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權利與歷史》

《自然權利與歷史》

自然權利問題乃是當代政治與社會哲學中首要的議題之一,本書對這一主題進行了極其細緻入微的探究;作者尤其從古典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入手,揭示出現代自然權利理論前提下所導致的自然權利的危機。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自然權利問題乃是當代政治與社會哲學中首要的議題之一,本書對這一主題進行了極其細緻入微的探究;作者尤其從古典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入手,揭示出現代自然權利理論前提下所導致的自然權利的危機。
像許多偉大的思想家一樣,列奧•施特勞斯致力於一些根本的思想問題凸顯出西方文明中深刻的精神緊張。他對於當代思想中的實證主義、歷史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的批判,使他更加深入地投身於古典政治哲學的研究。

作者簡介

列奧·施特勞斯(LeoStrauss,1899-1973)出生於德國的猶太人,曾就讀於漢堡大學,192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25至1932年,任職於柏林猶太研究學院。1938年移居美國。1938至1949年任教於紐約新社會研究院;1949至1968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1973年10月18去世。
列奧·施特勞斯被認為是20世紀極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對經典文本的細緻閱讀與闡釋方法,構成了20世紀解釋學的一個重要發展;他的全部政治哲學研究致力於檢討西方文明的總體進程,強調重新開啟古人與今人的爭執,並由此審視當代思想的種種潮流。
列奧·施特勞斯的主要代表著作包括:《斯賓諾莎的宗教批判》(1930),《哲學與律法》(1935),《論主》(1948),《檢控與寫作藝術》(1952),《思索馬基雅維里》(1958),《什麼是政治哲學?》(論文集,1958),《城邦與人》(1964),《古今自由主義》(論文集,1968年)以及《柏拉圖路向的政治哲學研究》(1983年)等等。

相關書評

這本書看得很慢,還沒看完,但出人意料的不很難懂.
作者先駁斥了一番韋伯,說他所堅持的主張與其論述之間存在矛盾.當然那觀點是源於休謨,事實與價值之間沒有什麼確實聯繫.我們還知道休謨說一切因果都出於一種習慣,這不免讓人想到這與習俗主義之間的某種內在關係.而自然權利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論證存在某種所謂天賦的權利.這也便是作者所要說的某種應得的東西,這種東西應得性與它是自然的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等價的.
很顯然,休謨和韋伯會否認這種應得的東西存在,雖然他們在實踐上卻並非一定是如此的.儘管休謨本人的懷疑論至今沒有什麼有力的反證,但他本人卻也並未因此走向虛無.這似乎也就是作者想要說明的,一種純粹的中立,不抱有價值傾向的存在的可能性是值得懷疑的.
暫且不論自由與平等是否真是應得的,在這一大問題前,我始終認為有一個問題,是需要先解決的.那便是一種理論在何種程度上可以被稱為是對的,或者說是否有一種理論可以被認為是對的?我想休謨會說沒有,而作者會說自己是正確的.或許把整本書看完會有些更深入的認識.呼...
------------------------------------------------------------------------

這是一本不錯的書,雖然沒有讀過,但是看過它的大體的框架和介紹,非常喜歡,就是一直沒有機會讀,希望以後有機會找到它。
它的意義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政治學倫理學的專業著作,其實對任何一個想理解我們時代文化的人,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書籍。

-------------------------------------------------------------------------

列奧.史特勞斯:“我認為韋伯的論點必然導致虛無主義,或者導致以下觀點,即每種偏好,無論怎樣的邪惡、卑鄙或瘋狂,在理性法庭的面前和任何其他偏好一樣都被判定為正當的”。
雖然“價值中立”者說他們只是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持“中立”立場,但實際上,由於他們把價值和信仰問題歸為不可“驗證”,沒有“真偽”之分的東西,潛在地必然導致價值虛無主義。
而所謂的中程理論,似乎也沒有取得什麼真正的成功,它在實際上的作用只是極大地貶低人類能力的可能性,使人們在如此大量的問題上都持一種過分謹慎所致的相對主義立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