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總量經濟學

新古典總量經濟學

新古典總量經濟學(the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NCM或NC),又稱作“新古典主義”、“貨幣主義Ⅱ”,是20世紀70年代由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發展演化而來的一個經濟學流派。

基本信息

簡介

新古典總量經濟學遵循古典經濟學的傳統,相信市場力量的有效性;認為如果讓市場機制自發地發揮作用,就可以解決失業、衰退等一系列巨觀經濟問題。

命題

具體來說,新古典總量經濟學一般都接受以下四個命題:

(1) 私人經濟是可以自身穩定的;

(2) 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

(3) 貨幣在短期也是中性的;

(4) 凱恩斯主義積極干預的經濟政策是有害的。

第三個命題意味著,新古典總量經濟學家認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線也不存在。這是貨幣主義Ⅰ與貨幣主義Ⅱ的主要區別。

新古典總量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有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貨幣主義”大師米爾頓·弗里德曼,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盧卡斯。

目前,新古典總量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一起並列為西方主流經濟學派中的兩大流派。

目前普遍接受的新古典總量經濟學的教科書為哈佛大學的Robert Barro編寫的總量經濟學,MIT Press。機械工業出版社有中譯本。為了深刻理解新古典總量經濟學的微觀邏輯,作者在前兩章著重討論了微觀經濟中的無差異曲線、生產函式,用預算約束來表示財富效應和跨期替代效應。本書的微觀個體均服從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論”假說,也即個人的預算約束的資金來源分別是總產出(生產函式)、貨幣持有量、債券存款等,等式右邊的購買分別是消費、投資、債券貸款等。隨著討論問題的深入,加入政府、稅收、貨幣與通脹、匯率等逐漸加長此“持久收入”的等式,假設個體以平滑各期的消費來影響巨觀經濟變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