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文學

新千年文學

新千年文化運動是在本原和終極問題被拒斥,真、善、美之價值不斷隕落,人類陷入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並且日益走向極端的21世紀,反思和解救文明病痛的思想啟蒙運動。

新千年文化運動簡介

新千年文化運動它以差異、敞開、包容、通變的精神,廣泛借鑑文明變遷中的經驗教訓,通過向以孔子、柏拉圖、佛陀、基督耶穌為代表的上個軸心時代的差異性復歸,開啟第二軸心時代文明,重新築造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關係。 
新千年文化運動是以21世紀初首先發起於中國的新千年文學運動為先鋒和重心,逐漸帶動全世界思想、藝術、文化、價值領域全面革新,促進東西方融合的一場廣泛而又深刻的歷史性文化變革。
何謂新千年文學與文化?一個軸心:新千年軸心時代;兩翼同體:詩與思;三大方向:新千年文學革新、新千年思想啟蒙、新千年文化復興;四項原則:深度解蔽、精神遊牧、重塑價值、詩意棲居;六個關鍵:世界語境、民族大音、時代心聲、存在之思、兼容博採、別開新宗。
總而言之,藉助新千年文學名號,團結新千年志士同仁,開展新千年思想啟蒙,推動新千年文化復興,築造新軸心時代文明

新千年文學創作實績

媒體出版

《生命的沉思——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精選》(2010年4月出版)

新千年文學第二輯新千年文學第二輯
 《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說精選》(08年10月出版)
新千年文學第一輯新千年文學第一輯
理論專著

廿一行:《走向新千年軸心時代的文學與文化》(30萬字)
儒帥哲師:《新千年文學批評:小說中思與詩對存在的召喚》(25萬字)
儒帥哲師:《遊牧詩學:小說的文學譜系與意義》(20萬字)。
廿一行:《精神遊牧與詩意棲居——王小波藝術詩學十論》(22萬字)

長篇小說

廿一行:《在世界與人生之外》(30萬字)
海汐子:《二步曲》(20萬字)
花枝展:《我的存在》(10萬字)
青騎士:《新鮮的鮭魚》(50萬字)
儒帥哲師:《世界黑夜貧困時代四部曲》(72萬字)

新千年文學的核心理念

1、 新千年文學的內涵

新千年文學運動是21世紀初期發起於中國的一場面向價值虛無與生存異化的世界黑夜貧困時代大語境,要求思想啟蒙和民族文藝復興的自覺性文學革新運動。它是人類新軸心時代文化轉型賦予中國的神聖使命,是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新千年文學以介入時代、健全人性、融會貫通、靈活多樣的精神關注我們的世界、歷史與人生。在存在之思中進行深度解蔽,並經過精神遊牧,最終築造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和諧一體的詩意棲居。 
新千年文學運動是新千年文化運動的先鋒和重心,它以文學特別是小說為中心,力圖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思想、藝術、文化、價值領域的全面革新,引領人類文明第二軸心時代的到來。

2、 新千年文學的宗旨

新千年文學要做的就是,主要依靠真正體驗到價值虛無和生存異化的時代大語境,理解新千年文學深度解蔽貧困時代、關注現代人的生命存在和自由、構築精神還鄉和詩意棲居道路的文藝追求,並致力於新千年文學創作、新千年文化啟蒙、新軸心時代建構和民族文藝復興的創作者,團結一切支持、贊同新千年文化運動的開明人士,兼容包並各種生命意識覺醒的個性化文學,共同與一切脫離時代精神、虛假關懷現實、生命價值淪喪、審美趣味低下的病態的非人的文學做鬥爭,創建一種關注人的存在、表達人的體驗、拓展人的自由、重塑人的價值、憧憬人的理想的健康的真人的文學,以解蔽時代、啟蒙人心、挽救孩子、樹立新人、影響未來、創造文化、振興民族,引領新的軸心時代。

3、新千年文化與新軸心時代

新千年文化是欲將聯結著新軸心時代的文化。德國思想家雅斯貝爾斯在二十世紀中期預言,人類即將出現一個與孔子、釋迦牟尼、柏拉圖、基督耶穌為代表的第一個軸心時代相對應的思想文化的新軸心時代。新軸心時代是要在文藝復興以來人性解放的基礎上,破除科技、理性、權力話語等新型上帝的精神異化和變相統治,開闢一個生命解放,心性澄明,人與神聖、世界、萬物、社會、文明、自身和諧共存的真正自由的時代。新千年文化既不是要全盤西化,也不是以東方取代西方,而是倡導東西方的互補融合。新千年文化即不遺棄傳統,也不厚古薄今,而是立足時代精神,廣泛借鑑一切思想、文化、藝術資源,迎接一個天人合一、社會和諧、精神超越、心靈自由、詩意棲居成為主題的新軸心時代。

4、新千年文學十大關鍵字

新千年文學的十大關鍵字是:世界語境、民族大音、重塑價值、時代心聲、深度解蔽、存在之思、精神遊牧、詩意棲居、兼容博採、別開新宗。其中,深度解蔽、重塑價值、精神遊牧、詩意棲居,將可能成為新千年文學最引人注目的標誌。
深度解蔽取代傳統的批判現實主義,以適應現代社會和人心迷宮般的複雜結構,文學更加注重穿透式求真而非簡單的外部寫實;精神遊牧是一種新型的浪漫主義,它是主體自我精神解放,反抗社會異化和編碼的生活美學。深度解蔽是新千年文學介入時代的歷史責任,深度解蔽的目的是為了重塑人類的精神價值。精神遊牧是新千年文學實現個體解放的重要途徑,精神遊牧是個體走向詩意棲居的前提準備。只有在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中,才能實現詩意安居。

5、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融合

新千年文學是融合、承揚現代主義文學的揭病與求索精神,及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解域與自由精神,並力爭有所突破和超越的文學。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表現和克服虛無主義與生存異化的主題依然是新千年文學最重要的文學目標。虛無主義使得人的生命存在漂泊無根,慘遭放逐;生存異化使得人的存在自由被漠視扭曲,甚至徹底遺忘。因此,解除存在遮蔽、尋找存在之根、追求存在自由成為新千年文學核心的創作使命。新千年文學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一樣,乃是一股泛存在主義的創作潮流。新千年文學融合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表現及克服價值虛無與生存異化的文學精神,廣泛借鑑一切優秀的文學思想和手法,力爭以更寬廣高遠的視域,更切實可行的方法啟迪現代人的心靈,解救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改變現代人的生活,創造詩意自由的棲居。

6、新千年文學與精神啟蒙

新千年文學是“一切為了人,一切為了人生”的文學。它關注的是人類文明的升華與個體的精神超越的問題。文學終究是人學,它要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世界與人生?在今天,很多人都迷失在理想的、高尚的、健康的世界與人生之外。在這個遺忘本真的時代,人們把世界、自然、情感、物質、名利統統當成要征服和追逐的對象。於是異化開始了,自由喪失了,精神愈加貧困、心靈愈加孤獨。在今天,許多人都漂流在詩意的、自由的、充滿愛的世界與人生之外。人類正置身於一個思想盲目、精神貧困、遺忘存在、自我中心的新蒙昧時代。我們的時代,正呼喚一種解除時代和人心遮蔽的新型精神啟蒙。新千年文學就是要完成一次新的精神洗禮和人文啟蒙,還我們一個真實的、高貴的、和諧的、美妙的世界與人生。

7、新千年文學與文化復興

新千年文學應該廣泛涵蓋小說、詩歌、散文、文藝理論等多個文學領域,而尤其以小說為主戰場,這是因為小說相對於其它文體具備了特殊的生動性、綜合性、廣博性、細微性等適應我們這個複雜時代的優勢。新千年文學決不僅僅局限於文學自身,它當以文學為先鋒,帶動整個文化、藝術、人類精神的全面復興;新千年文學並非一種簡單的時間性劃分,它意欲引喚、招呼一個人類思想、文化涅盤新生、重獲輝煌的新軸心時代。新千年文學率先在中國顯現,乃是因為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經具備了借鑑西方文化資源,並整合深厚的文化傳統的特殊能力。在西方思想文化走向沒落和終結的今天,以新千年文學為先鋒的新千年文化運動應該努力成為類似西方文藝復興運動那樣的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文藝、思想復興的劃時代性精神變革。

8、新千年文化的歷史使命

第一軸心時代的文明思維更趨近形上學的中心化。無論東西方都首先形成了以超驗之域為中心的軸心文明,例如儒家的天道,佛教的輪迴,柏拉圖的理念論,基督教的上帝。然而,對這種中心化思維的拘泥和僵化理解,難免會導致文明在偏執和變質中生病。生病的文明通過轉換知識型進行自我療救和糾偏,同時卻陷入另一種形上學的偏執。於是,從超驗中心主義到理性中心主義、科學中心主義、經驗中心主義、權力中心主義、物質中心主義、感性中心主義、身體中心主義,中心化思維漸漸窮盡了所有內部替換的可能性,終於進入了反面的極端,即摧毀一切中心,同時陷入虛無主義、相對主義的價值混亂時期。物極必反,當上個軸心時代文明窮盡了所有的知識型變奏形式,便會死而復生,走向新的軸心時代。新千年軸心時代文化應該以敞開的、變化的、差異性思維替代惟一的、僵化的、中心性的形上學思維。

9、新千年文學的主要先驅者

莎士比亞——上帝死後的人性悲劇;曹雪芹——生存的幻夢與精神的頓悟;荷爾德林——尋找神聖、本原和心靈棲居;陀思妥耶夫斯基——棄神時代的罪惡與救贖;王爾德——以唯美主義對抗世俗;魯迅——思想鬥士和對末人的批判;里爾克——神聖精神與美妙事情的歌者;普魯斯特——永恆的存在之詩;喬伊斯——漂泊無根和精神癱瘓的現代人;卡夫卡——表現生存的異化、孤獨和夢魘;加謬——以大寫的人對抗荒誕;貝克特——精神世界的悲劇與拯救;博爾赫斯——冥思存在的多種可能性;納博科夫——締造遊戲、象徵與節日的藝術空間;馬爾克斯——探尋民族存在與覺醒的史詩;川端康成——在審美烏托邦中棲居;卡爾維諾——用童心創建詩意棲居;昆德拉——勘探存在與深度解蔽;艾特瑪托夫——人類墮落與末世災難的寓言;艾柯——對歷史、話語和中心的解構;王小波——反抗規訓與精神遊牧。

10、新千年文學的核心力量

目前,新千年文學的核心力量主要是一批團結在北大中文論壇上的文學創作者。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版倡導多元共存,強調堅守文學的精神品格,歡迎關注時代精神,深度解蔽,探尋正面價值,追求崇高精神與超越精神,築造人類精神家園的建設性文學;歡迎返歸小說藝術本身的思性與詩意文字。 
經過近三年的發展壯大,新千年文學已經聚集了一批有實力的核心作者,以及國內外大量真正熱愛嚴肅文學的讀者,共同築造純文學家園,建設中文小說全球第一論壇。
2008年10月《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說精選》的出版成為中國文學走向新生的標誌性事件。同年12月“文學長征——新千年文學全國高校巡迴演講”活動在浙江的率先開展拉開了新千年文學革新的帷幕。新千年文學這一符合時代潮流,歷史規律和文學自身發展需要的革新運動正以星火燎原之勢悄悄在中華大地上興起和傳播。

上帝之死與貧困時代大語境下的新千年文學

1、世界黑夜貧困時代的文學旅程

二十世紀,人類社會真正地進入了海德格爾所說的“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世界黑夜”和“貧困時代”自從文藝復興就已開始了它的歷程。“世界黑夜”完成的標誌是十九世紀末“上帝之死”,信仰崩潰,價值危機導致的虛無主義;“貧困時代”完成的標誌是二十世紀後半期“人之死”,生存異化,主體消亡導致的精神貧乏。“上帝之死”和“人之死”的完成造成了“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即是歸屬於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的文學。
笛卡爾宣告“我思故我在”。我思,於是理性出現了,主體出現了,對象化出現了,人從世界之中超離出來,世界在人的眼中成為圖象,上帝所代表的超感性世界、至善、必然性、信仰、仁愛被插上了沉痛的第一刀。莎士比亞、盧梭、夏多布里昂、華茲華斯、荷爾德林、雨果、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都是反思這一貧困時代的藝術家。他們在對現代文明沉痛的失望中,找尋自然、回歸、異域、神性,諸種解救的希望。而到20世紀,貧困時代終於達到夜半,夜到夜半也即最大的時代貧困。艾略特首先把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喻比成荒原;里爾克揭示了貧困時代的深淵;喬伊斯發現了現代人靈魂的漂泊;特拉克爾道出了大地上的異鄉人。然後卡夫卡敘說了荒誕,加謬既描述了以冷漠對抗荒誕的局外人,又高揚了反抗命運的西西弗斯精神。這時期,海明威寫出了時代的迷惘和人的抗爭,貝克特道出了我們在等待一個戈多。然而臨至20世紀後半業,反抗消失了,連戈多也不再等待,迷惘變成了垮掉,身體裡的牢獄和野狗被畸形地釋放,一切陷入後現代廢墟上的自我放逐和虛假歡狂。垮掉一代的嚎叫,黑色幽默的絕望乃是貧困時代夜到夜半的表征。

2、中國現代文學的百年歷程

與此同時,20世紀的中國,也在經歷著一個苦難深重的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先是西方殖民主義侵略,國家危難、西學湧入,傳統被割斷,古老的信仰泯滅。天道和聖人為代表的人倫價值體系被遺棄,加上戰亂頻仍,統治殘暴,生命存在受到巨大的威脅。世界和命運便在人的眼中變得詭秘而不可把握,一切都變得荒誕無常,人終於在對世界和命運的逃避、冷漠、無知、苟安、自欺欺人中日益貧困下去,成為尼采所痛斥的缺乏生命意志不敢承擔命運得過且過的末人。魯迅在這一時代即承揚了尼采的超人般的戰鬥精神,一個也不寬恕地對愚弱的民眾進行了無情的批判。這一時期也曾有郁達夫、沈從文這樣的作家深切地親近過生命的存在,然而終於在失意中演變為沉淪、痛苦、放逐和逃避。
此後,中國文學、思想、文化曾長久地迷失在歷史政治的邏各斯話語中,淹沒於社會權力的規訓中,文學、思想、文化成了邏各斯話語權力的傳播載體和工具,人的精神陷入了某種政治性上帝的虛妄之中。而當這種唯一性政治話語崩塌之後,中國文學又一再地陷入感傷、懷疑、拆解一切、徹底虛無主義的泥淖,陷入先鋒實驗、形式主義、敘事圈套諸多缺乏實質性精神探索的浮華之途,甚至陷入以余華、殘雪為代表的病弱生命意志的苟活偷安、知足自賞、自我欺騙的虛假歡狂。他們在客觀上註明了貧困時代深淵深處的標誌,然而卻缺乏應有的魯迅式的清醒和批判。近年來,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思想、價值觀念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崛起、西方思想的二次輸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物慾膨脹、人性異化、科技崇拜、工具理性成為社會中的突出現像,以致浮躁膚淺、媚俗矯情、消費主義的寫作大行其是;後現代思潮在解構一切,反抗規訓和邏各斯的同時,也把身體中的野狗和牢獄當成權利和自由釋放,於是欲望寫作、美女作家亦紛紛粉墨登場;同時,小資寫作和80後也在孤獨、空虛、迷茫、感傷、甚至頹廢中重新注釋了貧困時代在世界黑夜中的貧困。

3、新千年文學在中國產生的必然性

幸運的是,在新千年的21世紀,世界黑夜終於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曙光。新千年乃是一個東西方思想交匯融合的時代。這種交匯融合已由尼采、海德格爾以及他們的繼承者們對西方思想的總結作好了準備。特別是海德格爾的思想已經由中國學者們的引入、闡發、與傳統文化的比較研究,成為聯結東西方思想的橋樑。在今天,我們經由尼采、海德格爾,回歸希臘、回歸東方,決不僅僅是一種短暫的文化研究的興之所至。而是在潛移默化地回歸一個偉大的傳統,是向著兩千五百年前的第一個人類軸心時代的偉大回歸。荷爾德林、里爾克以詩歌的形式較早地思索了時代的貧困並探尋拯救之途。尼采、海德格爾以哲學的沉思最全面深刻地解蔽了世界黑夜時代並指出了兩條不同的通往自由的拯救之途。
然而,詩歌受音韻、篇幅、隱喻性的限制難以明晰透徹地展示寵雜的思想;哲學由於其深奧難懂而不易於對大眾的傳播和接受;於是,驅散世界黑夜、喚醒貧困時代的人們這一歷史性的天命便責無旁貸地落到了小說身上。小說相比於詩歌和哲學,具備巨大的綜合性、百科全書式優勢。它能夠更全面深入、更平易近人、更情境化、更趣味性地在詩與思的結合中描繪、解蔽貧困時代的黑夜境遇,描繪和顯示戰勝超脫時代貧困的生存方式。21世紀的文學仍是“上帝之死”和“貧困時代”大語境規定下的文學,因此,融合東西方思想、復興古典傳統、重新建構、尋回人、築造詩意棲居、開啟新軸心時代的偉大任務便義不容辭地成為新千年文學的歷史性天命。
在新千年的時代,西方思想已從盛極之時走向了衰落的反面。西方精神陷入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尼采及其繼承者們宣告了西方思想的解體。許多西方思想家開始向東方尋求拯救的出路。然而,西方思想的沒落並不意味著將有一個東方的時代到來,而只能說意味著一個東西方真正融合的時代不可避免地將要到來了。這種融合的必然性基於一種共同的貧困,這共同的貧困把中國擲入世界黑夜的大時代語境中去。在今天西方已夜到夜半,難於自拔,東方也在被牽引著一步步滑向深淵的時刻,時代向世界特別是中國人召喚著詩與思。因為中國恰恰有著幾乎被我們遺忘的深厚的詩與思的傳統,並且有著許多年來對西方的廣泛學習、研究和理解。因此,在西方開始走出家園尋找希望的時候,中國人卻可以滿懷希望地返回家鄉,重建家園,並且給世界注入一種新的活力了。因此,中國文學一旦覺醒,便最有希望承擔詩與思的歷史天命。

新千年文學——一場新型的啟蒙運動

1、新千年文學與八十後青春文學的區別

已然提出並正在實踐新千年文學理念的,是一批當代中國的年輕人。因此,很多人首先關心的一個問題便是,新千年文學與前面幾年風行的八十後青春文學有什麼不同。新千年文學自然與八十後青春文學不同,但我們並不反對青春文學,因為青春文學的迷惘感傷畢竟是年青一代面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感受。我們也並不反對通俗文學本身,每個時代都會有通俗文學,通俗文學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青春文學、通俗文學與純文學應該是並行不悖的。我們只區分高貴與低俗的文學,我們擁護無論是純文學、青春文學還是通俗文學中高雅的部分,反對無論是純文學、青春文學還是通俗文學中低俗的部分。我們尤其反對的是沒有深刻的思想探索,又缺乏真正的美學追求的沒落文學打著純文學、正統文學的幌子,阻礙中國新文學、新文化的發展。
每個時代的作家有每個時代需要關注的主題和生活經驗。成就不在於選取了什麼樣的主題,反映了什麼樣的經驗,而在於挖掘得夠不夠深,格調夠不夠高貴。分歧不在於大家有著不同的主題和經驗,而在於老一代隔膜於時代精神卻又不允許與其文學觀念不同的年輕一代的探索者登上舞台;問題的真正的核心乃在於老一代中的大多數不是真正的作家,而是特殊時代誕生的思想貧血、趣味低下的文學暴發戶或者奇淫技巧、缺乏人文關懷的文字工匠。有人可能要說,老一代支持過和他們思想不同的年青人,他們提攜過八十後青春文學。那是因為,老一代只是把其當成孩子的文學玩具來看待,“八十後進入了市場,卻沒有進入文壇。”然而,問題的本質又絕不是所謂新老一代人的觀念之爭。老一代人中不是沒有真正的文學家,而是遭到了所謂正統文壇殘酷的壓制、邊緣化和淹沒。海子和王小波便是其中的典範,他們生前默默無聞,死後才被允許成為無害的偶像。然而,若有新的青年探索者沿著海子和王小波開闢的精神道路繼續前進,仍會受到他們的壓制。問題的本質乃是高貴與低俗的戰爭!

2、反抗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

那么,文學今天所面臨的時代主題和生活經驗是什麼呢?最簡單的說便是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二十世紀以來,思想界不斷關注的上帝之死與價值之死、人之死與自由之死、真實之死與存在之死,其實都是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的表現。人的心靈被遮蔽,失去了存在的本真。而整個現代主義文學與作為其延續的後現代主義文學,都是解除存在遮蔽、尋找存在之根、追求存在自由的泛存在主義文學。面對一個如此複雜難解,精神貧困的時代,文學必須向深度解蔽、勘探存在、重塑價值、精神遊牧、詩意棲居、詩與思的結合、百科全書化努力。隨著全球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性大語境之中,然而中國的文學卻與世界文學的精神追求相距甚遠。時代向我們呼喚一種新的走向世界、走向現代、走向高貴的文學。許多人已經開始為之艱苦地努力。
我們把它命名為“新千年文學”,希望它能夠在人類新的千年開啟一個思想、文化的新軸心時代。因此,新千年文學又聯結著新千年文化運動。新千年文化運動應該像西方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那樣,成為一場全面的、影響世界、變革人類精神的大文化運動。新千年文學是這場文化運動的先鋒,它是一股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創作潮流,而非嚴格的文學流派。新千年文學的作者們求同存異,一起反對思想貧血、趣味低下的沒落文學,締造健康、充盈、建設性的新文學,推動中國文學向世界化、現代化的本質性飛越。但我們還只是剛剛起步,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新千年文學的多樣化建設中來,也許將需要幾代人的持續努力。

3、21世紀的新啟蒙

虛無主義、生存異化的貧困時代使得現代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生活於世界與人生之外。大多數人束縛在現實人生的牢籠里,上學、工作、買房、結婚、生兒育女、看電視、讀報紙、打牌、旅遊、求醫治病、買養老保險……按部就班地生活,從來不知道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世界。另一些人沉淪入感官王國的深淵,醉生夢死、腐化墮落、像野獸一樣縱慾,至死不知道還有一種屬於人的、高貴的人生。少部分人自閉於狹小的天地,不問世事,自娛自樂或自怨自艾,像籠鳥一樣生活,不肯介入外面的複雜世界。也有被關於成功、發財的各種超真實神話欺騙,漂浮在夢幻中的許多人,他們堅信自己是火箭和飛機,一輩子憧憬雲上或外星的生活。最後是我們這些漂泊的精神冒險者,被形形色色的現代人所嘲笑、拒絕和阻礙,無法介入現實的世界與人生。
在這個棄絕神聖的時代,人們以權欲為追求,以低俗為本性,以利益為理智,於是戰爭與掠奪不斷上演,人的精神退化成猿猴和蟲豸,超真實把人生變成滑稽劇。在今天,全人類都迷失在理想的,高尚的、健康的世界與人生之外。在這個遺忘本真的時代,人們把世界、自然、情感、物質、名利統統當成要征服和追逐的對象。於是異化開始了,自由喪失了,精神愈加貧困、心靈愈加孤獨。在今天,每個人都漂流在詩意的、自由的、充滿愛的世界與人生之外。今天的世人,生活在一個思想貧乏卻自以為掌握真理的新蒙昧時代。我們的時代,正呼喚一種解除時代和人心之遮蔽的新型的精神啟蒙。文學終究是人學,它要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世界與人生?是要一個低俗的、獸慾的、庸常的、封閉的世界與人生,還是要一個高貴的、真人的、詩性的、開放的世界與人生?今天,必須有人率先勇敢地撥亂反正,改造我們的世界與人生。我們今天的新千年文學仍然是改造人、為人生的文學。新千年文學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內部的事件,它與每一個現代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總之,介入貧困時代,參與文化歷史,關注生命時空,這就是新千年文學21世紀的新啟蒙。

新軸心時代與新千年文化復興

1.詩意棲居的和諧一體性

詩意棲居是新千年文學啟蒙的最高追求。詩意棲居絕不應該被理解為一種小資化的生活情調。它既不是追求優雅和娛樂,也不是讓每個人都讀詩和作詩。詩意棲居意味著擁抱存在而棲居。那么,存在是一種什麼樣的立場呢?存在拒絕任何一種本位主義立場,拒絕天空立場、大地立場、人類立場、諸神立場。存在聯結天、地、人、神四種維度,但不把四者中的任何一個放大成形上學,也不離棄任何一個造成虛無主義。作為詩意棲居的存在使人類既不自傲,也不自卑,虛懷而泰然地找到自身在世界、歷史與人生中應該居有的位置。(用海德格爾的意思來說,便是作為終有一死的有限的人,傾聽天命,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面向諸神的駐留,側身眾生之間,與萬物同在,和諧一體地共居,實現自己在世界、歷史與人生中應有的意義。)
詩意棲居不是首先蓋一座現實的或精神的房子,然後一勞永逸地居住進去。而是不斷追求一種完滿生命和心靈境界的過程,即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詩意棲居是對形上學和虛無主義的克服,即不以某一本位主義眼光去否定或設定其它領域的價值,而是和諧共存,互成本質。這種最廣大的和諧一體性的實現正是一個新軸心時代文明誕生的標誌。因此,新千年思想啟蒙的最終目的和歷史使命就是要催生一個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和諧一體的新千年軸心時代。

2.新千年軸心時代文明

沒有任何一種文明能夠永恆無誤地指導世界與人生。文明難免會在僵化、變質和偏執中生病。生病的文明會通過轉換知識型進行自我療救,直到窮盡了所有的知識型變奏模式,便會死而復生,走向新的軸心時代,重新開始生、老、病、死、復生的循環。軸心時代涉及到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關係的和諧一體性問題。軸心時代的形成、發展、沒落、崩潰即是對這種和諧一體性的追求、保持、毀壞和喪失的過程。新軸心時代是對上個軸心時代的差異性復歸。
人類文明是由豐富多彩的文化來構成的。新千年思想啟蒙正是新千年文化運動的先鋒,新千年思想啟蒙要帶動整個人類文化領域的全面復興。通過新千年文化復興,開創新千年軸心時代文明。新千年軸心時代是與德國哲學家亞斯貝爾斯所說的上一個千年軸心時代,即以孔子、老子、佛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耶穌等為代表的時代遙相呼應的。作為上個千年軸心時代文明的開創者,他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式探求了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問題。新千年文化復興便是要借鑑他們這種開放、廣闊、深邃的眼光,以和而不同的方式介入價值混亂的時代,建築新的和諧一體性關係。這就是軸心時代的差異性復歸。
新千年軸心時代並非是要把人類的思想和生活回復到孔子、佛陀、亞里士多德、耶穌等人所奠定的時代去,並非是要原封不動地恢復和照搬這些古聖先賢的思想。因為時代環境已經發生了大不同,完全回復到過往,向已逝文明看齊只能是一種團隊精神倒退。軸心時代最初成形的時候總是竭力避免形上學和虛無主義,然而終究難以避免地走向教條化和懷疑論。第一軸心時代就是這樣從和諧一體性中逐漸陷入神性教條、人類中心、集體瘋狂、理性萬能、商品至上、欲望萬歲……一系列的形上學和虛無主義之中的。而新軸心時代是要在文藝復興以來人性解放的基礎上,破除科技、理性、權力話語、大眾媒體等等新式形上學體系和工具的精神異化和變相統治,同時警惕各種虛無主義思想,開闢一個生命解放,心性澄明,人與神性、世界、萬物、社會、文明、自身和諧共存的真正自由的時代。

3.實質性的新千年文化復興

所謂文化復興,包括恢復與振興兩層含義。恢復並不是文化復辟和復古,而是要恢復和借鑑經典傳統之文化精神;振興並不是形形色色文化熱製造的媚雅式的熱鬧,而是要通過思想的本質性變革與升華創造新的文明輝煌。文化復興並非各種各樣文化的簡單復甦,並非無分別地把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一股腦地推銷給大眾。所謂“國學熱”、“京劇熱”、“出書熱”只不過是一種眩人眼目的假文化復興。新千年文化對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和諧一體的新千年軸心時代的追求使其真正成為一次實質性的文化復興。當然,“國學熱”、“京劇熱”之類也可以成為文化復興的一部分,但若在它們之上不產生本質性的文化變革和飛越,是不能夠稱為真正的文化復興的。
文化復興的另一特徵是全面性。新千年文學應該廣泛涵蓋小說、詩歌、散文、文藝理論等多個文學領域。但又絕不僅僅局限於文學自身,它應當以文學為先鋒,帶動整個文化、藝術、人類精神的全面復興。注意新千年文化的六個關鍵字:世界語境、民族大音、時代心聲、存在之思、兼容博採、別開新宗。
新千年文化是多元共存,兼容並包的文化,但並不意味著她是不分好壞,縱容包庇的文化。任何事情都是有前提,講條件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是不存在的。多元共存,兼容包並是要分清前提和對象的,即必須是符合真善美的好的事物。如果對假醜惡的壞的事物也去相和包容,那就成了姑息包庇,不辨是非。新千年文化應該努力以中正能容的精神占據文化界主流。每個時代必有主流思想,不可能實現絕對的均等。關鍵是中正能容的思想還是迷誤偏激的思想成為主流。

新千年文學的精神品質和藝術內涵

1、新千年文學的源起和目標

“新千年文學”這一稱呼是廿一行和儒帥哲師2006年在偶然的討論中命名的。後來又將這面旗幟拓展到新千年文學啟蒙、新千年文化復興、新千年軸心時代等各個方面。這些命名與卡爾維諾的《新千年文學備忘錄》無關,因為此譯名是在2009年才出現的,原來是譯作《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並非進入二○○○年後的人類文化就叫新千年文化,新千年文化意味著開啟和歸屬於新千年軸心時代的文化。強呼之曰“文化”,其實並非單純的中性的文化,而是本原性的沉思和拯救式的介入。總而言之,藉助新千年文學名號,團結新千年志士同仁,開展新千年思想啟蒙,推動新千年文化復興,築造新軸心時代文明。

2、新千年文學的時代背景

新千年文學是意圖反映、探思、解救精神貧困的世界黑夜時代的文學。從世俗的社會、異化的社會,到技術的社會、規訓的社會,直到符號的社會、超真實的社會,這一時代見證了神聖、人性、真域不斷瓦解、死亡,終於走向消失的歷程。上帝之死、價值之死、人之死、自由之死、差異之死、真實之死、自然之死構成了新千年文學必須面對的時代性大語境。

3、詩與思結合的創作理念

詩與思是新千年文學最基本的文學理念。詩與思聯結著存在。文學達乎存在,必然有所思,並且顯露出某種詩意。沒有思入存在的作品必然遠離真正的詩意,成為虛偽的、媚俗的、非真的、膚淺的故事。文學可能對詩性和思性各有偏重。如何做到詩與思的較好結合,是新千年文學的作家需要努力追尋的目標。在世界黑夜貧困時代的大文化語境中,文學的思性顯得尤為寶貴和首要,沒有存在之思,文學就不可能深度解蔽,不可能有精神遊牧,不可能走向詩意棲居。

4、新千年文學的歷史譜系

新千年文學的誕生並非是偶然的發明創造,它有其傳承發展的譜系可尋。文藝復興把人類從中世紀的上帝中心主義時代帶入了理性文明的人類中心主義時代,同時也開啟了上帝之死、人性墮落的世界黑夜貧困時代最初的旅程。文藝復興是上帝已死,人性解放成為最高價值的文學;古典主義是人慾重新受到約束,道德理性成為最高價值的文學;浪漫主義是啟蒙理想破滅、烏托邦幻想成為最高價值的文學;現實主義是浪漫幻想無力,人道主義介入成為最高價值的文學。二十世紀,人類社會真正地進入了價值虛無和生存異化的世界黑夜時代。現代主義文學是諸多現實理想破滅,心靈求索成為唯一的希望的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是人將遺忘自身,自由覺醒成為緊迫需要的文學。新千年文學廣泛吸取和借鑑前人的思想和藝術經驗,沿著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開闢的道路,為人類尋找心靈的自由、故鄉和安居。今天,無論逃避到古典,還是浪漫主義的烏托邦,或者任何過往和異域的棲居之所,都不可能解決當代的時下的問題。時代召喚著新千年文學,新千年文學正在創造時代。真正的新千年文學作家是被時代使命召喚著的作家,他們不是為個人和家庭簡單地活著,他們有著非如此不可的命運。

5、關注現代人的生命時空

新千年文學是描述、反思和憧憬人在時間與空間中的存在狀態的文學。個人的時間與空間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與棲居;人類的時間與空間構成了整個歷史與世界;超人性的時間與空間聯結著神域與命運;幻想的時間與空間涉及到幸福與災難。精神的時間與空間則穿越和包容所有的時間與空間,並締造新的時空與永恆。當超人性的時空被否棄,個人的時空遭異化,人類的時空被蒙蔽,幻想的時空淪為欲望,文學就有責任締造一方精神的空間,用來審視、反思、澄明我們的世界、歷史與人生,糾正誤入歧途的存在方式,創建新的棲居的可能性。

6、新千年文學革命的本質

新千年文學革命的本質是一場解蔽精神與自甘墮落的對立,是一場心靈探索與麻木遺忘的鬥爭,是高雅品格與低俗趣味的決裂。新千年文學超越流派偏見,文學種類和體裁的高下之爭,新老作家的觀念差異,文人相輕的弊病,擁護任何文學流派,任何文學種類及體裁,任何年齡段的作家,任何一位作者的介入時代、精神求索、品格高雅的創作;反對任何脫離時代、遠離人心、缺乏美學訴求的編造。新千年文學強調對文學質的追求,摒棄對文學類的歧視。

7、新千年文學的寫作要求

新千年文學立求為多層次、多類型、多偏好的客群寫作。新千年文學絕不只生產單一特徵的作品,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雅俗共賞都是新千年文學的寫作要求。新千年文學的作者們將根據自身的氣質,致力於不同的創作追求,滿足不同的讀者群需要。新千年文學並不反對通俗,並不拒斥通俗文學。通俗文學中向來不乏珍品,新千年文學堅決抵制的是庸俗、惡俗和低俗。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去創作和贏獲讀者,啟蒙性、求索性、真誠性、詩意性是新千年文學作家必要堅守的本分。

8、新千年文學的直接目標

新千年文學的直接目標是創造中國未來文學至少三十年的世界性輝煌。從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文學大體以三十年一轉折,十年一突變的規律演變至今。新千年文學將努力繼承建國前三十年的新文學精神傳統,反思建國後三十年文學的荒蕪,借鑑改革開放後三十年文學的經驗教訓,促成中國文學未來三十年拉美文學大爆炸式的崛起和繁榮。

9、新千年文化運動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新千年文化運動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神的繼承和發揚。當下中國的文學環境正與二十世紀初期的情形驚人地相似。文學市場化並非當今時代的最新發明,早在二十世紀初期,文壇即被娛樂、消譴、牟利的鴛鴦蝴蝶派、黑幕小說所占據。當時的小說界片面追求市場價格,把小說降到“俳優下技”的地位,這種情形正與今日的言情、武俠、玄幻、盜墓小說盛行本質無異。與新文化運動時期相比,接受新思想、世界潮流的年青一代同樣與把持文壇的老一代守舊作家衝突嚴重。在20年代初,新文學作家屢斥鴛鴦蝴蝶派、黑幕小說作家為“文丐”、“文娼”、“文妖”。今天的文壇也早已被斥為垃圾。主宰文壇的作家們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降低了作家群體的尊嚴和社會地位,對世界文學沒有做出任何貢獻,反而成為新文學發展的攔路虎和絆腳石。歷史的潮流畢竟勢不可當,有志於新千年文學的作家們請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勝利中汲取信心、經驗和奮鬥的力量。

10、新千年文學與中國現當代文學

新千年文學差異地對待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革新並不是對舊有事物的全盤否定,新千年文學尊重文學的歷史特殊性、鑒思其時代參與性,挖掘其思想普適性,欣賞其藝術永恆性。除了魯迅、王小波兩位具有世界性意義的先驅之外,郁達夫、老舍、巴金、曹禺、蕭紅、廢名、沈從文、汪曾祺、錢鍾書、張愛玲、施蜇存、海子、張承志等等真誠地思考和寫作的作家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鑑的地方。我們要警惕和拒斥的是淪為政治和權力話語的傳聲筒的寫作,虛假關懷社會和歷史、膚淺失真的偽現實主義作秀,抽離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內在精神而徒具形式的偽先鋒主義文字遊戲,完全可以被新聞報導取代而沒有必要訴諸文學的平面化寫作,庸俗、惡俗、的低級趣味寫作,刻意迎合西方眼光,而片面放大民族陰暗面的寫作。新千年文學呼喚的是真誠的,關於人和他的世界,他的時代,他的精神,他的可能性的創作。

11、新千年文學的機遇、挑戰和阻力

新千年文學的機遇、挑戰和阻力都是前所未有的。文壇的不認同,媒體的勢利眼,批評界的隨風倒,流行趣味的低俗化,使得新文學的開拓者們舉步維艱,幾無立錐之地。既成利益者們往往高高在上,虛假關懷,表演作秀,自得其樂,根本無法體驗到時代的真正貧困;大眾則多數盲目追隨,人云亦云,迷濛困惑,得過且過,完全不關注時代的精神問題;只有為生活奔走的青年人,漂泊者,邊緣客才最可能深切地體驗到時代和人心的疾病。新千年文學作者們只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夠承當文學革新的使命和挑戰,抓住千載難逢的大時代機遇,開創新軸心時代的偉業。

12、一場新舊文學的戰爭

阻礙中國純文學發展的主要是統治文壇的遠離時代、思想貧血的文學暴發戶,唯利是圖、缺乏遠見的媒體投機商,隨波逐流、無責任感的批評鼓吹家,庸俗墮落、泛濫成災的大眾消費文化。被所謂正統文壇邊緣化的稚嫩的80後青春文學,中性的小資情調寫作,駭俗的下半身欲望書寫,反而是對新的時代境遇和人心困惑的不同側面的反映,為新文學的誕生準備了基礎。不同的文學有著不同的時代使命和發展歷程。當代文壇的舊文學是特殊時代的歷史產物,不再具備對當下問題,當下客群的真實影響力。它應該退出舞台,成為歷史標本,而不是成為壓制、阻礙新文學發展的頑固堡壘。當一個時代的作家整體性地缺乏捕捉時代信息的嗅覺,毫無伯樂相馬的敏銳眼力,專以黨同伐異為能事的時候,一場新舊文學的戰爭便不可避免了。

新千年文學能改變當下庸俗的文壇現狀么?

文/田俊武
當下的中國文學創作,同整個浮躁的文化思想領域一樣,充滿了炒作、萎靡、沒落景象。它失去了古代文學的藝術輝煌,又沒有“五·四”文學的民生關注。以表現文革內斗、美女艷情、武俠偵探、情報碟戰等題材的小說充斥文壇和部落格,高雅的文學創作淪為大眾和職業文人炒作、消遣、營利以至相互詆毀的工具,中國當下文學陷入庸俗的、沉沉的暗夜時代,文學成就離諾貝爾文學獎漸行漸遠。
中國文學需要一場新的啟蒙運動。所謂啟蒙,即是解除人類心靈的遮蔽,使人們更好地認識存在於其中的世界、歷史與人生。在世界、歷史與人生中,人類原本可以擁有多種多樣的存在方式。然而現實中,人們卻僅僅將自身的存在局限於少數可憐的行為模式之中,從而遺忘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存在。同時,現代人越來越沉醉於媚俗的、墮落的、迷惘的存在方式之中,而遠離高貴的、聖潔的、本真的存在方式。這些都構成了現代人存在方式的迷誤和靈魂的蒙蔽。
米蘭·昆德拉曾指出,小說的使命應該是“勘探被人類遺忘的存在”。當人們的存在方式發生了毛病,小說家理應擔當起拯救時代和人心的歷史責任,解除患病文明對人類精神和個體心靈的誤導,為人類尋找新的詩性存在和心靈棲居方式,以期將世界黑夜貧困時代日益荒誕迷惘的世界、歷史與人生,從歧路引入正途。文學啟蒙通過以小說創作帶動其他文學創作,以文學創作帶動整個文化復興,實現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和諧一體的新軸心時代文明之轉型。
新千年文學運動,正是在21世紀初期價值虛無與生存異化的世界黑夜貧困時代大語境中,由以廿一行、儒帥哲師為代表的北大中文論壇作家發起的一場旨在思想啟蒙和民族文藝復興的自覺性文學革新運動。它以介入時代、健全人性、融會貫通、靈活多樣的精神關注我們的世界、歷史與人生。它在存在之思中進行深度解蔽,並經過精神遊牧,最終築造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和諧一體的詩意棲居。新千年文學運動是新千年文化運動的先鋒和重心,它以文學特別是小說為中心,力圖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思想、藝術、文化、價值領域的全面革新,引領人類文明第二軸心時代的到來。
這場由青年文學家發起的新千年文學運動能夠持續下去么?在2008年10月,在他們出版第一部作品《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說精選》的時候,我曾經應約給他們做了《走向新千年的文學創作》的序言。那時,我內心還是充滿懷疑的。我懷疑這些青年作家會奈不住寂寞和當下的炒作誘惑,放棄他們的改革中國當下庸俗文學的神聖使命,如流星一樣消失在沉沉的暗夜中。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憂慮是多餘的。廿一行和儒帥哲師們並不是中國文壇的一顆流星,而是一股燎原之火,正在文壇的暗夜中發出越來越強的亮光,而且大有蓄勢待發之勢。這不,他們的第二部作品《生命的沉思——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精選》又於2010年4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這第二部短篇小說集以及隨後即將出版的系列長篇肯定會當下給沉寂敗落的文壇吹去一股新風氣,給中華文化復興帶來一種新生力量,給有志於文學啟蒙和精神介入的創作者們以激勵和信心,為新千年軸心時代的到來做好基礎性的準備。
本書收錄了發表於北大中文論壇的17位作者的近50篇短篇小說作品,共分成六類:荒誕現實、古典世界、現代迷宮、詩意人生、靈魂家園和童話寓言。這些小說主要從深度解蔽、重塑價值、精神遊牧、詩意棲居四個大方面表現新千年文學共同的創作追求和人文理想。這些作品強烈地關注現時代人的精神困境,將啟蒙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以真正觸動人心的文字展現對世界黑夜貧困時代的文學責任與人性關懷。
本書的最前面是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余途先生的序言《蘊育著無限可能的新千年》。這篇序言以2009年4月5日在北京大學校園舉行的第一屆新千年文化節為引線,分析了進入新千年文化豐富和文化虛無帶給現代人的生存困惑,肯定了新千年文化建設者們的介入精神和實踐路線,憧憬了新千年文化啟蒙運動與新千年文學革新之無限可能的輝煌前景。序言之後是由廿一行執筆的《新千年文學第二次宣言》。宣言從“文明病痛與生存困境”、“新千年文化”、“新千年文學”三個方面細緻地闡述了新千年文學的緣起、背景、目標、使命、方法、特徵、先驅、內涵等重要問題,宣言使用的語言儘量做到通俗易懂,力圖讓更多人對新千年文學有一個清晰、完整、連貫的理解和把握。
本書附錄的《新千年文學運動簡介》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新千年文學核心理念,從新千年文學的內涵、新千年文學的宗旨、新千年文化與新軸心時代、新千年文學十大關鍵字、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融合、新千年文學與精神啟蒙、新千年文學與文化復興、新千年文化的歷史使命、新千年文學的主要先驅者、新千年文學的核心力量等十個方面精述了新千年文學的核心。第二部分為新千年文學創作實績。分別對新千年文學的四部專著、五大長篇、九大中篇作了簡要的介紹。其中,四部專著為《走向新千年軸心時代的文學與文化》、《新千年文學批評:小說中思與詩對存在的召喚》、《遊牧詩學:小說的文學譜系與意義》、《精神遊牧與詩意棲居——王小波藝術詩學十論》;五大長篇為《在世界與人生之外》、《二部曲》、《我的存在》、《新鮮的鯡魚》、《世界黑夜貧困時代四部曲》。第三部分為本書十七位作者的簡介資料。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為了新千年文學共同的理想和事業,通過網路論壇的形式而聚集在一起。雖然作者們的文採風格各異,但是精神卻是緊密相通的。大家的創作共同地印證著新千年文學的十大關鍵字:世界語境、民族大音、重塑價值、時代心聲、深度解蔽、存在之思、精神遊牧、詩意棲居、兼容博採、別開新宗。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相信由儒帥哲師和廿一行等青年作家和理論家發起的新千年文學運動,必將衝破中國當下文壇的沉沉暗夜,催生出無愧於時代的新的文學範式,使中國當代文學真正走向世界!

新千年文學全國高校巡迴演講

新千年文學高校演講新千年文學高校演講
新千年文學全國高校巡迴演講——浙江行

2008年12月,為了促進中國新文學、新文化事業的發展,新千年文學作家開始了“文學長征”的旅程。他們選擇了魯迅的故鄉——浙江作為文學長征的起點。這次的浙江三校行成就了一個非常良好的開端,新千年作家們將繼續把這項有意義的活動開展下去,爭取由南向北,講遍全國,甚至走出國門,把新千年文學的精神火種儘可能廣泛地傳播。這次講座活動解除了很多同學對中國文學未來發展的困惑,給很多熱愛文學事業的青年帶去了希望和力量。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大學、更多的文學社團能加入到中國新千年文學的宣傳和建設中來。
這次的浙江行圓滿地完成了以下三個任務:
1、高校講座:12月11日至14日分別在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浙江萬里學院圖書館報告廳,寧波大學文學院二樓多功能廳進行了主題為“新千年文學和當代文學的走向”的講座。參加這次活動的五位新千年文學作家(儒帥哲師、海汐子、劉小波、塗草、廿一行)分別作了二十分鐘左右的演講,並與大學生們進行了長時間的互動交流。由於同學們對新千年文學的熱情非常高,講座結束的時間被一再推遲。在寧波大學還出現了很多學生自發為新千年作家送行的動人場面。講座產生的效果之一是,海汐子已被邀請為寧波大學文學社的指導老師。
2、書店簽售:12月13日新千年作家們在寧波萬達廣場左岸書店進行了《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說精選》一書的簽售活動。由於前兩場講座的效應以及寧波日報等媒體預先宣傳的效果,店中的大約180本書全部簽售完畢,這本書不僅受到熱愛文學的大學生們的歡迎,也受到了一些高中生和小學生的青睞。甚至有海汐子的“冬粉”當日專程從上海趕來簽售現場。遺憾的是,由於書店事先未預料到簽售能取得這樣良好的效果,所以預備的圖書數量不足。

講座:新千年文學和當代文學的走向講座:新千年文學和當代文學的走向
 3、緬懷魯迅:12月15日新千年文學作家們赴浙江紹興魯迅故里,將新千年文學系列的第一本書《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說精選》贈送給魯迅紀念館。這本書的扉頁題辭即是:“紀念魯迅《狂人日記》發表九十周年。”新千年文學作家們將努力繼續推出新書,繼承和標舉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介入時代的探索精神。新千年文學湖南高校巡迴演講
湖南大學演講現場湖南大學演講現場
新千年文學全國高校巡迴演講,暨北大中文論壇走進湖南高校活動。以“新千年人文論壇”的形式,於2010年10月17日正式在湖南大學前進樓舉行。
在這次為期一周的活動中,來自北大中文論壇的新千年作家代表儒帥哲師、廿一行、海汐子,依次在湖南大學、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進行了演講,並參與了“麓山論劍”的討論。在麓山湘水之間,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新千年人文風潮,被譽為一場麓山湘水之間的文化盛宴。
“新千年人文論壇”活動,由北大中文論壇的新千年作家們與湖南印象網同仁們共同發起、嶽麓書院瀟湘槐市論壇、湖南大學《文泉》雜誌社、湖南大學“千年弦歌”網路聯盟、湖南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湖南大學印象文學社、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讀書社、中南大學升華讀書社、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線上等單位聯合承辦。
湖南師範大學漢韻學社、湖南師範大學春秋學社、湖南師範大學湖湘文化社、湖南師範大學黑螞蟻詩社、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書友協會、湖南商學院商帆文學社湖南警察學院院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竹林》雜誌社、民政學院的《晨鐘》雜誌社……等長沙各人文社團的大力參與共同協辦。
同時得到了紅網高校論壇、星辰社區、、南師範大學北京校友會、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北京大學湖南校友會、長沙作家網、湖南圖書館天下湖南論壇、華夏文化青年協會等團體的支持和媒體支持。而且,新千年文化運動的支持者與參與者,中國寓言研究會副秘書長余途先生和長沙芒果酒店,對這次活動給予了特別的支持。
湖湘文化界的相關人士與各大高校的師生,與新千年作家們,以交流和對話的方式,共同見證了中國百年啟蒙思潮的復甦與千年人文精神的弘揚。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世紀講堂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世紀講堂
新千年文化運動的發起者和踐行者,將他們具有時代特徵的新千年啟蒙理念,從北大中文論壇帶到湖湘大地。新千年的啟蒙精神與舊千年的人文傳統相互激盪、融合。南北對話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激進與保守等觀念的相互碰撞中,儘管出現了很多的分歧,但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共識。那就是在這個商品拜物教和經濟實利主義盛行,價值信仰混亂、傳統道德解體的世界黑夜詩意貧困時代里,應該重新點燃思想啟蒙的火把,驅散瀰漫於時代上空的各種虛無主義和意識形態迷霧。為處於空虛迷惘和生存異化中的現代人,找出一條克服現代性文明危機,重建人文精神家園的道路。對於了解和贊成新千年文化理念的同仁們來說,這條道路無疑就是以文學藝術革新為開端、思想啟蒙為宗旨、民族文化復興為目標的新千年文化運動。
在這次活動中,新千年作家儒帥哲師、廿一行、海汐子,代表參與新千年文化運動的同仁們,全面而系統的向廣大湖湘文化界人士和莘莘學子們,通俗的闡釋了新千年文化的起源歷史、目標方向等問題,以及對文壇現狀和小說創作的具體看法。
被邀請的嘉賓們,北京大學湖南校友會會長鄧映如、湖南讀書會會長吳濤、湖湘文化第三次復興推動者伍繼延、青年暢銷作徐志頻、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院辦鞠晨曦主任、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孟澤教授、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左湘山、北京校友會名譽會長文建平先生,黑螞蟻詩社創始人、著名詩人鷗飛廉,《印象》雜誌主編枕戈,也發表了自己對人文理想和湖湘文化的看法。
在嶽麓書院的明倫堂舉行的“麓山論劍:反思中西文明,關注人文精神”的座談會中,主持人張天傑博士認為在當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同時也對個人工作以及生活帶來了很多困惑。那么怎樣去解答這種困惑呢?他認為“反思中西文明,重拾人文火種”最為關鍵。那么什麼人文精神呢?我們為什麼需要人文精神呢?這些問題,正是這些“新千年人文論壇”與會者需要思考和探討的。
湖南師範大學的演講湖南師範大學的演講
主講人和嘉賓們的精彩演講,引起了與會青年學子的強烈興趣,以提問的方式,與主講人和嘉賓們進行了熱烈的思想對話與交鋒。這種對話和交鋒,最後在嶽麓書院舉行的“麓山論劍”,即“反思中西文明,關注人文精神”的座談會中達到高峰。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討論,這次座談會圓滿落幕。
新千年文化運動的發起者和踐行者們,將他們帶來的文學啟蒙火種,重新點燃了湖湘大地上人文學者和青年學子們心中的人文理想。我們相信,在這次活動之後,新千年文化理念,將在麓山湘水之間,結出豐碩的人文精神果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