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集

方集鎮位於固始縣南部山區,總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38647人,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是固始縣重點鄉鎮、信陽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省級文明村鎮、中州名鎮、國家級文明村鎮。

固始縣方集
方集鎮位於固始縣南部山區,距縣城35公里,總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38647人,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0個黨支部,867名黨員。2007年國民經濟生產總值4.08億元,財政收入2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8元,居民儲蓄額3.49億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市第15位,是固始縣重點鄉鎮、信陽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省級文明村鎮、中州名鎮、國家級文明村鎮。
歷史悠久。據明嘉靖《固始縣誌》載:早在元、明時期,就已形成集市,明朝威武將軍方勝及吳王楊行密就誕生於此。
資源十分豐富。盛產板栗、茶葉、桐籽、生漆等,全鎮現有板栗林地1200公頃,茶園900公頃,桐籽樹66公頃,年產板栗近200萬公斤,茶葉40萬公斤,桐籽60萬公斤。新開發銀杏、杜仲、黃柏、梔子、國槐等中藥材600公頃,煤、銅、高磷土、大理石等礦藏極為豐富,年產原煤達10萬噸。
交通條件發達。西寧鐵路,滬陝高速公路,省道S339、204貫穿而過,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全鎮2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油路;交通十分便利;有限電視,電話交織與千家萬戶,行動網路全覆蓋;集貿市場日益繁榮,是縣城南部鄉鎮的商貿中心,商品集散地。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規模逐年擴大,現鎮區面積已達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萬人。以 “六城聯創”為契機,對新老南信葉路兩邊進行硬化,新建農貿市場投入使用,新建水沖式公廁已即將投入使用,新購120盞路燈用於鎮區亮化。三縱四橫的城鎮框架已經形成,下水道、綠化帶、路燈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城鎮各項功能日趨完善,城鎮品位不斷提升。
農業特色不斷加強。積極推廣“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培育“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一戶一業”,組建茶葉、板栗、養殖等專業合作社、公司,創新農業發展的新機制、新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大力發展畜禽水產養殖業,培植養殖小區。以養豬、養雞、養鴨、養魚為重點,培育養殖大戶,支持成立養殖生產、批發銷售於一體的綜合養殖開發公司,形成規模,產生集聚效應,帶動民眾發家致富。
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全鎮民營企業已發展到73家,個體工商戶1300餘戶,從業人員7000餘人,2007年全鎮工業增加值完成1.26億元。形成了以恆億家具、黃氏木業為主的木器加工業,以龍進沖蛋雞養殖園區、永晟養豬場為主的養殖業,以龍山精米廠、宜洲精米廠、鑫興麵粉加工廠為主的糧食加工業等三大支柱產業。另外,河南楊山礦業有限公司、楊山明源實業公司、華瑞汽車內飾件公司等規模以上企業發展迅速,產值超過億元。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堅持依法治鎮、依法行政,長期堅持政務、村務公開;大力開展平安建設,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加強鐵路護路聯防工作,宣傳鐵路安全常識;積極配合全縣的“嚴打”鬥爭及“兩搶一盜”活動,深入學校、農村、企事業單位開展反邪教警示教育;高度重視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
社會事業欣欣向榮工商、稅務、公安、金融、通訊、郵電、廣播電視、電力等服務優良,教育、文化、衛生、旅遊各項事業和諧發展,社會大局穩定,治安形勢良好,是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鄉鎮, “六好”鄉鎮黨委、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經濟發展環境優越。以改進作風建設為突破,堅決執行市委、市政府“五禁止”、“十不準”規定,對到方集投資的外商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實行“一站式服務、領導聯繫制、檢查審批制、檢查零處罰制”, 創造了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政策環境,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誠信守約的信用環境。
方集鎮黨委、政府將團結帶領全鎮幹部民眾,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堅持科學發展觀,力爭在招商引資上實現新突破、小城鎮開發上實現新跨越;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豫南名鎮而奮鬥!
巢湖市方集鎮
方集鄉位於巢湖市居巢區西北部,東臨柘皋鎮,西界尖山、浮槎山與肥東縣毗鄰,南北分別與廟崗鄉欄桿集鎮接壤。烔煬——趙柳公路、合巢蕪高速公路貫穿境內。該鄉原來屬於柘皋鎮管轄,鄉政府駐地方集為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後來與廟崗鄉合併,屬於廟崗鄉管轄。
境內屬丘陵地帶,崗壠起伏,地面高程海拔8—55米之間,西與肥東縣以桴槎山脊分水嶺為界。最高山為桴槎山,海拔418米。農作物中,糧食以稻、麥、豆、薯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棉花、紅打瓜、經果為主。礦藏有磁鐵礦、花崗岩、溶蝕灰岩、石英石等。浮槎山所出露的隱伏的基岩中,蘊藏有基岩裂隙水,有龍泉、乳泉等多處礦泉,地下水分布較廣,儲量較豐。
境內有方集和清澗兩處老集鎮。清澗集位於方集北部,柘皋至北山口古道路口。所在,有一條小溪,發源於浮槎山,長年流水,清澈見底,故名清水澗,是柘皋河的源頭之一。集市形成較早,距今已經有300多年。北伐戰爭期間,街道用青石加以鋪砌;民國期間,達到鼎盛,市場覆蓋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可惜,方集和清澗兩處老集鎮已經毀廢。
境內浮槎山,自古便是山水名勝,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留下《浮槎山水記》美文;當代楹聯家方克撰有題《浮槎山合巢泉》二言聯;“潤物;宜人”。退休幹部吳好生、方勝英夫婦,在這裡建設了桃花源和九龍茶林協會,美化了巢湖源頭之一梢子窪和南天門等景點。銀山智人撰聯:“方氏有勝英之美,吳某存好生之德”。巢湖市文聯在這裡建立了“巢湖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浮槎山桃花源文藝創作基地”。有文藝工作者吟道:“浮槎山上賞桃花,文藝採風踏翠霞。美味佳肴農家菜,名山勝水放光華。”
方集鄉人物
李慰農, (1895--1925) 革命烈士。原名李爾珍,今居巢方集鄭村人。民國元年(1912年),考取蕪湖第二農業中學。“五四”運動爆發時,他是蕪湖學生運動的組織者之一。後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成為中共黨員。1923年底他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初回國,被中共中央派往山東省委工作。4月19日,青島大康紗廠工人罷工,他聯絡其他紗廠聲援。在罷工鬥爭高潮時期,他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罷工歷時22天,並取得勝利。5月29日,日寇勾結軍閥張宗昌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青島慘案”。第二天,上海又發生“五卅慘案”。他即領導“滬青慘案後援會”,堅持鬥爭。7月26日,他不幸被捕,29日壯烈犧牲。
方克逸 男,1953年5月生,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方集先子窪村人。詩人、楹聯家、書法家,1994年被中國楹聯學會命名為“聯壇十秀“人物。16歲始為建築徒工,步入社會。由國小文化自學獲得安徽大學畢業證書和全國自學成材榮譽證書。自20世紀70年代初起在海內外發表各類文稿2000多件。以詩詞聯、序跋和書法見長。1990年編撰《世界動物趣聞》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1991年在台灣《現代青年》雜誌連載《中華歷代名人巧對故事》,1992年主編《春聯新編》由巢湖地區詩詞楹聯學會印出交流,1993年主編《巢湖傳的傳說》列為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分卷刊印,1994年在馬尼拉舉辦《中華逸吟神墨詩書畫國際展覽會》,1995年”月;霞“一字聯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1996 年訪問菲律賓,被菲方授予“國際 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稱號。1997年中國楹聯報社編纂《聯壇精英方克逸》一書,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發行。書法作品多處發表、參展、收藏和鐫刻名勝景點,1997年應邀參加了“20世紀韓9中書法家作品漢城展“和”巴西國際書畫交流大展“活動。曾應聘為中國神墨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神墨碑林、聖泉碑林、山谷碑林顧問,韓國大田研墨會顧問,世界書畫家協會總會顧問和中華逸吟神墨詩書畫國際展委會(中方)秘書長,現任安徽省巢湖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
馬奇兵,方集小王莊人,原中央黨校政治系主任 。
孫華:少將。安徽巢湖居巢 方集九龍人。原西藏軍區區副司令員。
方少祥:安徽巢湖居巢 方集人。巢湖市人大主任。
楊平凡安徽巢湖居巢方集斛塘人。貴州桐仁林業局長。
馬貝禾:安徽巢湖居巢 集戴窪村人。福州東海艦隊副軍級幹部。
秦楚:安徽巢湖居巢 方集秦壟村人。人民解放軍四川某部師級幹部。
葛瑞常:安徽巢湖居巢 方集小葛村人。巢湖政協副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