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區[河北省滄州市]

新華區[河北省滄州市]

新華區地處黑龍港流域,是華北衝擊平原,地勢低平,氣候溫和,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本區地處南北交通要衝,火車站、汽車站均座落於轄區內,京滬鐵路、京福公路縱貫南北,東連滄鹽、滄黃,西接滄石、滄保公路,組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新華區是滄州市老工業基地,華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10億元。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新華區新華區
聯盟街道(LianmengJiedao)位於市區西北部,面積3.43平方千米,人口46326人。辦事處駐聯盟小區西雅園19號,郵編050061。[區劃]高柱一~四居委、聯強一~四居委、西翠園居委、芩廂園居委、舒雅園居委、濱湖居委會、高柱村委會共13個居(村)委會。[沿革]因轄區主要街道聯盟路而得名。於1993年經市政府批准成立。

合作路街道(HezuoluJiedao) 面積2.85平方千米,人口44349人。辦事處駐迎春巷18號,郵編050051。區劃迎春巷社區、省醫院社區、北合街社區、市莊路社區、北城路社區、和平西路社區、電大街西社區、電大街東社區、電大街北社區、北焦村,共9個社區居委會,1個村委會。[沿革]由轄區主要街道合作路得名。1975年3月始建,時為合作路人民公社;1979年5月改稱合作路辦事處。

革新街道(GexinJiedao)辦事處駐革新街1號,郵編050051。

新華區新華區
新華路街道(XinhuaLuJiedao)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20859人。辦事處駐新華路149號,郵編050000。[區劃]新華路社區居委會、北後社區居委會、北大街社區居委會、清真寺街社區居委會、寧安小區社區居委會、大廠街社區居委會。[沿革]以社區內主要街道新華東路(原新華路)而得名。1948年始建,時為第一區九街政府;1951年改為新華路居民工作委員會;1956年8月改為新華路辦事處;1960年劃歸車輛廠分社;1962年車輛廠分社撤銷,將原新華路辦事處轄區改為新華路分社;1970年改為新華路“五七”公社(後為新華路人民公社);1979年又改為新華路辦事處。
新華區新華區

東焦街道(DongjiaoJiedao)地處新華區中部,東鄰寧安路街道辦事處,西接合作路辦事處,北與石崗大街辦事處相接,南與革新街辦事處為鄰。面積3.90平方千米,人口48502人。辦事處駐永泰街66號,郵編050051。[區劃]中華綠圓社區居委會、鐵31社區居委會、鐵32社區居委會、永泰街社區居委會、永泰中街社區居委會、電信局社區居委會、十三所社區居委會、石鐵運校社區居委會、新文里社區居委會、中華北大街社區居委會、紅軍大街社區居委會、市莊村委會總計11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沿革]以原轄區東焦村命名。1958年成立橋西區東焦辦事處,1959年9月改為革新街辦事處,1962年2月改為東焦分社,1970年1月改為新華區東焦辦事處,2001年改為東焦街道辦事處。

石崗街道(ShigangJiedao) 面積5平方千米,人口62378人。辦事處駐柏林北區19號樓,郵編050061。[區劃]1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沿革]以轄區內主要街道石崗大街得名。前身為北大街辦事處,1987年更名為石崗街道辦事處。

北苑街道(BeiyuanJiedao) 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21000人。辦事處駐朝陽路8號,郵編050071。[區劃]翔翼路居委會、變電街居委會、三莊街居委會、鍾南路居委會、飛翼路居委會。[沿革]因擬管理北苑小區及附近轄區而定名。由南大街辦事處2001年10月遷於此地。

寧安街道(Ning'anJiedao) 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39000人。辦事處駐清真寺街181號,郵編050000。[區劃]寧安路、九中街、興凱路、北新街、市莊路第一、軍械學院、冀醫二院、太行機械廠、車輛廠第二、第三社區居委會。[沿革]因辦事處轄區街道寧安路而命名。

天苑街道(TianyuanJiedao) 面積1.79平方千米,人口21000人。辦事處駐聯盟路647號,郵編050061。[區劃]航安居委會、天河居委會、際榮居委會、天苑一社區、天苑二社區、天苑三社區,共6個居委會。[沿革]因轄區內有一個規模較大的天苑小區而得名。1998年4月成立,原隸屬郊區人民政府。2001年劃歸新華區管轄。

新華區新華區
西苑街道(XiyuanJiedao) 面積2.50平方千米,人口35622人。辦事處駐靶場街35號,郵編050061。[區劃]8個社區居委會。[沿革]1970年成立南大街辦事處,1986年由南大街改為西焦辦事處,2001年由於區劃調整更名為西苑街道辦事處。

五七街道(WuqiJiedao) 面積6平方千米,人口22089人。辦事處駐學府路69號,郵編050061。[區劃]經貿社區居委會共1個居委會。[沿革]因辦事處所管轄範圍主要是五七路兩側市級以上單位,故取名為五七路辦事處。1996年8月成立石家莊市郊區五七路辦事處,2001年4月區劃調整後,主體劃歸新華區,更名為新華區五七路辦事處,後又更名為新華區五七街道辦事處。

大郭鎮(DaguoZhen) 面積18.46平方千米,人口24400人。鎮政府駐大郭村,郵編050071。[區劃]大郭村、大麻於底、岳村、康莊共5個村,大國社區居委會、大郭鎮居委會、鐵路五十五宿舍家委會共2個居委會、1個家委會。[沿革]大郭鎮原為獲鹿轄地,1958年公社化前為振興區於底鄉,同年公社化時為衛星人民公社於底管理區。1961年改為於底公社,1984年5月17日改為於底鄉,1989年改為大郭鎮。

趙陵鋪鎮(ZhaolingpuZhen) 鎮政府駐中華北大街351號,郵編050061。

西三莊鄉(XisanzhuangXiang) 郵編050071。

杜北鄉(DubeiXiang) 面積26.10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前杜北杜北大街39號,郵編050061。[區劃]前杜北村、西營村、後杜北村、東營村陳村南育苗村上京村、鄉直社區居委會,共7個村,一個社區居委會。[沿革]1965年1月5日,東西郊區合併為石家莊市郊區,杜北公社劃歸郊區。1968年4月3日,杜北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1984年4月,杜北鄉七屆代會召開。2001年3月,杜北鄉由郊區歸新華區管轄。

歷史沿革

新華區新華區
原屬獲鹿縣轄地,1925年以後隨石門市的逐步發展陸續劃入市區,最初因地處鐵路大石橋以西統稱“橋西”,屬公安第一分局管轄,1938年,全市劃為12個區,這裡屬1、2、3、4區和5、6、7區的一部分,1941年3月8日又劃入一部分村莊,將全市改為6個區,這裡屬1區和4區的一部分,1947年12月26日全市改劃為8個區,這裡仍屬第一區,1955年以轄區主要街道新華路之名改稱新華區,1956年4月30日與永安區合併為橋西區,1969年11月22日從橋西區分出,復稱新華區至今。
2000年,新華區轄9個街道。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62110人,其中:革新街街道44059 南大街街道3528 新華路街道17459 寧安路街道45002 東焦街道37209 西焦街道41772 合作路街道34601 聯盟路街道75742 石崗大街街道62738。

2002年底,新華區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41.01萬。轄11個街道、2個鎮、2個鄉,96個社區居委會、27個村委會。區政府駐泰華街93號。

經濟發展

新華區新華區
與時俱進的經濟強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新華區大力實施農村城市化、區域經濟發展、改革推動、開放帶動、科技興區“五大主體戰略”,初步形成了以東方農業科技城為依託。以苗木花卉、綠色無公害蔬菜、旅遊休閒農業三大基地和奶業、特種養殖發展為重點的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構築了以三鹿、實力克等較大的龍頭企業為第一梯隊,以科一重工、華興、東方等集團為第二梯隊,以20家年銷售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為第三梯隊完善的工業體系,全區工業經濟綜合排名連續9年保持市內區第一,其中全國三大乳製品生產企業集團之一的三鹿集團年銷售收入50多億元,其主導產品“三鹿”牌系列奶粉是全國知名品牌,產銷量連續9年居全國之冠;石家莊實力克液晶材料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三大液晶生產廠家,主要產品國內市場占有餐飲娛樂服務中心、二環路商貿批發中心、聯盟路家居交易中心為主體的大商貿格局,聞名全國的新華集貿中心市場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服裝集散地,年成交額150多億元,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閒、觀光為一體的民族路商業街,即將開街,將會極大地改善城區形象、繁榮經濟發展。

初具雛形的開放大區。近年來,全區吸引國內資金30多億元,啟動項目30多個,累計改造舊城1300多畝,使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同時,依託新華集貿中心市場,成功組織了灣里廟綜合商業區的開發建設,先後運作了東方購物中心、福興閣、太子電子城、康泰廣場王府井百貨商場等20多個大型商業設施,初步形成了華北地區最大的商業中心雛形。短短几年內,新華區已發展三資企業53家,實際利用外資近8000萬美元。一般貿易和三資企業出口貿易額達8000多萬美元。

新華區新華區
以人為本的文明城區。新華區堅持“四個創建”為載體,建設“花園式社區”。97年以來,廣泛開展了創建文明街道、文明小區、文明樓院、文明市場活動,實現了市民文明素質、民眾生活質量和社區文明程度的顯著提高。以社區精神文明教育學院為載體,營造“知識型社區”。創辦了全省第一家社區精神文明教育學院,並在全區推廣,充分滿足居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社區精神文明教育學院已成為傳授先進文化、傳播精神文明的主陣地。以社區信用檔案為載體,營造“信用社區”。創建了全國第一家社區信用檔案庫,努力打造誠信政府和誠信社區,在全區逐步形成了誠實守信、踐言諾行的良好風尚。由於成績突出,多次獲得省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中央文明辦多次向全國推廣該區精神文明創建經驗、面對新世紀經濟發展的經緯,新華區將會繼續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採用更加靈活方式,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積極同社會各界朋友發展更為廣泛和密切的合作,與大家一起攜手奮進,共同發展。

民族小吃

新華區新華區
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全區有漢族回族滿族蒙族苗族朝鮮族布依族土家族等1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近2.8萬人,占總人口的15.7%,其中回民有2.5萬多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4%,擁有大小清真寺10座,最著名的清真北大寺始建於公元1402年,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全寺占地7200平方米,大殿完全木製結構,占地1250平方米,可容納1000餘人同時禮拜,是河北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多民族的特點推動了少數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回族人民的清真系列食品(小吃)以其獨特的風味聞名遐邇。形成了如“傻二燒雞”、“劉老頭元宵”、“王家酥糖”等知名品牌。各少數民族和漢族人民關係融洽,親如一家,為推動全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社會事業

新華區新華區
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圓滿完成了南水北調、石環公路征地拆遷任務和西北水系二期的征地拆遷工作。完成了新華路永泰路寧安路、北城路等路段的改造,啟動了北大街、中華大街拆遷改造和聯盟路打通工程。通過創新城區管理方式和方法,集中力量整治占道經營、露天燒烤、違章廣告牌匾等城市管理頑症,大力開展夜景亮化和社區綠化工程,城區面貌明顯改善,在全市市容環境綜合排名中四次位居第一。切實為老百姓辦好了一批實事。投入1100萬元啟動了22個標準化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有10個已經完工。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站轉型和改造,大力開展了省級衛生服務示範區的創建工作,提升了社區綜合醫療服務水平。出台了《重點優撫對象醫療生活服務進社區暫行辦法》,加大了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力度,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度的提高。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啟動了部分小區集中供暖工程,解決了民眾反映強烈的柏林、高柱小區冬季供暖問題。在全市率先建成飲食大排檔、圖書閱覽中心等一批公益設施。

日趨完善的文化教育網路。全區現有中國小學校31所,其中中學2所,市區國小8所,廠辦學校5所,農村國小16所,教職工人數795名。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完善的教育教學設施,充分保證了轄區15503名學生在優良的環境裡舒適地學習和健康地成長。

旅遊景點

新華區新華區
毗盧寺:毗廬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上京村,是中國佛教臨濟宗的一座古老廟宇,以保存有精美的古代壁畫而聞名。據史書記載,該寺建於公元八世紀的唐朝天寶年間,此後曾多次重修。現僅存釋迦殿(前殿)和毗廬殿(後殿)。

毗盧寺壁畫與甘肅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樂宮壁畫並城為中國“四大壁畫”,但其他三家只是某一教派的代表,惟有毗盧寺壁畫集儒、佛、道三教於一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風雨雷電以及人間先賢聖人都被神化成人們信仰的對象。

毗廬寺壁畫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技術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對研究古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古代美術和傳統繪畫藝術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是中國古代壁畫遺存中的寶貴珍品。這些壁畫的畫風,承襲了中國古代壁畫的傳統畫法,技法嫻熟,線條瀟灑自如,色彩艷麗,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壁畫賦色以石綠、朱紅為基調,從強烈的對比中取得調和,色彩豐富而和諧,使用的顏料以礦物質為主。這些顏料穩定性好,保存時間長,雖已經歷了近600個春秋,但色彩至今還很鮮艷。壁畫還大量使用瀝粉貼金,整個壁畫看起來艷而不俗,富麗堂皇,光彩奪目。

新華區新華區
趙佗先人墓:位於石家莊市趙陵鋪鎮的趙佗先人墓原有72座墓冢,蔚為壯觀,“獲鹿八景”中,“煙樹蒼茫鎖趙陵”就形象地反映了昔日趙佗先人墓的景色。由於年代久遠,趙佗先人墓遭到嚴重毀壞,現僅存主墓一座。墓呈南北走向,長50米,寬7米,墓頂南北隆起,呈馬鞍狀,有清代墓碑一方,上書“西漢南粵王趙佗先人之墓”。1956年9月被列為石家莊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7月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石橋:石家莊大石橋位於火車站大橋路,1907年由正太鐵路員工倡議並捐資修建。1906年和1907年,蘆漢鐵路與正太鐵路相繼通車,給當地東西交通造成極大不便,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因當時管理鐵路的法國人不肯修橋,正太鐵路全線員工遂自籌資金,每人捐獻一天工資修築而成。從此,方便了過往行人和車輛。該橋長150米,高7米,寬10米,辟23孔,石砌拱券。京漢、正太鐵路從橋下穿過。因為大石橋位於市中心的繁華鬧區,又毗鄰火車站、正太飯店等,因此成了革命志士爭民主求解放開展革命鬥爭的重要場所,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辛亥革命時期燕晉聯軍大將吳祿貞在此被袁世凱派人所殺害;1925年中共地下黨員高克謙在大石橋被反動軍閥所殺,彭真同志在此召開民眾大會隆重紀念革命烈士。日軍侵占石家莊後,鐵路改道東移,此橋改作他用。1947年1月,石家莊解放時,在橋下生俘國民黨三十二師師長劉英。大石橋是石家莊市最早的鐵路跨線橋,是舊石家莊象徵性建築,具有歷史紀念意義。1987年石家莊解放40周年之際,按原貌修復了大石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