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額蟲

旋額蟲

旋額蟲 旋額蟲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鰓足亞綱,無被甲目,旋額蟲科,旋額蟲屬,旋額蟲; 它發現在雲南半坡湖,它還是中國的旋額蟲科第一個物種!他是古老的物種還是新物種呢?它是古老的物種,因為它的卵是休眠卵。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旋額蟲 旋額蟲

據觀察,這一些個體每隻長約3至4厘米,身體上半部分呈透明白色,下半身則呈鮮艷橘紅色。幾乎可以看到內臟結構,腸道也能清晰可見。頭部雙眼比較突出,頭上有1對觸角。能很容易分出雌雄,雄性個體稍大些,嘴部第一大齶為鉗狀,而雌性則是扇狀。共同的特徵是,胸部都有11對泳足,也就是人們看見的須。尾叉分開為2支,長有纖毛。

生活環境

根據測量,旋額蟲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專家們稱,瀘西壩子屬於喀斯特地貌,在過去百萬年前,包括石林一帶都屬於海底。後來,地面缺水而地下水豐富,因此出現了很多靠地下水供給的不乾涸的小湖泊和水塘。這給古老的水生動物提供了生存場所。

村民一次偶然的捕撈,撈起了幾隻神秘的水生動物,這幾隻未知動物使得周圍村民恐慌異常,也引起中科院專家濃厚的興趣。最終經過國內外水生動物專家鑑定,得出結論——該物種的此次現身,在中國屬首次。

新發現

怪物仰面遊動

雲南省瀘西縣金鎮山口村,山腰上有一個奇特的地方,那就是面積約1畝多的老水塘,處在高處卻一年四季都不會幹涸,祖輩以來就是如此。

2008年9月1日下午,金馬鎮村民孔維雷,捕魚時在網裡發現了幾隻奇特的小東西——上半身透明,下半身呈橘紅色,再放回水裡,卻是仰面遊動。似蝦非蝦,他從沒見過,覺得十分奇怪,連忙請村里一位老人查看,對方也說:“我活了58歲,還沒有見過這東西!”其他村民也都從來沒見過。孔維雷分別給瀘西縣水產工作站和瀘西電視台打了電話,稱捉到了一種“怪蝦”,希望知道是什麼東西。

瀘西縣水產站副站長殷建平經過觀察發現,這些個體每隻長約3至4厘米,身體上半部分呈透明的白色,下半身則呈鮮艷的橘紅色。幾乎可以看到內臟的結構,腸道也清晰可見。頭部的雙眼比較突出,頭上有一對觸角。可以很容易分出雌雄,雄性個體稍大一些,嘴部的第一大顎為鉗狀,而雌性則為扇狀。共同的是,它們胸部都有11對泳足,也就是人們看見的“須”。尾叉分開為兩隻,長有纖毛。

古老物種

水產站工作人員將拍到的影像資料,發給了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該所研究水生動物的舒樹森為了真正弄明白該生物的屬性,和同事帶著先進的儀器,於2008年9月17日來到瀘西老水塘親自採樣。

採集到30餘條“怪蝦”,舒樹森和同事回到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舒樹森和他的導師楊君興教授在顯微鏡下對該物種進行了鑑別,發現從分類學來看,其在很多細部結構和身體功能上,都與先前“釵額蟲科、枝額蟲屬”的分類特徵明顯不符。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小東西不是“仙女蝦”。然而,在國內的文獻資料中,一時又找不到對應的分類物種。

隨後,他們把影像等資料傳送到了北京。北京的專家發現,這種動物在中國還沒被文獻記錄過。隨即,專家們又向國外的動物學專家求證。最終,通過世界的文獻對比,國外專家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認定這是一種地球上的古老物種,具體來說是屬於“旋額蟲科”的一種水生動物,分類學為“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鰓足亞綱,無被甲目,旋額蟲科,旋額蟲屬,旋額蟲”。因其生命周期較短,在地球上活體不多,印度和泰國曾有該物種的文獻記載。而在中國,它是旋額蟲科被發現的第一個物種。

補充:2007年07月雅安市南郊鄉有人發現在秧田裡有大量的旋額蟲,並且每年夏天秧田裡都會有。

廣東省粵東地區(普寧市)80年代,農忙時稻田裡見過,且不只一次;讀國小時90年代初也還存在,後來農藥用多了也就沒再見過。小時候常捉回去養,但不耐養,很容易死。

現身山坡半腰

舒樹森介紹,經過試驗,發現該科物種的生命周期很短,無論在野生還是人工飼養條件下,都只有1至3個月壽命。專家們推斷,該物種可能以前就存活過,但因生命太短,而沒有被人們發現。此外,種群數量少也是難發現的原因。

根據測量,旋額蟲對生存環境要求十分苛刻。專家們指出,瀘西壩子屬於喀斯特地貌,在超過一百萬年前,包括石林一帶都屬於海底。後來,地面缺水而地下水十分豐富,因此出現很多靠地下水供給的不乾涸的小湖泊和水塘。這給古老的水生動物提供生存場所。

楊君興教授介紹,該物種的卵具有休眠特性,為了適應生存,它可以休眠幾十年甚至更久,之後遇到合適的水體條件再孵化。可能因為各種條件較為適合,因此休眠卵孵化產生了個體,恰巧被人們發現了。

新科物種

村民一次偶然的捕撈,撈起了幾隻神秘的水生動物,未知使得周圍村民恐慌異常,也引起中科院專家濃厚的探索興趣。最終經過國內外水生動物專家鑑定,得出驚人結論——該物種的此次現身,在中國竟屬首次!

從2008年9月以來,瀘西縣金馬鎮井不乾村,因為這種似蝦非蝦的物種發現,引起附近村民的慌亂——會不會和天災有關?怎么會在半山腰的水塘出現?它到底是什麼動物?是新物種還是古老生物?

2008年9月1日下午,金馬鎮村民孔維雷,像往常一樣帶了一個小網兜,來到這裡捉泥鰍。當他提起網兜來,除了幾條泥鰍,還在網裡發現了幾隻奇特的小東西——上半身透明,下半身呈橘紅色,再放回水裡,卻是仰面遊動!

老水塘發現“怪物”的訊息迅速擴散。因為未知,大家心裡不免擔憂——會不會和某種災難有關?到這兒來飲水的牲口不會中毒吧?

孔維雷和夥伴們,又捕撈起幾隻“怪物”,用塑膠瓶裝上觀察。“太奇怪了!”他感嘆,這個小東西有10多對細密的須足,在水裡斜斜地向前緩慢遊動,腹面朝上背朝下,姿勢十分優美!好奇心很強的他,之後分別給瀘西縣水產工作站和瀘西電視台打了電話,稱捉到了一種“怪蝦”,希望知道是什麼東西。

下午,縣水產站副站長殷建平和電視台記者相繼趕到。從事水產管理工作20年的殷建平,對於瀘西境內的水生動物,幾乎是爛熟於心。當他和同事來到老水塘,看到這種外形奇特的水生動物時,也感到“奇怪”,“從來沒見過!”殷建平拿了一隻放到大拇指上,軟軟的,他初步判斷,“可能是洞穴類軟體動物”,表示要帶回去找資料研究才能確定。

然而,這卻使村民們的疑惑越來越多。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怎么會突然從水塘里冒出一群大家都不知道的“怪物”?

為了打消村民心裡蔓延的恐慌情緒,殷建平現場安慰了大家,認為只是一種普通小動物,“魚都會吃它,說明無毒”。

養育期間,水產站工作人員作了觀察記錄,拍下了影像資料。不幸的是,接下來的10天時間裡,這些可愛的小東西先後死去。他們又聽說孔維雷也養了一些在家裡,再去看時,同樣已經死去。大家分析,死亡的原因首先是其生命周期很短,也可能與食物的匱乏和對水體環境不適有關。

2008年9月15日下午,瀘西縣水產站工作人員再次來到老水塘採集了16條該物種進行飼養,並發現了一些較小的雌性個體,腹部有清晰可見的卵粒。它就要產幼仔了,大家都十分高興。

起初,水產站工作人員將影像資料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了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該所研究水生動物的舒樹森通過照片對比,初步認定為“枝額蟲”(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鰓足亞綱,無被甲目,釵額蟲科,枝額蟲屬,枝額蟲)。這種東西在美國被稱為“仙女蝦”,只在解放前的昆明有發現記載

但在科學認證上,“初步認定”不一定準確。為了真正弄明白該生物的屬性,舒樹森和同事帶著更為先進的儀器,於2008年9月17日來到瀘西老水塘親自採樣。對水體勘測時,他們發現該水塘水體呈弱鹼性,水溫在20攝氏度左右,浮游生物豐富。

現場,科研人員採集到了多條該水生動物,給圍觀的村民們現場講解,“這種‘仙女蝦’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在地球上也生活了2億年,與恐龍是一個時代的,大家不必驚慌!”他們還稱,在1949年時,昆明就曾發現過該物種,之後雲南全境都沒有發現,這次在瀘西確實是第一次發現,很新奇!

有了專家們的聲音,村民們相信了,心裡的疑慮漸漸打消。

這次行動,舒樹森和同事們採集到了30條以上的“仙女蝦”,回到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

舒樹森和他的導師楊君興教授,在顯微鏡下對該物種進行了鑑別,

第一次!小小的瀘西山村,卻發現了中國第一隻“旋額蟲”,讓人吃驚。中央電視台“講述”欄目,隨後以“半坡上的來客”為名,對此專門作了報導,引起社會多方關注!

瀘西縣水產站對第二次採集的16條旋額蟲,進行了跟蹤記錄。他們發現,其中幾乎有一半屬於雌性,腹部都有卵粒。他們每天都分3次記錄氣溫和水溫,摸索食性和其生活習性,試圖弄清其活動和繁殖規律。

從2008年10月15日開始,10多天之後,就偶爾有個體死去,大家這才發現屬於正常的“老死”,不少個體在採集回來時,就已經處於“中老年”。而卵粒經過7至10天的母體孵化,大家在10月6日早上8點多,驚喜地發現了10多條長約1厘米、全身透明的小幼仔。它們頭部的雙眼很突出,但是還分不出雌雄,尾巴的分叉也不明顯。遺憾的是,這些小傢伙沒能長大,在隨後的一個月里全部死去。

此後,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科研人員帶回飼養的幾十隻活體,同樣在一個多月時間內死去。如今,就連老水塘,也見不到它美妙的身影。

當地政府和村民,都開始對這片水域進行保護。隨著冬天的到來,這種泳姿優美的可愛生物已經全部死去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仍有休眠卵存在這片水域。

地球上的極端生物

所謂極端生物,是指在極端條件下生存的生物,極端條件一般指在厭氧、高溫、低溫、高壓等極端條件下。
巨型管蟲| 水熊| 單峰駱駝| 龐貝蠕蟲| 羅希蝦 | 南極蝦| 冰蟲| 威塔| 古細菌 | 珍寶蟹| 盒狀嗜鹽細菌| 甲烷細菌| 超嗜熱生物| 紅蛤蜊| 帝企鵝| 旋額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