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區第一中學

新洲區第一中學

一顆充分展示時代風采的校園明珠,鑲嵌在大別山麓長江北岸舉水河畔,使歷史悠久的小城錦上添花。她就是誕生於共和國成立時的禮炮聲中的武漢市新洲區第一中學,屬湖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和示範性高中,是武漢市對外開放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學校簡介

一顆充分展示時代風采的校園明珠,鑲嵌在大別山麓長江北岸舉水河畔,使歷史悠久的小城錦上添花。她就是誕生於共和國成立時的禮炮聲中的武漢市新洲區第一中學,屬湖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和示範性高中,是武漢市對外開放學校。

歷史回眸

1994年,學校整體搬遷。新學校占地面積200畝、投資助2000萬元,1993年6月奠基,歷時13個月,實現了舉校搬遷。她以其寬闊的地理優勢,精當的規劃設計,恢宏的建築群體,活潑美麗的風采,令港澳台同胞、國際友人和省內外數萬光觀者讚不絕口。

新校園的美,注入了決策者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美學思考與美學要求,體現了設計者的美學素質和建設者的美學智慧,她融校園、花園、樂園於一體,集美觀氣派於一園。

新校園首先給人地理環境優越和規模宏大的美感,她矗立於一片北高南低的向陽緩坡,三面環繞碧綠田野,東面臨近邾城公園;既避開了喧器鬧市,又偎依著新洲城關;空氣清新,交通便利。校園中最雄偉的主建築--科技樓在校園主軸中段,與黃金分割的教學、生活、運動三大區間,從韻律和氣質上相互延伸,相互襯托,形成氣勢磅礴的整體動態,給人以拓展視野、升華境界、開闊胸懷的藝術感覺。

遷建後的一中教育技術裝備優良,生活設施設備完善。學校52個高中教學班,2名特級教師,86名高級教師。學校形成了集優美的園林特色、良好的校風校紀、和諧的人際關係、多彩的校園生活為一體的隱性課程體系。 新一中繼承和發揚過去光輝傳統,同時積極開拓創新,在科教興國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牢固樹立“舉‘三個面向’之旗,走科研興教之路,務素質教育之實,育自主創新之人”的辦學思想,努力探索和實踐“自主--創新”教育模式,通過創設開放、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和實踐,激發學生創造思維,在全面發展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心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校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科研策略,多層次、多方位地開展民眾性教育科研。學校已形成“五為主”的科研特色: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並行,以套用研究為主;巨觀研究和微觀研究同步,以微觀研究為主;全面研究與重點突破結合,以重點突破為生;骨幹先行與全員參與結合,以全員參與為主;多種研究方法綜合運用,以行動研究為主。

“九五”“十五”期間,學校承擔多項課題研究任務,推出一大批課題成果和論文論著。民眾性科研有效促進了學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促進了教師隊伍向研究型、創新型轉變。

世紀新容

世紀之交,新洲一中由市級示範性學校一躍而成為省級示範性高中。學校堅持“三個面向”之旗,走科研興教之路,務素質教育之實,育和諧發展之人,積極構建和實驗“自主---創新”教育模式,不斷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新洲一中始終以“三個面向”、科學發展觀和現代教育思想指導學校教育實踐:以培養學生求真、向善、尚美、創新的人格為根;以學生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為本;以培育學生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精神為魂;以開發學生潛能、開啟學生自主心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學校通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實踐育人、環境育人來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使學生成為理想遠大、基礎深厚、知青意行合一的能適應未來、挑戰未來、創造未來的精英。

學校以辦學的高水平、高品位、高質量和雄厚的綜合實力享譽江城,蜚聲荊楚。學校以突出的辦學實績,贏得了湖北省文明單位、省市示範性高中、湖北省教科研50強、武漢市對開放學校等17項省級和15項市級殊榮。

邾城校區校貌

宿舍 宿舍

校訓校歌校徽

校訓

博大 方正 尚美 創新

校歌

《畢業歌》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我們是做主人去拚死在疆場,我們不願做奴隸而青雲直上!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樑;我們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斷地增長!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校徽

新洲區第一中學 新洲區第一中學

辦學規模

1994年,隨著形勢的發展,新洲一中舉校遷建於城關朱文昌,新洲一中邾城校區竣工,占地面積200畝、投資助2000萬元,1993年6月奠基,歷時13個月,實現了舉校搬遷。新校園與校外61畝學農基地,25畝的校辦工廠相配套,在整個武漢市乃至湖北省規模空前,武漢市區的學生對此可能有更深刻的感受。

校園四季常青,花兒爭艷,草兒吐芳,垂柳依依,碧波漾漾,假山噴泉,曲橋塑像,仿佛人間的瑤池天堂,許多外地參觀者竟發出“這哪裡是校園,分明是花園、公園”的感嘆。

甚至某些錄取高等學校的新洲一中畢業生到高校後竟產生強烈的失落感,認為新洲一中的校園環境遠遠超過某些大學,慨嘆:“新洲一中要是辦大學,就不到外地上學”於是每逢大的節假日,他們就常回母校看看,常回母親看看。

新洲一中的校園環境建設不只是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和造就“四有”新人的優良基地。

學校現有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其中5400平方米的科技實驗樓裝備有演播室、電視台、廣播台、展覽室、微機室、音樂、美術、書法、舞蹈室,理、化、生、勞技實驗室,實驗設備基本達到國家一類標準,3400平方米的圖書館內有可客納496人的多媒體階梯教室,館藏書籍5萬餘冊,報刊雜誌全年560種,計有電子書籍15萬冊,圖書閱覽室可容納500多人。

學校現有教學樓兩棟,每個教室內設有電視、廣播、投影儀等設施,正在興建的2400平方米高三年級教學樓,建成交園網際網路,計算機輔助教學管理系統和電子備課系統。體育活動區內有標準的400米跑道,運動場看台可容納3000餘人。學校整個校園布局合理,花團錦簇,逐步形成了集優美的園林特色,良好的校風校紀和諧的人際關係,高雅的建築藝術風格,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為一體的隱性課程體系。

師資力量

校園的環境無比美好,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師資力量尤顯雄厚,現有教師142名,其中特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66人,一級教師53人,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64%,教師中享受市政府專項津貼2人, 縣專業技術技尖人才5人,18位同志分別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市優秀班主任”、“省勞動模範”、“市五一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10人獲縣重獎。

他們是全區教師的精英,工作負責,經驗豐富,學識淵博,是學校的寶貴財富,也是你們的良師益友,更將是你們求學之舟的領航人和護航人。社會上尊稱一中教師為“教授”,這是對一中老師的信賴,也是一中老師的驕傲。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繼95—97我校奪取“三連冠”後,99屆學校聯考上省線人數高達518人,又創歷史新高,比某些縣市的總和還要多,升學率最近幾年超過90%,95文科升學率100%,上重點線比率也相當大,97應屆理科生聯考過600分人數約點全市10%,繼87年劉賽游獲聯考理科省狀元後,邱習丹、柳斂沼、商娜同學分獲95、98文科和97省市理科第二名。2004年新洲一中聯考本科率超98%,有一個班43名學生,全部過本科線,其中39人在600分以上。2005年新洲一中再創輝煌,過一本線419人,位列全市三甲。1996年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湖北省複賽中霍春鵬獲全省第一名,1998年在同層次的比賽中梅旺生又獲全國一等獎。繼87年巴曙松獲“市楚才杯”作文競賽一等獎後,梅麗霞、黃新峰同學又分獲97、99市“楚才杯”作文競賽一等獎,其他同學在文化、體育、藝術、勞技競賽等方面獲獎也不計其數。2012年,新洲一中再創新高,理科李霖同學684分,居全市第三;文科王恩民同學631分,列全市新城區第一;過600分238人,居全市第三;過重點線793人(不含保送生、體藝飛)。

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慕名前來求學,近者武漢周邊的地區,黃石、黃岡遠者北京、海南,西安、浙江可以說是“不遠千里,來到新洲一中。” 二十世紀的太陽就要西去,新世紀的太陽就要升起,讓我們精誠合作,團結戰鬥,共同擁抱新世紀的太陽。 最後作聯一副 三生有幸,共聚新一中 四海有緣,再創新世界。

一中校史

◆◇春,王難初約王、張二姓族長,在辛沖街王氏宗祠創辦私立辛溪中學,洪性初為校長

◆◇7月,辛溪中學董事會“為經費來源枯竭呈懇派員接收以維中等教育而利貧苦學生由”,呈文黃岡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程志遠當即批覆“準予接收”。

◆◇8月,黃岡行政區專員公署文教科委派洪性初同志來校任校長,並報湖北省教育廳備案。

◆◇9月,黃岡縣立新洲初級中學在新洲鎮成立。為當時境內定點的第一所公立中學。

◆◇10月,成立校務委員會。

◆◇12月,貫徹黃岡行政區專員公署教字第25號檔案精神,第一次為學生評定助學金。

◆◇12月,朱煜華老師當選黃岡縣首屆人大代表。

◆◇元月,校教職員教聯會成立。

◆◇元月,朱煜華老師出席縣首屆人民代表大會。

◆◇3月,貫徹執行《共同綱領》中規定的“五愛教育”(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

◆◇5月,校團支部成立。

◆◇6月,師生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在新洲城關及城關周圍開展清匪反霸,減租退押的政策宣傳活動。

◆◇9月,貫徹執行教育部頒發的《中等學校暫行教育計畫(草案)》。

◆◇3月,貫徹執行教育部1951年全國教育工作總方針。

◆◇8月,教職工參加新洲縣舉辦的講習會,學習時事政治、教育方針政策,學習蘇聯教育經驗,樹立一邊倒的思想。

◆◇12月,遵照省教育廳通知精神,配合土改運動,開展宣傳工作,抽調部分教師參加土改。

◆◇3月,貫徹教育部頒發的“1952年教育工作方針”:“中國小教育工作,應緊密配合抗美援朝、增產節約、思想改造三大中心任務進行”。

◆◇4月,遵照中南軍政委員會(52)通知精神,配合“三反五反”運動,開展宣傳工作。

◆◇4月,因家庭被劃為地主,洪性初同志被免去校長職務。新洲縣代縣長陳紹平同志兼任校長,王玉圃同志出任副校長。

◆◇5月,貫徹執行教育部頒發的《試行中學暫行規程》。

◆◇7月,教師參加省中學教師思想改造會,批判《雙軌制》教育,批判親美、崇美、恐美思想,批判資產階級僱傭觀點,批判資產階級人生觀。

◆◇9月,學校附設短期師資班,學制1年,招收學員102人,新洲縣代縣長陳紹平任班主任。

◆◇12月,代縣長陳紹平調離新洲、其校長職務隨之免去。

◆◇秋,開展生產自救,養豬種菜,大搞瓜菜代。

◆◇10月,黨支部副書記陳仲純同志參加縣反右傾鬥爭,被劃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撤職去陽邏砂石廠勞動改造。1960年改正處分,調柳子港中學工作。

◆◇10月,校領導班子調整,熊宗淼同志任黨支部副書記。石永禧同志、湯中亮同志任副校長。

◆◇12月,停課,全校師生到陽邏魚種場修魚池,時達兩月之久。

◆◇春,學校與城關鎮小合併,實行十年一貫制。

◆◇8月,黨支部副書記熊宗淼同志調離。聶繼安同志調任黨支部副書記。 ◆◇秋,首次在作全縣招收高一新生100名。

◆◇10月,回響上級黨政部門的號召,生產自救,見縫插針,大搞蔬菜代。組織師生到離學校30餘里的汪集復興楊家咀開荒70餘畝,種植小麥油菜、水稻、瓜菜等作物,建有200餘平方米的教室、宿舍,一直延續到1982年才承包給當地農民耕種。

◆◇秋,遵照縣教育局指示,接收由顧崗中學轉入國中二年級的插班生約50人。

◆◇貫徹執行《全日制中國小暫行工作條例(草案)》。

◆◇2月,陶然同志出任副校長。副校長石永禧同志調離。

◆◇5--8月,全校師生310人到汪集復興校辦農場搶收油菜,306人感染急性血吸蟲病。學校改為臨時醫院,開病房12個,地縣抽調醫務人員60人,治療中徐慕英老師去世,其餘月余後全部治癒。

◆◇10月,貫徹執行省教育廳頒布的《中國小生守則》。

◆◇春,回響黨的號召,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活動。積極學習毛主席著作,掀起比學趕幫超的高潮。

◆◇秋,為配合社教運動,師生排演大型現代劇《奪印》、《年青一代》,演出10餘場,觀眾達23500人次。

◆◇9月,朱煜華老師當選新洲縣第五屆人大代表,於1963年9月、1965年3月分別出席縣五屆人大第一、第二次會議。

◆◇秋,開展小四清運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糾正領導和教師多吃多占的問題,學習解放軍三八作風,四個第一,突出政治,堅持政治掛帥。

◆◇7月,召開大型校友返校會,歷時4天,參加校友60人,舉辦大型展覽,幫助在校生樹立正確學習態度,正確對待升學與就業問題。

◆◇秋, 向王傑同志學習,以英雄為榜樣,進行自我革命,“興無滅資”。廢除五個教學環節,減輕學生負擔,實行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的考試辦法。

◆◇5月,高三(2)班團支部被評為全省先進團支部,其事跡刊載於《湖北日報》。

◆◇6月,高三(1)班兩同學貼出第一第大字報,揭開學校文化大革命序幕。縣委派工作組進駐學校領導運動,學校全面停課。

◆◇8月,根據中央“十六條”精神,工作組自行撤除,學校成立文革領導小組,教職工文革領導小組。原校領導被打成黑幫,部分教師被批鬥。兩領導小組於同年11月自行解散。

◆◇10月,成立紅衛兵組織,在城關地區破“四舊”,立“四新”。師生外出串聯。

◆◇春 遵照上級指示,複課。

◆◇12月,學校建立“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游國順(學生)任革委會主任。聶繼安(幹部)鄧仲明(教師)、洪金濤(學生)為革委會副主任。

◆◇1月,朱煜華老師被推選為新洲縣革命委員會委員參加縣革委會成立大會。

◆◇3月,批判“十七年教育黑線”,批判“教育中心、智育第一、分數掛帥”,批判“反動學術權威”,提出“砸爛條條框框,踢開課本鬧革命”等口號。

◆◇9月,六六--六八屆高國中畢業生全部畢業。農村學生返回家鄉生產,城鎮學生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12月8日,縣革委會派出108人的“工宣隊”進駐學校,指導員為袁志誠,連長為陶維新。副指導員為吳桂蘭,副連長為韓豆山。領導鬥批改,清理階級隊伍。

◆◇5月,學校黨組織恢復活動。工宣隊指導員吳桂蘭任書記,主持學校工作。

◆◇8月,縣抽調部分教師到徐古,桃花參加生產救災。

◆◇10--12月,縣抽調部分教師到三店紅旗整黨。

◆◇春,遵照毛澤東同志的“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學校由“三三制”改為“二二制”,課程除保留政治、語文、數學三科外,理化史地停開,增設工基課和農基課。

◆◇9月,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熊宗淼同志任黨支部書記兼革委會主任,萬道根同志任副書記,聶繼安同志任副主任。

◆◇9月,創辦校辦工廠,建有鑄造、鍛造、電木、木工、機修等車間,產品有開溝器、電機殼、電機蓋、制釘機等,與黃州電機廠、縣生資公司簽訂長期產銷契約。

◆◇春,全面落實“五七”指示精神,學生下廠下鄉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學工學農學軍,聘請工人、貧下中農作兼職教師。進行考試改革,實行三個民主(民主命題、民主考試、 民主評定)、三個結合(老師命題與學生命題相結合,書面命題與實地操作相結合、老師評定與學生評定相結合)。

◆◇春,貫徹執行毛澤東同志批示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

◆◇5月,校革委會副主任黃道晶同志到任。

◆◇9月,黨支部副書記萬道根同志調離。陶然同志出任黨支部副書記。

◆◇春,堅持開門辦學,把教育同三大革命鬥爭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春,開展批林批孔,反回潮,深入開展教育革命。

◆◇春,堅持面向農村,開門辦學,高中前三學期學習普通文化科學知識,第四學期開設農用教學班和機電班。

◆◇秋,校辦工廠定名為新洲一中教學儀器廠,成為省教育廳教學儀器站定點生產教學儀器的廠家,產品暢銷全國各省市。

◆◇冬,揭批“四人幫”,清查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和事,抓綱治校,大力撥亂反正。各項規章制度迅速恢復。

◆◇春,遵照教育部《關於在教育戰線大力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通知》精神,學校把學雷鋒的運動認真開展起來,堅持下去。

◆◇秋,國中恢復三年制。改革招生制度,恢復文化考試。

◆◇8月,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熊宗淼同志任黨支部書記,陶然同志任校長、副書記,黃道晶同志任副校長。

◆◇9月,學校被確定為黃岡地區重點中學。

◆◇12月,朱煜華老師當選新洲縣第七屆人大代表,出席縣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春,繼續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遵照《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規定,學校工作重點轉移到以教學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10月,由地縣投資新建的1500平方米的圖書閱覽大樓落成,並交付使用,初步改善了辦學條件。

◆◇11月,副校長黃道晶同志調離。

◆◇12月,學校黨支部書記熊宗淼同志調任新洲縣文化教育局局長。

◆◇1月,龍旭初老師當選新洲縣第八屆人大常務委員,於1981年1月、1982年1月、1983年3月、1984年1月分別出席縣八屆人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會議。

◆◇8月,根據中學學制由五年向六年過渡的精神,學校高中在全縣率先改為三年制。

◆◇8月,國中停止招生。高中實行“擇優錄取”,單獨提前在全縣範圍內招收新生。

◆◇8月,縣委、縣政府調整學校領導班子,陶然同志任黨支部書記,黃昌明同志任校長,王柏青同志任副校長。

◆◇5月,學校工會於文革後恢復活動,王柏青同志兼任工會主席。

◆◇春,學校教代會成立。

◆◇3月,晏洪至、王中庸兩老師當選新洲縣首屆政協代表,出席縣政協會議。

◆◇11月,新洲劃歸武漢市後,原屬地區重點中學的新洲一中被確定為武漢市重點高中。

◆◇元月,學校召開第一屆教代會。

◆◇3月,學校領導班子調整,黃昌明同志任新洲一中黨支部書記,呂承溪同志任校長,王柏青同志任副書記,晏洪至同志任副校長,陶然同志任調研員。學校全面實施崗位責任制。

◆◇3月,朱煜華老師當選武漢市第七屆人大代表,於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的3月,分別參加市人大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會議。

◆◇4月,由縣教局投資40萬元新建的3200平方米的一中教師宿舍樓落成交付使用(五層四單元),暑期40戶教職工喜遷新居。學校領導以教師身份參與分房。

◆◇學校工廠、廚房共安排半邊戶教師家屬19人,解除部分半邊戶教師的後顧之憂。

◆◇12月,郭隆道老師當選新洲縣第二屆政協副主席、王竹筠老師當選第二屆政協委員,出席政協會議。龍旭初老師當選新洲縣第九屆人大常委,於1984年12月、1985年6月分別出席縣九屆人大第一、第二次會議。

◆◇8月,學校中教六級以上教師家屬子女全部“農轉非”(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

◆◇9月10日,首屆教師節,學校隆重舉行慶祝大會。

◆◇10月,經市教委,縣委、縣政府批准,占地3000m2的教學及辦公大樓破土動工。縣委副書記陳和潤,縣教育局局長戴儒林等出席奠基儀式。

◆◇10月,校教儀廠產品在武漢展覽館舉辦的全國勤工儉學產品第五次展銷會上展出,有15個省、市、自治區訂貨。

◆◇3月,武漢市落實知識分子政策領導小組來校專項檢查,充分肯定了學校相關工作。

◆◇8月,由市縣共同投資80萬元興建的一中女生宿舍大樓(3500平方米)破土動工,市教委主任李珠、縣委副書記陳和潤參加了奠基典禮。

◆◇8月,經中共新洲縣委批准(86新組5號文),新洲一中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黃昌明同志任總支書記。

◆◇9月,副校長劉和炳同志、陳杰同志到任。

◆◇10月,占地300m2,高四層,主樓高五層的教學辦公綜合大樓投入使用。

◆◇12月,黨總支書記黃昌明同志當選中共新洲縣第六屆代表大會代表,出席縣黨代會。

◆◇2月,郭隆道老師當選新洲縣第三屆政協副主席,出席政協會議。龍旭初老師當選新洲縣第十屆人大常委,於1987年2月、1988年元月、1989年2月出席縣八屆人大第一、第二、第三次會議。

◆◇8月,首次評定教師職稱,按檔案規定的條件,教師積極申報相應職稱,學校組織評審,並送上級複評審批。

◆◇8月,試行招生改革,對高一新生實行面試。

◆◇11月,經縣委批准,學校教師子女43人“農轉非”(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縣公安局長程志坤,副局長孫順生親自來校辦理審批手續。

◆◇3月,朱煜華老師當選武漢市第八屆人大代表,於1988年、1991年、1992年的三月份分別出席市人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會議。

◆◇7月,副校長陳杰同志離職休養。

◆◇8月,首次教師職稱評定批覆, 35位老師經武漢市評審定為中學高級教師。

◆◇7月,副校長陳杰同志離職休養。

◆◇4--6月,學校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人民日報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傳達學習鄧小平同志重要講話,學習李鵬同志的重要講話,深入細緻地做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學校安定團結,無一人參與動亂,廣大黨團員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8月,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王乾林同志、曾遠東同志出任副校長,劉和炳同志任校總支副書記兼工會主席,王柏青同志任副校級調研員。

◆◇9月,副校長晏洪至同志調出。

◆◇11月25日,呂承溪校長因患肝癌,醫治無效,與世長辭。呂校長的去世是新洲教育界的重大損失,全校師生無比悲慟。27日,呂承溪同志追悼大會隆重舉行,縣委副書記馮一發、副縣長李鴻等縣領導出席追悼會。縣教會主任金道炎致悼詞。縣委、縣政府、部分科局、縣教委、縣屬學校、鄉鎮教委及呂校長生前友好獻了花圈。追悼會後全校師生一千多人列隊為呂校長送行,送行的隊伍沿新洲大道排列,長約2公里。殯儀車緩緩而行,至殯葬館將遺體火化。

◆◇12月,王乾林同志任新洲一中代理校長。

◆◇1月,黨總書記黃昌明同志當選中共新洲縣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並當選為新洲縣出席武漢市黨的第七次大會代表,先後出席兩級黨代會。

◆◇2月,郭隆道老師當選新洲縣第四屆政協副主席,參加政協會議。龍旭初老師當選新洲縣第十屆人大常委,出席縣十屆人大第一次會議。

◆◇4月27日,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王乾林同志任新洲一中校長、張有德同志任副校長。

◆◇8月,於文期同志任副校級調研員。

◆◇12月,副校長曾遠東同志調離。

◆◇3月,商幼康同志出任副校長。

◆◇3月,縣成立“共建文明學校”領導小組,18日“共建新洲一中”領導小組成員副縣長任天健、教委主任金道炎、縣財政局長朱世斌等同志來校調研,與學校領導研討共建方案和措施,對學校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

◆◇6月24日,組織全校師生參觀本校歷時四個月,精心籌辦的“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慶祝建黨七十周年圖片展覽”。展覽史料豐富,內容翔實,再現了我黨的輝煌歷程,觀後師生深受教育。

◆◇7月7--9日,新洲縣暴雨成災,農田一片汪洋,舉水河洪峰洶湧,水位接近堤面,隨時都有決堤危險,人民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學校奉命組成突擊隊,加入防汛大軍,晝夜堅守在大堤上,奮力搶險。與此同時,接縣委、縣政府命令,作好搶險部隊駐紮學校的一切準備,學校立即抽調精幹人員組成專班,負責安排住宿、膳食、起暖、安全等各項工作。10日凌晨,舟橋部隊抵達城關進駐學校,受到師生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11日晚,市縣領導來校慰問抗洪搶險官兵。經軍民連續奮戰,終於戰勝洪峰,保住了大堤。此次抗洪搶險譜寫了一曲軍民魚水情,血濃於水的讚歌。

◆◇8月,試行招生改革,對高一新生實行面試。

◆◇7月,副校長陳杰同志離職休養。

◆◇7月,副校長陳杰同志離職休養。

◆◇9月,副校長晏洪至同志調出。

◆◇12月,王乾林同志任新洲一中代理校長。

◆◇8月,於文期同志任副校級調研員。

◆◇12月,副校長曾遠東同志調離。

◆◇3月,商幼康同志出任副校長。

◆◇元月28日,新洲一中離退休工作協會成立,校長王乾林任理事長,退休老教師朱煜華同志任副理事長,李繼良同志任秘書長。縣教委休乾科劉校華科長到會祝賀並講話。

◆◇2月,副校長商幼康同志調任縣教委副主任。

◆◇3月8日,學校團委、政教處組織青年教師開展“學雷鋒奉獻日”活動。地點:邾城市場。活動內容:“家電維修”“自修考試疑難解答”“親職教育諮詢”等。參加此次活動的青年教師達40餘人。

◆◇4月,肖慶春同志出任副校長。

◆◇7月,黃況南同志出任副校長。

◆◇8月18日,新洲一中“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與實踐研討班”成立,此舉開闢了培養青年教師的新途徑。學校黨政主要領導在成立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希望研討班全體成員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努力探索,錘鍊自我,爭當教育教學的排頭兵,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躍上新台階。

◆◇11月,黨總支書記黃昌明同志當選中共新洲縣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共新洲縣委委員,同時被選為出席武漢市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的代表。

◆◇2月,縣長汪厚川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宣布縣委、縣政府作出遷建新洲一中的重大決策。全校師生歡欣鼓舞。

◆◇2月,郭隆道老師當選新洲縣第五屆政協副主席,政協科教文衛委員會主任。

◆◇3月,縣成立新洲一中遷建領導小組,李鴻同志任組長。

◆◇6月8日,遷建新洲一中工程在新址朱文昌奠基,並舉行奠基典禮大會。縣委書記陳和潤、縣長汪厚川等領導出席,武漢大學、武漢市教委、外縣兄弟學校等單位負責人到會祝賀,縣教委負責人、縣屬鄉鎮場黨委書記和鄉鎮教委主任及學校師生參加了大會。會後,武漢大學校長陶德麟教授為學校題詞:“作育英才,服務四化”。

◆◇9月8日,時值教師節前夕,縣長汪厚川率有關領導來校慰問全體教職工,並祝賀學校聯考取得優異成績。

◆◇10月22日,學校召開第四屆四次教代會,審議通過了校長王乾林同志所作題為“新洲一中教育改革和發展目標暨1993??1995年學校工作要點”的工作報告,大會認為這個報告為新洲一中改革和發展繪製出了宏偉藍圖。

◆◇2月,龍旭初老師當選新洲縣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於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2月,分別出席縣人大十二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會議。

◆◇4月,沈順庚老師在工作中有卓越貢獻,獲縣委、縣政府重獎。此後,沈老師將全部獎金捐給學校用於校舍建設。

◆◇5月8日,為推動教育教學改深入發展,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由縣教委組織的“魏書生同志整體改革經驗交流會”。與會教師認真聆聽了魏書生同志的報告,會後各學科組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討論,廣大教師對魏書生同志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的開拓精神表示由衷的欽佩,紛紛表示要象魏書生同志那樣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投身於教育改革實踐,為教育事業多作貢獻,再立新功。會後,魏書生同志為學校題詞??“嚴謹求實,進取創新”。

◆◇8月上旬,學校召開第四屆五次教代會,討論、審議通過了《新洲一中教職工評聘方案》。《方案》規定,學校對教職工實兩級(校級、年級)行聘任制。這一改革方案有效地形成了激勵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學工作。

◆◇8月22日,學校召開校友會,邀請歷屆老領導,老校友三百多人參加會議。與會者暢談了當前發展教育的大好形勢,積極為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獻計獻策。

◆◇9月1日至10日,學校在高一、高二兩個年級開展軍訓活動,副省長韓南鵬同志高度評價了這次軍訓成績。

◆◇9月15日,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由學校組織實施的“新洲縣遷建一中竣工典禮大會”在新校舉行,副省長韓南鵬、副市長李昌祿等省市領導出席會議,武漢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來自武漢、黃岡、鄂州等地兄弟區縣的領導到會祝賀,縣委書記陳和潤、縣長汪厚川出席了會議。會後,副省長韓南鵬為學校題詞??今日桃李芬芳,明天社會棟樑??為進入省重點中學行列而努力。

◆◇10月20至23日,縣委、縣政府主辦“道觀河風景旅遊區開放、報恩寺落成慶典暨招商洽談會” 。根據安排,學校師生接待了來自省內外的賓客計800餘人。22日晚,在學校運動場舉辦了大型娛樂晚會,舞獅、高蹺等具有地方民間色彩的優秀傳統節目異彩紛呈,觀眾達萬餘人。這次活動為新洲區開放開發,招商引資起到了積極作用,擴大了新洲的影響,整個接待工作安全、有序、熱情、周到。在接待工作中新洲一中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紅旗單位。

◆◇12月中旬,市教委來校進行督導大檢查。通過聽課、座談、查看資料,檢查組領導對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元月7日,第五屆教代會召開,總支書記黃昌明同志致開幕詞,校長王乾林同志作工作報告,副校長黃況南同志作提案解答報告。大會討論通過了《新洲一中津貼浮動制實行辦法》和《新洲一中獎勵暫行規定》兩個改革方案。兩個改革方案出台,預示著新洲一中的教育將實現新的突破。

◆◇2月中旬,學校一青年教師的女兒患腦瘤。全校教職工傾注兄弟情,獻愛心送溫暖,為這位青年教師捐資8750元人民幣,供其為身患腦瘤的女兒赴洛陽部隊醫院治療,解決了其所需經費的燃眉之急。

◆◇5月28日上午9時,學校科技大樓奠基,時值天下小雨,縣教委黨委書記舒子松、主任朱懷清、縣建總及學校有關領導冒雨揮鍬,參加了奠基活動。

◆◇8月,黃儉同志、汪光華同志出任副校長。

◆◇5月25日,“羅鄭幫困獎學基金”簽字儀式在學校三樓會議室舉行。出席簽字儀式的有武漢市委副秘書長、原縣委書記陳和潤,副縣長夏清芬,一中老校友羅澤生及夫人郭桂蘭和學校黨政負責人。“羅鄭幫困獎學基金”由羅澤生、郭桂蘭夫婦之子羅銳忍及其好友鄭春海給新洲一中捐贈4萬元人民幣作為基金存入銀行,每年利息獎勵六名品學兼優的特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高中學業。羅、鄭的義舉體現了社會的愛心,深受一中師生欽佩。

◆◇9月,學校自籌經費修建的科技樓竣工啟用,圖書館建築群,學生公寓動工興建。

◆◇10月,學校第五屆第二次教代會召開。會議中心議題是討論《新洲一中(1996?2000年)發展目標規劃》。與會代表發揚主人翁精神,暢所欲言,獻計獻策,提出了許多積極中肯、有利於學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經認真討論。審議通過了《新洲一中1996??2000年發展目標規劃》。“規劃”提出了總體辦學目標??立足武漢,面向全省,走向全國。立足武漢,把學校建成武漢市對外開放的雙文明建設視窗,面向全省,形成高質量,有特色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的辦學模式;走向全國,把學校辦成全國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這次會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描繪了新的藍圖。

◆◇11月14日,青年教師黃儉、趙繼詠、王吉良、李新華、黃世坤、姚文革六位同志首批參加華中師大舉辦的研究生班學習。他們將通過學習,達到碩士研究生專業水平。這是學校為加速青年教師培養,提高青年教師的政治素質和專業知識採取的一項新舉措。

◆◇12月20日,我校教職工發揚救死扶傷和革命人道主義精神,80多人報名參加義務獻血。24日,經體檢合格的13名教職工前往衛校義務獻血。這一行動體現了教職工奉獻社會的精神風貌。

◆◇3月,青年教師集資樓動工興建。

◆◇8月16日,經縣委批准,中共新洲一中總支委員會升格為“中國共產黨新洲縣第一學委員會”。王乾林同志任黨委書記、黃儉同志任副書記、黃況南、張有德、熊新福三同志任委員。

◆◇8月20日,縣人民政府任命黃儉同志為新洲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8月,78歲高齡的退休老教師吳宏忠先生的詩集《晚睛集》正式出版,詩集共收集了150餘首詩作。

◆◇8月,汪光華同志被免去副校長職務。

◆◇9月,圖書館建築群、學生公寓樓投入使用。

◆◇11月,在中共新洲縣委第九次代表大會上,學校黨委書記王乾林同志當選為中共新洲縣委委員。同時被選為新洲縣出席武漢市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

◆◇12月,副校長肖慶春同志當選新洲縣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於1997年12月、1999年3月分別出席縣十三屆人大第一、第二次會議。

◆◇1月,胡秋蘭老師當選武漢市第十屆人大代表,於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的1月,分別出席市十屆人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會議。

◆◇4月,學校開展“拜師學藝”“老帶新”活動。青年教師與老(中)年教師結對開展開“傳幫帶”,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藝術水平的提高。

◆◇6--8月,遵照縣委、縣政府指示,學校組建抗洪搶險突擊隊,日夜防守在堤防險段,有的幹部患病十幾天,仍堅持不下火線,竭盡全力,保護人民財產安全。抗洪搶險工作結束後,學校受到縣委、縣政府、市教育工委、市教委的表彰。

◆◇8月,青年教師集資樓投入使用。

◆◇9月,購置63台電腦,裝備微機室。

◆◇10月,學校開展教學大比武。

◆◇11月,學校在多年摸索、總結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符合學校實際的教育科研操作機制,形成“五為主”(即理論研究與套用研究並行,以重點突破為主;以行動研究為主)民眾性的科研特色。確定以“高中學科素質的研究”為學校中心課題,下設素質教育目標、管理模式、教學模式、教學決策和評價體系等13個子課題,再進一步分解為165個亞子課題,構建成完整的課題網路體系。

◆◇3月,副校長肖慶春同志當選新洲區首屆人大代表,出席區人大會議。 ◆◇3月,胡秋蘭老師當選新洲區首屆政協委員,出席區政協會議。

◆◇24日?27日,武漢市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團來我校督導評估,其內容有:聽取校長作自評報告,觀看製作的反映學校多方面工作的電視片,查看校容校貌和反映多項指標的資料,觀看文藝匯報演出等多項展示活動,廣泛聽課。

◆◇在反饋意見會議上,評估團對我校舉“三個面向”之旗,走科研興教之路,務素質教育之實,育自主創新之人的辦學思想,“自主??創新”的教育模式,創造性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高質量的教育教學管理,花園式的校容校貌等等給予了高度評價,獲得了92.53分的高分。同時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處,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區四大家領導桂流貴、黃開峰、任天健、余文祥、吳梅英來校歡迎督導評估團。區委副書記桂流貴、區教委主任朱懷清聽取了反饋意見。

◆◇14日,區委反腐倡廉工作大檢查,學校獲得99分。

◆◇8月,安裝調試雙向教學系統。

◆◇10月20日--28日新洲一中校慶50周年即將舉行。區成立新洲一中校慶50周年領導小組,黃開峰副區長多次來校召開會議,部署籌備事宜,督辦有關工作。此前學校派員分別赴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聯絡校友,成立校友分會,在《湖北日報》刊登校慶啟事,向省內外校友及有關兄弟學校發邀請函。各項準備工作卓有成效。校慶將如期舉行。

◆◇29日,上午,全校師生興高采烈,隆重慶祝新洲一中五十華誕,出席慶祝大會的有市、區領導,學校歷屆老領導、老教師、老校友,被邀請參加的兄弟學校貴賓及在校的全體師生員工。大會由區委書記萬勇主持,區長李上玉致祝辭,武漢市教委主任羅友松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學校文藝宣傳隊表演了精心排練的歌舞節目。武漢市著名表演藝術家張明智、田克兢,沈丹萍等作了精彩演出。大會期間,新洲一中校友會美國分會發來賀電,對母校五十周年校慶表示熱烈的祝賀。下午,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校友分會的代表及歷屆老校友代表參加座談會。校友重逢,備感親切,往事、趣事歷歷在目。他們感謝母校、感謝老師的關懷和培養。為母校幾十年來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而自豪,同時表示,要為母校未來的發展傾心盡力,並向母校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陽邏校區

教學樓 教學樓

2007年,新洲一中陽邏校區竣工。該校區位於陽邏新城的中心萬山腳下,依山傍水,如詩如畫,是求學進修、砥礪品性的理想聖地。占地250畝,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按照國家一類辦學標準配備教學裝備。學校辦學規模為60個教學班,可容納學生3000人。依據發展規劃,陽邏將發展成為6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新洲一中陽邏校區的建成,彌補了該地區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的不足,也為陽邏新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邾城校區和陽邏校區同屬公辦學校,兩者為“一校兩區,一體兩翼”;兩校教育資源共享:財力上統一調配,師資上統一分配,教學上統一指揮。

新洲一中2014年聯考過600分196人,居武漢市前三強,過重點線人數首破810大關,位居武漢市第一。

兩校區總面積450畝,教學班過百個,在校學生7000多人,是武漢及湖北高中教育的航母。

陽邏校區校貌

學校大門 學校大門
行政樓-學術報告廳 行政樓-學術報告廳
大草坪 建築為宿舍群 大草坪 建築為宿舍群
圖書館 圖書館

所授榮譽

湖北省綜合辦學水平示範學校

湖北省文明單位(1998年12月)

湖北省中國小德育先進單位(1995年12月)

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實驗學校

湖北省教科研50強

湖北省學校教代會工作優秀單位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範教育部重點課題〈網路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優勢互補研究〉實驗學校(2004年)

湖北省綠化先進單位(2007年2月)

湖北省招飛工作一等獎

湖北省民航招飛工作三等獎

武漢市示範示範學校

武漢市文明單位

武漢市德育建設先進集體

武漢市對外開放學校

武漢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武漢市創新教育實驗學校

武漢市“八五”期間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

武漢市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學校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小教師校本研修及其區域協作機制研究》實驗學校(2005年)

武漢市普通高級中學優秀數學教研組(2006年10月)

武漢市普通高級中學數學學科基地(2006年)

武漢市普通高級中學優秀物理教研組(2006年10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