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塔

方塔

松江方塔,原名“興聖教寺塔”,坐落在上海松江區方塔公園內。此塔在宋代熙寧至元佑年間(公元1068—1094年)建於興聖教寺內,故名興聖教寺塔,距今有900多年的歷史,於1975-1977年經歷復原大修。塔為磚木結構,高42.5米,4面9級,因塔的平面呈四方形而俗稱方塔,大出檐,瘦塔身,體現出盛唐時代的建塔特點。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概況

方塔原名“興聖教寺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東南部,中山東路南側方塔園內。

松江方塔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梁,外檐之羅漢枋、撩檐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方塔頂上的塔剎高7.85米。1974一1977年重修,恢復腰檐、平座、欄桿等。松江方塔形體優美,玲瓏多姿,為我國南方古代建築中所少見,是國內保護最好的古塔之一,成為古城松江的象徵。

該塔的形態結構因襲唐代磚塔的建築風格,塔的平面呈正方形,通高42.5米,共9層,底層每邊寬6米。塔身各面均有磚砌圓形壁柱,柱上裝有木製斗拱來承托木構的瓦屋檐。塔外壁四面均開有門壺形的門洞,門上有目梁,門內通道上施疊澀澡井,內室用券門,設有木梯,可層層登高。

方塔方塔

塔上的木構件多為宋代原物,第七、八、九層則是清代改砌的,形制與下面幾層不同。在塔基下還發現有地宮一座,安放有石匣1個,銀盒石匣2個,匣內藏有宋代錢幣42枚、銅菩薩坐像和臥像各1尊。此外,方塔前還有明代建造的磚雕照壁一座。

方塔是江南地區造型最美的古塔之一,仰觀塔身外形,古樸秀美,高聳入雲。頂部由復盆、相輪、寶瓶等組成高達8米的塔剎。有4條鐵索從尖頂分別系向9層的四角塔檐,名“浪風索”。塔檐翹角處系有銅鈴,名曰“驚鳥”,上下計有36隻。風吹銅鈴,叮噹聲,悅耳動聽,響徹方圓數里。登高九層外廊,憑欄俯瞰,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方塔

興聖教寺塔,俗稱:“方塔”,已有九百多年歷史,興聖教寺建於五代後漢乾佑枯二年(949年),北宋熙寧、元豐、元佑年間(1068-1094)造塔,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8.5米。形態結構,因襲唐代磚塔,磚身每層四面辟壺門,門內通道上施疊澀藻井,內室用券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梁,外檐之羅漢枋、撩檐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

後因年久失修,底層圍廊全毀,各層腰檐、平座、欄桿、樓板均殘缺零落。1975-1977年重修,恢復腰檐、平座、欄桿等,修葺一新的方塔端莊挺拔,造型優美,巍然屹立,玲瓏多姿,已成為古城松江的象徵。

興建

方塔旁的照壁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於松江府城隍廟大門前。城隍廟在抗日戰爭時毀於炮火,今僅存照壁,與興聖教寺塔(方塔)近在咫尺,現劃入方塔園中。照壁高4.75米、寬6.1米,壁厚3米,為巨幅雕刻,以一怪獸為主體,鹿角、獅尾、牛蹄、龍鱗,足踏元寶、如意、珊瑚、玉杯,旁有搖錢樹、靈芝等,皆人間財寶。傳說此獸名“貪”,貪婪無比,任何東西都要吞吃,後來在海邊看到旭日,妄想吞吃,結果淹死海中。

方塔旁的照壁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於松江府城隍廟大門前。城隍廟在抗日戰爭時毀於炮火,今僅存照壁,與興聖教寺塔(方塔)近在咫尺,現劃入方塔園中。照壁高4.75米、寬6.1米,壁厚3米,為巨幅雕刻,以一怪獸為主體,鹿角、獅尾、牛蹄、龍鱗,足踏元寶、如意、珊瑚、玉杯,旁有搖錢樹、靈芝等,皆人間財寶。傳說此獸名“貪”,貪婪無比,任何東西都要吞吃,後來在海邊看到旭日,妄想吞吃,結果淹死海中。

方塔現狀

如今,方塔及照壁周圍已闢為“方塔公園”。園內文物較多,如宋望仙橋、明蘭瑞堂、清天后宮大殿以及五老峰、美女峰等名石。

方塔園簡介

方塔園方塔園

方塔,位於江蘇省常熟市方塔園內.方塔建於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塔高67米,四面九層,現存不多的磚木樓閣式唐制宋塔,為常熟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於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修復措施

1955年7月,縣文教科採取了保護性措施。1975~1977年,在市文管會指導下, 松江文化部門組織力量,進行復原大修,以“不改變原狀’為原則。凡宋代原構件以及元、明、 清代修補件,未損壞的全部保留;損壞的予以修補、加固;殘缺的照原樣修復;找不到原樣的則參照 江南地區同時代的塔型,結合此塔的風格特點,予以重製。重製時,換去腐蝕的塔心木,重裝塔剎,補換相輪。塔剎由塔心木、銅葫蘆、相輪鑄件、浪風索等組成,高7.85米。相輪鑄件共29件,重約5噸。塔心木長15米餘,重約900公斤,因年久滲水,腐朽嚴重。此次修繕,重鑄更換八角龍頭露盤1個,相輪5個,鐵箍筒7個,仰蓮復盆1個,並新換了塔心木。恢復各層扶梯、樓板、平座、腰檐和“尋杖式”欄桿,重建了圍廊。對歷代遺存的木構件,都採用間苯二酚縮水甘油醚調製的高分子封護加固劑塗抹,其餘木構件都用桐油塗刷多遍。經過加固塗刷後的木構件,既能防蛀、防腐,又增加了強度和承力,而木紋清晰,保持“古舊”的風貌。

經過修復後的 方塔,造型美觀,做工精巧。尤其是斗拱、壺門上的月梁及磚身上的撩檐枋等,十分古樸秀美,其中斗拱至今保存宋代原物60%以上。底層有“地宮”,為一離地面1.5米以下磚室,內有石盒、銅佛等遺物。

方塔園藝術特點

常熟方塔園位於常熟古城東端,緊鄰古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方塔街,系在宋代古蹟舊址上新建的古典式園林,總占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於1999年和2002年分兩期建設完成,因園內有方塔而得名。方塔,為古城常熟標誌性建築之一,始建於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距今已有870餘年,於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方塔元明清代屢修,原塔名為“崇教興福寺塔”,因其平面呈方形,俗稱方塔。塔四面九層,磚木結構閣式。“聞古塔風鈴,思千古幽情”,登塔拾級而上,古城風貌盡收眼底。方塔與宋代古井、古銀杏並稱為“園中三寶”。方塔園將傳統園林建築技藝與現代建築科技相融合,全園仿宋風格,絢麗多姿,頗有古代皇家園林的文脈神韻;同時又充分採用江南園林曲折多變詩情畫意的手法,曲橋亭台、軒廊水榭、山石花木,布置相得益彰。後院增建長廊、亭、堂、鑿荷池、堆假山,設常熟市碑刻博物館、常熟名人館。駐身其間,流連品嘗,自有一番美的享受與啟迪。

相關連結: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參考資料 http://www.rrly.com/attraction/ningxia/yingchuan/fangta.html

http://www.wendian.com.cn/html/061116172455.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