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血湯

斷血湯,中藥方劑之一。主治:氣虛血壅,小便流赤濁,似血非血,似溺非溺,溺管疼痛。

基本信息

名稱

斷血湯

組成

黃耆1兩,當歸5錢,三七根末3錢,茯苓3錢,丹皮3錢。

出處

《辨證錄》卷八。功效:補氣止血。

主治

氣虛血壅,小便流赤濁,似血非血,似溺非溺,溺管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論述

此方用黃耆以補氣,用當歸以補血。氣既旺,無難推送夫敗濁矣。況所化精血,久已外出,所流者乃舊血,而非敗血也。今用補氣、補血之藥,以生新血,新血一生,舊血自止,況有三七根之善於止血乎。方中丹皮清血中之火,茯苓以分其水中之血,自然清濁不至混雜,壅阻得以疏通也。

《本草備要》:生滑行血,炒澀止血。……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經脈,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熱,同五靈脂,治心腹血氣痛,名失笑散。療扑打損傷,瘡癤諸腫。一婦舌脹滿口,以蒲黃頻摻,比曉乃愈。宋度宗舌脹滿口,御醫用蒲黃、乾薑末等分搽之愈。時珍曰:觀此則蒲黃之涼血、活血可知矣。蓋舌為心苗,心包相火,乃其臣使,得乾薑是陰陽相濟也。炒黑性澀,止一切血,崩帶泄精。
《本草新編》:或問蒲黃非急需之藥,而吾子取之以備用,不知何用也?夫蒲黃治諸血症最效,而治血症中尤效者,咯血也。咯血者,腎火上沖,而肺金又燥。治腎以止咯血,而不兼治肺,則咯血不能止。蒲黃潤肺經之燥,加入於六味地黃湯中,則一服可以奏功,非若他藥如麥冬、五味,雖亦止咯,而功不能如是之捷。
《醫學衷中參西錄》:善治氣血不和、心腹疼痛、游風腫疼、顛撲血悶、痔瘡出血、女子月閉腹痛、產後瘀血腹疼,為其有活血化瘀之力,故有種種諸效。若炒熟用之,又善治吐血、咳血、衄血、二便下血、女子血崩帶下。外用治舌脹腫疼,甚或出血,一切瘡瘍腫疼,蜜調敷之,皆有捷效。……又善利小便。

中藥方劑之斷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