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

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

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位於天山別珍套山的蘇魯別珍,總面積640公頃,核心面積35公頃,主要保護珍稀動物新疆北鯢。

景區簡介

1987年,消失了100多年的新疆北鯢被一位哈薩克族牧民發現了,後被新疆師範大學教授確認為“北鯢”。它的發現,在我國動物界引起了轟動,認為這是發現了一個幾近消失的珍貴物種——新疆北鯢
發現地在北天山蘇魯別珍山谷,位於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西部。這裡是博爾塔拉河最上游地區。谷中草灘濕地,綠茵如絨;湧泉溪流,清澈見底。溪流中,卵石鋪底,塊塊綠島。附近,胡楊叢生,沙棘紅柳雜以其間,是新疆北鯢理想的棲息之地。約有6000尾新疆北鯢,在這個“世外桃源”安靜地繁衍生息。
新疆北鯢,兩棲類動物,只產於我國新疆哈薩克斯坦極狹窄的範圍內,所以又叫中亞北鯢;因其極像陸地上的蜥蜴,而民間稱蜥蜴為“四腳蛇”,人們又叫它為“水四腳蛇”。又因為它在陸上行進時像嬰兒爬行,又多了個“娃娃魚”的名字。
新疆北鯢屬小鯢科,是準噶爾盆地水域中,2.5億年前廣泛分布的有尾兩棲類的一種,是天山、阿拉套山地面抬升時倖存下來的孑遺物種。新疆北鯢在脊椎動物的演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研究小鯢科分類,系統演化方面,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因而,新疆北鯢是我國生物寶庫中珍貴的物種資源。
新疆北鯢體小,最長者不超過30厘米,成體多為20厘米。其背面深灰色中微顯淡黃,腹面為白色,晝伏夜出。日間,多隱伏於溪邊鬆散泥草處及岸上潮濕的草墩洞穴或溪中石塊下的縫隙中。夜間,出行覓食,多食蛾蠅幼蟲、蚯蚓等。屬冷血動物,入冬,即進入冬眠期,來年開春,冬眠結束,開始活動。
它們的繁殖期為每年5月。體外受精,雄體先在石塊底面產出一個“精柄”,雌體對接在“精柄”上,產出一隊倒“V”形卵囊。卵囊膠質、透明,卵亦透明,每囊有卵十幾粒、二十粒不等,最多者三十粒。孵化期46—50天左右。新疆北鯢有相互殘食的習性,因而,幼體成活率比較低。現在,人工孵育正在研究中。
1997年,蘇魯別珍山谷成為“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禁止人畜入內,使新疆北鯢得到嚴格的封閉性保護。為滿足人們的觀賞心理,溫泉縣在縣城附近開闢了森林公園。公園內建有集科普觀賞為一體的“中國新疆北鯢館”。館內仿保護區的生態,有石底小溪及綠茵濕地。放養的成體北鯢,或游於水,或爬行於石,隱藏於縫隙。種種習性,??有其生活習性的照片。供人觀賞的北鯢,開春時定數從保護區領來;冬眠期又如數交回。其手續之完備,制度之嚴格,令人咂舌。
館外公園,綠樹蔥蘢,百花吐艷,哈薩克氈房藏身於綠陰中,冬不拉彈唱飛聲於花叢中.......更有諸多風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