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捨[漢語詞語]

施捨[漢語詞語]

施捨,詞語,指出於憐憫同情或積德思想,給窮人財物。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捨。”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出於憐憫同情或積德思想,把財物、時間或愛心送給需要的人比如窮人、乞丐或寺廟。

詳細解釋

施捨施捨
1、給人財物。

左傳·宣公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捨。”

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古人言‘施捨’者有二義……《左傳》之‘施捨’皆賜予義。”

葉適《郭氏種德庵記》:“大父施捨惠助,一鄉所倚。”《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伯皋,平生忠厚志誠,奉佛甚謹,性喜施捨。”

艾青《乞丐》詩:“乞丐伸著永不縮回的手,烏黑的手,要求施捨一個銅子。”

2、亦作“施捨”。猶興廢。

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施舍之道,宜無殊典。”李賢註:“施捨,猶興廢也。”

3、猶客舍。

國語·周語中》:“國無寄寓,縣無施捨。”韋昭註:“施捨,賓客負任之處也。”

4、免予服役。

周禮·地官·小司徒》:“掌建邦之教法……凡征役之施捨,與其祭祀飲食喪紀之禁令。”鄭玄註:“施,當為‘弛’。”賈公彥疏:“施捨者,貴與老幼廢疾不科役,故言弛也。”

其他解釋

古蘭經語

施捨是阿拉伯語“ENFAG”的意譯,其宗教術語是把自己的錢財、能力、知識安拉賜予恩惠用在安拉的道路上,幫助那些窮人和有需求的人。施捨分為兩種,一種是嘉行,另一種是主命,即伊斯蘭教規定的天課,前者為自願施捨,後者則是必須履行的。

施捨是伊斯蘭教特別重視的一項善舉,有許多《古蘭經》經文和聖訓對施捨給予了強調,如《古蘭經》第2章第195節經文說:“你們當為主道而施捨,你們不要自投於滅亡。你們應當行善;真主的確喜愛行善的人。”,在《古蘭經》中有許多經文把施捨做為信主的標誌之一,如《古蘭經》第8章第3至4節經文說:“他們謹守拜功,並分舍我所賜予他們的財物。這等人確是信士,他們將來在主那裡得享受許多品級、饒恕和優厚的給養。”伊瑪目薩賈德說:“信士的標誌之一就是儘自己的能力為主道施捨。”伊斯蘭教之所以重視施捨是因為施捨是建立公平社會、剷除貧富差距、加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友誼的唯一途徑。

人類生活在這個物質世界,如果說經濟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處理自己手中的財產就顯得更加重要。伊斯蘭並沒有禁止人們獲取財富和享受財富,更不主張過貧窮生活,但伊斯蘭教嚴厲禁止揮霍與浪費,禁止囤積居奇,禁止吝嗇,倡導正義,鼓勵人們樂善好施,幫助貧困階層的人民,強調財產的合理分配,以促進社會的公平發展。先知穆罕默德說:“眾先知的目的不是從人們手中聚斂錢財,而是讓人們為主道而施捨。”伊瑪目阿里經常鼓勵人們為主道而施捨,他說:“你們要做慷慨好施、助人為樂的人,而不要做吝嗇鬼和揮霍無度的人。”伊瑪目巴基爾說:“宇宙間的一切寶藏都屬於安拉,安拉禁止人們囤積財產,鼓勵人們為主道施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