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灑鎮

昌灑鎮

昌灑鎮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東部,面積19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7公里。共有13個村(居)委會,162個經濟社,總人口16250人。昌灑鎮鎮平均溫度24℃,地域廣闊平坦,資源豐富,蘊藏著豐富的鈦鋯礦和石英砂。昌灑鎮鎮素有瓜菜之鄉的美稱,宋氏祖居就坐落在該鎮的古路園村。

基本信息

昌灑鎮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東部,面積19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7公里。共有13個村(居)委會,162個經濟社,總人口16250人。
昌灑鎮鎮平均溫度24℃,地域廣闊平坦,資源豐富,蘊藏著豐富的鈦鋯礦和石英砂。目前,已探明的鈦鋯礦將近8萬畝,已有6家公司相繼建廠投產。礦業開發已成為該鎮新的經濟成長點。 地處熱帶北緣沿海地帶,具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特點,屬熱帶季風島嶼型氣候。光、水、濕、熱條件優越,全年無霜凍,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間,最低極溫0.3~6.6℃,出現在1月份。年平均>10℃積溫為8474.3℃,。年平均日照1953.8h。夏日日照最長是13.19h,冬日日照僅10.57h。年太陽輻射總能量為108.8~115.0千卡/cm2。雨量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乾、濕季明顯,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mm,平均1529.8~1948.6mm。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間的汛期,雨量占全年的80% 。昌灑鎮擁有文昌地區最長的海岸線,長達11.7km。
土壤類型東部以白色沙地為主,西部為水田,低洼地等。沿海防護林帶和向內陸延伸的雜樹短灌疏草群落為主要的植被類型。因經濟飛速的增長,海邊的原始灌木林多數都已被經濟農作物所取代。全鎮每年西瓜的利用地面積為726 hm²;,東部海岸循環利用的面積為5940 hm²,土地的利用價值大大提高,境內設有大型的礦產採集場,目前,已探明的鈦鋯礦將近5280 hm²。
昌灑鎮鎮素有瓜菜之鄉的美稱,有可開發利用的土地18萬畝。近年來,農業開發土地面積5萬多畝,主要種植西瓜、荔枝、龍眼、冬瓜、南瓜及椒菜類,1999年建成全省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在國內享有盛名。
昌灑鎮鎮海域資源豐富,水質好,無污染,是海水養殖尤其是高位池養蝦的理想之地。
昌灑鎮鳳鳴村新石器遺址,享有鳳鳴文化之稱。20世紀30年代,考古學家在該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採集到60餘件磨製石器。1950年以後,考古人員先後五次對鳳鳴村周邊地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石器大多通體磨光,一些石器加工非常精美。材質主要為板岩、砂岩;器具包括石斧、石錛、石鑿、石環等。同時還發現了淘氣,主要有紅陶、灰褐陶。鳳鳴文化屬於台地遺址。鳳鳴文化的發現表明,6000年前海南島就有人類居住。
宋氏祖居坐落在該鎮的古路園村,為紀念宋慶齡及其家族在歷史上所作的貢獻和深遠影響,文昌市人民政府於1985年修復宋慶齡祖居,鄧小平親筆題寫了“宋氏祖居”四個大字,並相繼興建了陳列館,宋慶齡博物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