每年農曆八月,工程將停之前,廟上都要為當年新塑的神像舉行“開光”儀式,屆時遠自天津、北京、奉天(瀋陽)、長春;近則齊齊哈爾、哈爾濱、綏化、慶城、三姓(依蘭)等地的一二百位善信不遠千里前來朝聖。而當8年後,全部工程告竣,從全國各地道觀應邀前來慶賀的道師和趕來燒香的信善竟達數百之眾,督軍吳俊升獻匾一塊,懸於寺門。

寺院牆圍,毛石基礎,上砌青磚,頂壓黃色硫璃瓦,高2.5米,厚0.62米,周長206米。除正南山門外,東西圍牆中間各有角門一個。寺內甬道,方石鋪就,沿山門與後殿正中之連線伸展。甬道兩側之建築物以此為對稱軸均勻分布:一層為山門,兩側有配房,內塑金剛,形象逼真,面目猙獰。二層為鍾、鼓二樓,東鍾西鼓。鐘樓上高懸的大鐘響鐵鑄就,用9頭犍牛於夏季時節運自於外地,高2.5米,重一噸,上鑄銘文圖案。

明命寺 明命寺

寺院東西兩側各建草房數間,為道士和信善寄食之所。寺院東北面的淨身房是道士們誦經修煉的地方。在廟上修行三年期滿,經考驗合格而冠巾者方可入其中。

山寺鐘鳴,聲震八方,清晨順風時,縣城隱約可聞。大鼓則高為2米,上蒙牛皮,敲之鏗然。

各殿殿角掛有風鈴,月明星稀,風吹鈴動,山谷傳響,使人有如入仙境之感。三層為太陽、太陰二廟,四、五層為之神殿,均為三間。在六層神殿中間建有一高 3丈6尺6寸(12.2米) ,地基長、寬為:5.80×5.65米的藏經大閣, 閣上供彌勒銅像, 下藏影印經書1,200多卷。此閣曾兩次修建,第一次建成後,失火燒毀。扶乩人稱:閣矮6寸,上天不予驗收,焚之返工重建。眾道士信以為真,苦幹又一年,建成了這個全寺層次最高,工藝最精美的建築。飛檐斗拱,雕樑畫棟,朱漆紅柱,華麗無比,直到“文革”被炸毀時仍鮮艷如初。

藏經閣後邊的正殿是全寺中最長的建築。石鼓之上,10根臉盆粗細的朱漆紅柱支撐著9間20多米長的殿宇。青瓦斗拱的屋檐之下,其雕刻之精美,畫工之細膩,色彩之艷麗,令人驚嘆。殿內被日本侵略者稱為“金色燦爛”的銅像是如來佛,高丈二,上有振翅欲飛的金翅鳥,下為蓮花寶座,後有鰲山相襯,兩邊有金童玉女和十八羅漢站班。

院外東側10餘米,正對角門處還有下為青磚砌築,上為細木工雕的八卦樓。呈正八邊形,每邊開一門,門楣上方分別刻著“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的字樣。白鐵加蓋,樓下地面之太極圖案,青石為之,鑿磨拼接,鐵水澆結,渾然一體。此樓是專為江仙童講經說法而建。

寺中還供奉有以道教為主的各種神像: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四御——昊天上帝、勾陳上帝、紫微上帝、后土皇地祗;四神——財神、火神、苗神和戰神(關帝);五王——龍王、蟲王、牛王、馬王、藥王;七真——全真派的七位真人:馬鈺、譚處瑞、劉處玄、邱處機、王玉陽、郝大道與孫不二;八仙;地府十殿鬼王;城隍和土地。佛教除了上面說的如來佛祖和十八羅漢外還有藏經大閣二樓的彌勒和普賢、觀音、文殊和地羲菩薩。八卦樓下被稱為七院的板房內還供有孔、回諸教之主。從這些建築的風格和供奉的偶像觀之,我們可以了解明命寺創建者們博大的胸懷和明命寺兼容並蓄的特色,這也許是這座道觀以“寺”名之的原因。

道眾首領

明命寺創始人孫永慶。遼寧人,生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光緒10年(1884年),34歲時出家於綏化慈雲宮,屬龍門正宗第十七代道師劉教賢弟子。

第一任監院 劉園清

第二任監院 楊園山

第三任監院 岳明廣

壁畫和塑像的作者

明命寺 明命寺

各神殿牆壁繪有封神演義、東周列國、三國、濟公、西遊和二十四孝等壁畫。這些壁畫和塑像的作者是呼蘭畫師 葛興洲,而各處的題字則是山東籍的鐵力秀才 張相全

補充內容

院內有梨樹4棵,是從遼寧閭山海雲觀移植而來,早熟而不澀。所以直到現在明命寺周邊和近山還多梨樹。

寺院鼎盛時,這裡面還有兩座魚池,傳說池塘之水能如潮汐一般每日定時漲落。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郵政部門將 明命寺與當時的哈爾濱、長春、瀋陽4地名勝建築照羅織在一起,發行了一盒明信片,其中有該寺12張。此明信片的發行在使明命寺名揚中外,展示了明命寺在東北宗教界的重要地位。

明命寺歷經1932年日本侵略軍飛機轟炸,和1948年鐵力建國聯合會的搶砸兩次劫難後,最終在1967年被紅衛兵“掃四舊”而徹底毀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