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勞斯與現代性危機

《施特勞斯與現代性危機》,作者是劉小楓,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描述的是  生前被視為學術“怪胎”而備受冷落、排擠的施特勞斯,在其死後卻又被承認為美國“新保守主義”的思想淵源之一。不知這是不是又一次對“高人”的誤解?因為施特勞斯的“古典研究“絕不是為古典而古典的學究式研究,而恰恰是由強烈的當代政治關懷出發的,深入研究西方古典的根本目的,正是為了更深地理解西方現代性及其危機。 施特勞斯認為時代的重大問題就是“現代性危機”和“西方文明危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生前被視為學術“怪胎”而備受冷落、排擠的施特勞斯,在其死後卻又被承認為美國“新保守主義”的思想淵源之一。不知這是不是又一次對“高人”的誤解?因為施特勞斯的“古典研究“絕不是為古典而古典的學究式研究,而恰恰是由強烈的當代政治關懷出發的,深入研究西方古典的根本目的,正是為了更深地理解西方現代性及其危機。 施特勞斯認為時代的重大問題就是“現代性危機”和“西方文明危機”。60年代,施特勞斯即指出,現代性的本質就是“青年造反運動”,其根源在於由馬基雅維利開端的西方現代性對西方古典的反叛,於是馬基雅維利被施特勞斯稱為近代以來一切”青年運動“的鼻祖,而在施特勞斯關於現代性三次浪潮的分析中,馬基雅維利與霍布斯、洛克等同屬“第一次浪潮”。盧梭、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則屬於“第二次浪潮”,尼采和海德格爾屬於現代性的“第三次浪潮”。尤其現代性的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也是現代性的兩次大危機,其中盧梭、尼采、海德格爾都曾以最大的努力批判現代性而試圖返回“古典”世界(例如尼采之高揚希臘悲劇,海德格爾之力圖返回“前蘇格拉底思想”),但施特勞斯認為由於他們都是向著現代“歷史觀念”的方向去努力,因此不但沒有能夠返回古典的自然世界,反而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大地推進了現代性的方向。 施特勞斯的思想著述過程是倒著從現代走回古典的。即他前期和中期的著作主要都是處理現代傳統(斯賓諾莎、霍布斯、洛克、盧梭到馬基亞維利,即使他的猶太傳統研究也是倒著從當代的新康德主義哲學家柯亨到近代早期的斯賓諾莎,再到中世紀猶太大哲邁蒙尼德和阿拉伯大哲法拉比)。他真正全力投入“蘇格拉底問題”研究事實上已是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恰如“前蘇格拉底問題”並不是海德格爾的原初問題意識一樣,所謂“蘇格拉底問題” 也並不是施特勞斯的原初出發點。他們都是從某種先行問題出發而回過去重新檢查傳統,這個出發點是現代性的問題。 藉由以上提綱挈領式的勾勒,你可以窺知我們這裡在“施特勞斯與現代性危機”大標題下所選的14篇(《《施特勞斯與古典政治政治學》9篇舊譯加5篇新譯)對施特勞斯的解讀文章的初衷及其意義。

本書目錄

劉小楓 編者前言 尤多夫 論施特勞斯(喬戈譯) / 格布哈德 施特勞斯:困惑時代中追尋真理(張雙利譯)/ 丕平 施特勞斯的現代世界(張新樟譯) / 捷米諾 馬基雅維利思想的再思索(賀志剛譯)/ 曼斯費爾德 施特勞斯之馬基雅維利(田立年譯) 吉爾丁 現代性的第一次危機(葉曉璐譯 洪濤校) / 貝蘭德《自然權利與歷史》中所引用的盧梭作品(羅志達譯)/ 伯恩斯 前科學世界與歷史主義(徐英瑾成官泯校)/ 伯恩斯 海德格爾和施特勞斯(婁林譯)/ 梅耶斯 施特勞斯與海德格爾(徐英瑾譯 成官泯校)/ 佩魯肯 施特勞斯與基督教 (程宇譯 蔣鵬校) / 格 林 現代猶太思想流變中的施特勞斯(游斌譯) / 吉爾丁 施特勞斯對政治上更好和更壞的理解(蔣鵬譯) / 施拉姆 施特勞斯在自由教育中的位置(李永晶譯) / 附錄 施特勞斯生平及主要論著年表(阮元編譯) / 施特勞斯主要著作縮名表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