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行

廿一行

廿一行,原名張宏偉,字懷一,1982年生於遼寧綏中。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的發起者和實踐者。北大中文論壇小說原創版、文藝學版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版版主;代表作品:《在世界與人生之外》。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廿一行

張宏偉,字懷一,筆名廿一行。1982年生於遼寧綏中。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的發起者和實踐者。北大中文論壇小說原創版、文藝學版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版版主;新千年文化運動部落格圈圈主。新千年文學系列叢書《新千年文學》(2008,遠方出版社)和《生命的沉思》(2010,人民日報出版社)主編之一。
主要致力於新千年文學與文化的理論建構,新千年思想啟蒙的宣傳實踐,新千年文學長征的高校巡講和新千年小說、散文的創作。提出立足新千年文學革新,團結新千年志士同仁,開展新千年思想啟蒙,推動新千年文化復興,築造新軸心時代文明的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總路線。

代表作品

長篇小說:

《在世界與人生之外》(25萬字)
《追憶我的少女情人》(30萬字)

中短篇小說:

《虛無邦》(小說集,14萬字)
《側身眾生之間》(小說集,16萬字)
《作粉色的豹》(小說集,18萬字)

文藝理論:

《走向新千年軸心時代的文學與文化》(學術專著,30萬字)
《精神遊牧與詩意還鄉——王小波藝術詩學十論》(批評專著,22萬字)

散文童話:

《愛與夢的漂泊》(散文,50篇)
《推開天空的月亮門》(微型童話,100篇)

主編文集

新千年文學第二輯:《生命的沉思——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精選》(2010年4月出版,人民日報出版社),廿一行、海汐子、儒帥哲師主編

新千年文學第二輯:《生命的沉思》新千年文學第二輯:《生命的沉思》
 新千年文學第一輯:《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說精選》(2008年出版,遠方出版社),廿一行、儒帥哲師、余途主編
新千年文學第一輯:《新千年文學》新千年文學第一輯:《新千年文學》
 《07-08年北大中文論壇小說年鑑》(全三卷電子書),廿一行、儒帥哲師主編

思想歷程和精神取向

我的思想歷程和精神取向

文/廿一行
近年來,我的思想之旅從法國式的激進到德國式的博大;又經由尼采重溫希臘,轉至印度;再經由海德格爾到中國道家禪宗;轉了好大一圈,最後還是歸宗到孔子。只有孔子才真正稱得上大成至聖,在當今的時代,孔子之大幾不能察。
前些年,亦喜論禪道。莊子小隱隱於林;老子大隱隱於世;禪宗融合佛道儒,其思辯幾乎無懈可擊。只不過佛道禪皆如王陽明所言:其思妙絕,惟自私用智耳。只有孔子,最好地承繼了《易經》的中、正、易、和,無可而無不可;相比孔子,諸家皆為小成。不過自宋以後,三家趨向合流,佛道禪皆為所用而當以儒家為主。
但是,在新時代的今天,必須以符合我們習慣的現代語言承揚先聖的核心精神,而表現現時代的精神面貌,解決現代社會的問題。尼采的思想是對西方現代文明最徹底的批判和古希臘精神的回歸;海德格爾的思想是對西方現代文明最本質的反思和東西方融合的真正現代性嘗試。
尼采和海德格爾恰恰站在東西方在新千年時代大融合的焦點之上。尼采完成了對西方的批判和總結,海德格爾開始了東西方融合對現代文明的拯救。選擇尼采和海德格爾作為復興傳統精神、實現東西方在新千年時代大融合的中介,正在於他們對傳統精神的回歸和對西方現代精神的超越,以及在這種回歸和超越之上的面向我們時代和未來的重新整合。
我們正處在一個怎樣的時代?上帝之死、信仰缺失、精神危機使世界陷入一個無根基性的時代深淵;理性至上,技術崇拜,人之物化,使科學技術的白晝刺瞎了人類心靈的雙目,世界陷入一個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人性隔膜、生命虛無、精神頹廢使現代人的靈魂流離失所,漂泊無根。
在這樣一個神聖之光移離大地,人類精神漂泊無根、頹廢虛無主義泛濫的時代,知識分子必須承擔起強行解除時代遮蔽的責任和重塑時代精神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有理由把魯迅和薩特作為一面偉大的行動旗幟,憫懷時代,積極介入,勇於批判,推動革新。
而在我們的時代,哲學、詩歌、任何單一化的學科都幾乎已然窮盡了它的可能性而停滯不前,或則因為其專業性、晦澀性而無法得到廣泛的普及和傳播。唯有小說,因其形式自由、容納力廣、易於傳播理解,而具備了巨大的影響文化、革新思想的優勢。
但是小說要擔當起它的解除時代遮蔽,建築詩意棲居,引領時代潮流,促進東西方思想融合,呼喚新軸心時代的新千年文學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向詩與思、百科全書化、崇高精神、改造人生、勘探存在、解蔽時代、開放形式的方向開拓發展和不斷完善。以小說的革新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思想的革新,無疑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這就是我以孔子精神、《易經》思想,儒家傳統為正道,以尼采、海德格爾哲學為理論媒介,以魯迅、薩特為行動的旗幟,藝術上廣泛吸收儒、道、禪、印度、希臘、東西方精華,而率先以小說創作和文藝批評介入時代,最終力爭以新千年文學帶動新千年文化乃至新軸心時代到來的箇中原因。
(2007年10月18日)

部分作品簡介

《在世界與人生之外》內容簡介

虛無主義、生存異化的貧困時代使得現代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生活於世界與人生之外。大多數人束縛在現實人生的牢籠里,按部就班地生活,從來不知道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世界。另一些人沉淪入感官王國的深淵,像野獸一樣縱慾,至死不知道還有一種屬於人的、高貴的人生。少部分人自閉於狹小的天地,像籠鳥一樣生活,不肯介入外面的複雜世界。也有被關於成功、發財的各種超真實神話欺騙,漂浮在夢幻中的許多人。最後是那些漂泊的精神冒險者,被形形色色的現代人所嘲笑、拒絕和阻礙,無法介入現實的世界與人生。
人們不了解自己的生活,正像他們不了解這個世界;人們自以為了解自己的生活,也正如他們自以為了解這個世界。在一個超真實統治一切的時代,大多數人都漂浮在夢幻之中,生活在真正的世界與人生之外,演出了一場場無比荒誕、令人捧腹的人間喜劇。這是我們時代獨有的喜劇。我們這個時代是如此的荒誕,以至於人們身處其中,竟對自身的荒誕處境全然無知。
本小說通過韋己行、姚務石、布艾世、施曼由、安去敝等幾位青年主人公在北京這座信息化、消費化、超真實化大都市中的追求、行動、碰壁與尷尬,展現了獨特的時代風貌和人類精神貧困、信仰缺失、價值虛無、行動荒誕的實情。在藝術風格上,本書兼采《儒林外史》、《巨人傳》、《堂吉訶德》、《死魂靈》等幽默文學之長,緊密結合時代語境,鑄造了別具風味的狂歡場景和嚴肅的笑文化。同時,作者還借主人公和其他角色之口,展示了大量映射時代精神之變態性質,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語錄。

《王小波藝術詩學十論》簡介

王小波一生的主題便是精神遊牧與詩意還鄉。為了這一單純而執著的願望,王小波為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美麗、風趣、深刻、動人的文字。
我們看到:《黃金時代》的偉大友誼、曠世情愛、人生大夢、無悔青春、自由沉醉;《三十而立》、《似水流年》的存在之煩、歲月嗟嘆、在世之漂泊、面向死亡之思悟。《我的陰陽兩界》對媚俗偏見、固有觀念、話語世界的冷眼旁觀、輕蔑批判。《黃金時代》在一個荒誕的、終有一死的、媚俗的世界裡探求有趣、吟唱美妙,迷醉自身,思入存在。
我們看到:《白銀時代》的三個故事中,詩與思的最後領地“藝術的避難所”如何為權力話語所不容。時代和生命的歌者及思考者如何被當成社會的異端而遭迫害、而遭改造、而遭放逐。在一切都淪為一片冷冰冰、稀薄的銀色混沌的白銀時代,我們看到了三種唯一性話語如何毀滅藝術與人生。而作為中國特殊時代的思索者和歌者,王小波向我們宣告:詩意、解蔽之思、開放的象徵的藝術,我們是再也不能讓它們被扼殺了。
我們看到:《萬壽寺》的詩意還鄉;《紅拂夜奔》的精神遊牧;《尋找無雙》的思之追問。三種開放的結局:永不停止營造詩意的世界,永不放棄逃逸那些轄制生命的城堡;永不遺忘存在與智慧的追問。《青銅時代》:貧困時代文學之深度解蔽與精神遊牧;無智、無性、無趣的國民性批判;存在之詩與思的召喚。
我們還看到:《沉默的大多數》之終於吶喊,不再沉默;《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之拒絕設定,逃逸轄域;《我的精神家園》的返身童年,尋找棲居;《似水柔情》對陰的世界、弱勢群體的聲援和關注;《綠毛水怪》自我生成的築美烏托邦。為了幻夢的摯情訴說;《我在荒島迎接黎明》的聆聽天命,用一生的詩驅散黑夜,銘刻永恆的生命之歌。
不管王小波是否自覺地站到了時代的前列,不管他是否有意成為時代的楷模、不朽的神話,他都無疑向我們昭示出一種由來已久的時代召喚。這一召喚乃是對海德格爾哲學的親切回應。這一召喚乃是貧困時代詩與思之召喚。而具體來說,王小波文學體現、引出和召喚的,我們時代急迫需要的藝術詩學主題包括:童話;寫意;迷狂;朗笑;性歡;遊牧;耗費;畫音;智、性、趣;詩意、解蔽、冥思;等等等等。
我們這本《王小波藝術詩學十論》,即從思之沉淪、生命詩意缺乏之世界性時代困境對文學藝術之歷史性召喚出發,擬圖明照王小波對中國新千年文學的先驅性,以及新千年文學實踐東西方融合,促成中華文藝復興,使小說回到藝術本身的歷史性圖景。本書以王小波創作的繼往開來性觀照中國當代文學,以王小波藝術詩學的國際化聯結世界,以尼采和海德格爾的兩條哲學主線溝通東西方思想藝術的橋樑,向中國、向世界召喚一種走向詩意、解蔽、冥思的新千年文學藝術。
《王小波藝術詩學十論》與以往比較小波本色化的紀念性文字不同。它不以張揚小波特立獨行的個性為主,而是從文學、藝術的正統意義上來肯定王小波,即不再把王小波作為單純的異端和另類。而是把他看成一位中國文學走向新千年和世界化的先驅者,把他的創作視為一份最珍貴的文學遺產,彰顯王小波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繼往開來性。

網上評價

沉靜的激情2006-10-1721:58:01
很喜歡廿一行和儒帥哲師的文學評論,除了思維邏輯的高度,更有對人性的溫暖的關注,字裡行間充滿寬厚從容的對人的理解。在對爭議人物亨伯特,紅樓主體和邊緣人物間衝突的分析中,處處洋溢著評論者獨到的見解,尤其對於在社會環境中遭受規訓和壓制的人群,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作出的反抗--逃逸和叛逆,作者更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體諒,使評論不僅停留於一個解讀文本的機械過程,更上升到了融和自身人文力量的層次。
閱讀這樣的評論,除了欣賞學習有見地的思想,淵博的知識,還能愉悅著理性的安慰,沉靜的激情,使讀者感受到來自他人心靈的廣褒和超俗,從而平靜地獲得自我堅持的勇氣。這是超越於文字表面,無法輕易給予評論的體驗,是作者對人性的深邃洞察,以及溫和的包容。
非常幸運能有契機閱讀到這樣的評論文,在尋求認識和理解自身的過程中,在對自我個性的妥協和鬥爭中,沒有一種力量比閱讀他人的思想更能起到鞭策,督促和提醒的作用,讓人看到自己的醜陋,和對人世的輕率。
如果我不幸擁有了一種個性,對它熟視無睹將是更大的不幸,--這是獨立於他們文章之外的對我的最大啟示。
田俊武博士2007-02-1318:53:14
看先生的文章,深知先生是個學貫中西的人物。不知先生是在京內還是京外工作。如果先生是在京外大學的外語系工作(並且是教授的話),我可以向系裡提出把先生引進到我們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我們系在積極申報外國語言文學的博士點,急需象先生這樣的大家。
獨在異鄉2008-04-1313:47:24
廿一行和儒帥哲師風格異常接近,他們喜愛哲學,對人類的生存有獨特的思考和追問,他們葆有童心,追求詩意;立足大地,仰望天空,對人類懷有智者的悲憫與寬容。
田俊武博士2008-04-2413:17:40
廿先生從哲學和美學的高度來分析現代西方文學流派,充滿了美學的思辨。您和儒帥哲師能夠大隱於市,潛心進行高雅文學的創作和研究,代表了中國文學創作和批評的方向,也站在中國文學創作和研究的前沿。堅持下去,未來的文學世界是你們的。
王發雷今天01:54
《追憶我的少女情人》真是一部無比美妙的作品,在藝術上恐怕比屠格列夫《初戀》要精彩,也當然比李敖的《上山·上山·愛》(從男方來說,雖然這不是寫初戀,卻是描寫一個少女情人的),但後者簡直就是噁心的。而《追……》是那么的純粹、那么的可以遺世而獨立,美的叫人覺得這世上這樣的初戀有沒有?不可否認你遇到的是一個極其富有故事性背景的、古玲精怪的小姑娘。我目前只看到第一章,請問那裡能看到全部?渴望能跟您多學習。問好您,祝您健康!
煙霞發表於2008-5-1820:04
(評《追憶我的少女情人》)也許也有不少男人與自己的初愛有過與此相同的經歷,但是能用這樣樸素真實而又不矯情的文字敘述出來,又能讓人不僅不覺得厭惡,反而感覺如此美好的人,恐怕只有先生一人罷!純潔的少女,真如無暇的天使,如此閃著最自然無邪之美的聖光,令我想到了《失樂園》里的夏娃。。。
襲音發表於2008-5-2218:39
突然悲傷來襲,欲哭無淚。一行兄最近寫的這部小說(《追憶我的少女情人》),觸及了我內心最柔軟處,憂傷由此泛濫了。無以發泄,寫亂文字。有些羞怯,因你所寫的事似乎也發生在我的身上;又有些期待,因你所表的情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一行情感細膩至極,而你的筆又能將這種極致的細膩抒寫出來,每一處都在撥動心弦。你這樣浸在文字和學術中,有所寄託,真是幸福的人。
燈火詩客發表於2009-7-1622:53
(評《在世界與人生之外》)大開眼界!始終覺得,在看似調侃之中有一種深切的關懷,在嬉笑之中有一種無法擺脫的悲劇感,是一種偉大。版主正在走向這種偉大。實在是為版主,為我們的時代感到自豪。
煙霞發表於2009-8-2715:54
記得一行好像說過這是你的第一部長篇(《在世界與人生之外》),而且前面還屢屢提示怕有的讀者不能堅持看下去。其實我想說,如果那些人真的沒有繼續看下去的話,那真是他們的遺憾了。很真誠地告訴你,我剛開始讀的時候,也沒能完全體味出這部小說真正的魅力,但是現在,我可以說,我深深為這部小說感動,也為作者的一片冰心而感動!不知是否確切,我覺得一行是在把著我們時代青年的脈搏忍著心痛寫一部靈魂的診斷書。
這部小說好像一座山,出遊時我只能遠觀,覺得雲霧飄渺,景物模糊不可言狀其具形;慢慢游來,漸漸置身山中,感其一木一草,一溪一石,一水一物均活靈活現,讓人游之忘返。小說由松到緊,由散到合,由嬉戲到嚴肅,由學校到社會,由個性到共性,層層展示出一個時代大環境中的眾生相來。讀來有喜有悲,喜的是作者的眼光深入時代的心臟,悲的是我們的青年正在嚴重地病著。
吉虎佛兒發表於2010-4-510:25
版主你好!此部小說(《在世界與人生之外》)我已拜讀至此。依我拙見,此部小說絕非黑色幽默!我個人更願把小說的主人公們,比作不利辨識細部與質感的剪影!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當今社會,這個亮背景襯托下的暗主體,他們的形象表現力取決於,各自形象動作的鮮明輪廓,取決於他們面對紛擾的世事,或非善惡,或非恩仇的選擇!然而,將這些林林總總的剪影編輯成集!又何嘗不是一部鮮活的人生縮影!它是那樣的真切!那樣的無需修飾!
感謝版主!感謝你能夠用洞察世事的雙眸,清新犀利的筆觸,幾多感懷又幾多期許的心路歷程,為世人呈現了一幅盡顯百態人生際遇的靈動畫卷!

新千年文學與文化的理論建構

新千年文學的命名

廿一行在《從新千年文學到新千年文化》一文中講述了新千年文學的源起:
“新千年文學”這一稱呼始自2006年,是我和儒帥哲師在一次討論中偶然得來的。後來,我們又將這面旗幟拓展到新千年思想啟蒙、新千年文化復興、新千年軸心時代等各個方面。在前後三四年的閱讀、創作、實踐、反思中,新千年思想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深化豐富、積累創作宣傳方面的實績,為越來越多人認同的發展歷程。
“新千年”作為一個名稱,雖然是從個別人口中命名,但作為一種精神事件和文學文化潮流,卻有其內在的淵源和歷史必然性。新千年文學文化思想是對時代精神召喚和文化歷史使命的傾聽和回響。作為這種傾聽和回響的主體的新千年作家,要想融入這種精神召喚和歷史使命,同樣需要一個不斷領悟、更新、提高的發展歷程。
大約是2006年下半年的一次散步中,我和儒帥哲師在討論中經由“新世紀文學”、“新百年文學”,不約而同地呼出了“新千年文學”這一名字。這一命名的最終確定可能的確受了卡爾維諾《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的影響,不過,那本書的另一個譯名《新千年文學備忘錄》卻是直到2009年才首次出現的。而我們不但早在2007年我受邀出任小說版版主之後就開始以北大中文論壇為中心,在網路上宣揚新千年文學;而且在2008年10月結集出版了第一本書《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說精選》;2008年12月又赴浙江的部分高校展開了新千年文學全國高校巡迴演講的第一次嘗試。

新千年文學宣言節選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宣言》中對新千年文學的內涵作了如下的界定:
新千年文學是面向人類新的千年,總結上個千年的經驗教訓,在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里尋找克服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的道路的文學。它試圖通過對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融合,突破與超越,用思與詩的精神觀照生命、勘探存在、築造人類的精神家園。新千年文學既要肩負解除時代遮蔽,摧毀邏各斯話語霸權,解放生命自由的後現代主義使命;又要以現代主義文學的求索精神,引領人類疲憊的精神走向還鄉之途,在精神的遊牧和還鄉中築造大地上的詩意棲居。
新千年文學應該是一個多元的,開放的,鼓勵創新,博採眾長,促進東西方融合的,意義深遠,視野廣闊的創作潮流。它允許多種文學流派的共存和爭鳴,允許不同的文學群體和個人尋找適合自己的克服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的道路。事實上,它更應該成為一場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文藝復興的自覺性運動。新千年文學摒棄以創作者出生的年代劃分作者群的轄域化做法,它反對脫離時代精神和民族靈魂的飄浮式、虛假介入式、形式主義式、媚俗式創作,但允許任何作者突破自身的創作局限,加入到新千年文學的多樣化建設中來。
(全部宣言內容詳見於2008年10月由遠方出版社出版的新千年文學第一輯:《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說精選》)

新千年文學第二次宣言節選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第二次宣言》第14條和第21條中對新千年文化運動和新千年文學運動作了如下表述:
14、新千年文化運動
新千年文化運動是在本原和終極問題被拒斥,真、善、美之價值不斷隕落,人類陷入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並且日益走向極端的21世紀,反思和解救文明病痛的思想啟蒙運動。
它以差異、敞開、包容、通變的精神,廣泛借鑑文明變遷中的經驗教訓,通過向以孔子、柏拉圖、佛陀、基督耶穌為代表的上個軸心時代的差異性復歸,開啟第二軸心時代文明,重新築造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關係。
新千年文化運動是以21世紀初首先發起於中國的新千年文學運動為先鋒和重心,逐漸帶動全世界思想、藝術、文化、價值領域全面革新,促進東西方融合的一場廣泛而又深刻的歷史性文化變革。
21、新千年文學運動
新千年文學運動是21世紀初期發起於中國的一場面向價值虛無與生存異化的世界黑夜貧困時代大語境,要求思想啟蒙和民族文藝復興的自覺性文學革新運動。
它以介入時代、健全人性、融會貫通、靈活多樣的精神關注我們的世界、歷史與人生。在存在之思中進行深度解蔽,並經過精神遊牧,最終築造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和諧一體的詩意棲居。
新千年文學運動是新千年文化運動的先鋒和重心,它以文學特別是小說為中心,力圖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思想、藝術、文化、價值領域的全面革新,引領人類文明第二軸心時代的到來。
(全部宣言內容詳見於2010年4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新千年文學第二輯:《生命的沉思——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精選》)

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總綱領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總綱領》的大學講演中提出了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的總綱領:
這個總綱領由一個軸心、兩種精神、三大方向、四項原則、五步歷程、六個關鍵所組成。
一個軸心即新千年軸心時代;兩種精神是指詩與思;三大方向分別是新千年文學革新、新千年思想啟蒙、新千年文化復興;四項原則就是深度解蔽、精神遊牧、重塑價值、詩意棲居。五步歷程是立足新千年文學革新,團結新千年志士同仁,開展新千年思想啟蒙,推動新千年文化復興,築造新軸心時代文明;最後還有六個關鍵:世界語境、民族大音、時代心聲、存在之思、兼容博採、別開新宗。
這個總綱領又被廿一行稱為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的二十一點綱要。

新千年文學革新的宗旨: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十大核心理念》一文中指出了新千年文學的宗旨:
新千年文學要做的就是,主要依靠真正體驗到價值虛無和生存異化的時代大語境,理解新千年文學深度解蔽貧困時代、關注現代人的生命存在和自由、構築精神還鄉和詩意棲居道路的文藝追求,並致力於新千年文學創作、新千年文化啟蒙、新軸心時代建構和民族文藝復興的創作者,團結一切支持、贊同新千年文化運動的開明人士,兼容包並各種生命意識覺醒的個性化文學,共同與一切脫離時代精神、虛假關懷現實、生命價值淪喪、審美趣味低下的病態的非人的文學做鬥爭,創建一種關注人的存在、表達人的體驗、拓展人的自由、重塑人的價值、憧憬人的理想的健康的真人的文學,以解蔽時代、啟蒙人心、挽救孩子、樹立新人、影響未來、創造文化、振興民族,引領新的軸心時代。

新千年文學21世紀的新啟蒙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一場新型的啟蒙運動》一文中強調了新千年文學與精神啟蒙的關係:
在這個棄絕神聖的時代,人們以權欲為追求,以低俗為本性,以利益為理智,於是戰爭與掠奪不斷上演,人的精神退化成猿猴和蟲豸,超真實把人生變成滑稽劇。在今天,全人類都迷失在理想的,高尚的、健康的世界與人生之外。在這個遺忘本真的時代,人們把世界、自然、情感、物質、名利統統當成要征服和追逐的對象。於是異化開始了,自由喪失了,精神愈加貧困、心靈愈加孤獨。在今天,每個人都漂流在詩意的、自由的、充滿愛的世界與人生之外。今天的世人,生活在一個思想貧乏卻自以為掌握真理的新蒙昧時代。我們的時代,正呼喚一種解除時代和人心之遮蔽的新型的精神啟蒙。文學終究是人學,它要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世界與人生?是要一個低俗的、獸慾的、庸常的、封閉的世界與人生,還是要一個高貴的、真人的、詩性的、開放的世界與人生?今天,必須有人率先勇敢地撥亂反正,改造我們的世界與人生。我們今天的新千年文學仍然是改造人、為人生的文學。新千年文學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內部的事件,它與每一個現代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總之,介入貧困時代,參與文化歷史,關注生命時空,這就是新千年文學21世紀的新啟蒙。

新千年文化復興

廿一行在《從新千年文學到新千年文化》一文中論述了新千年文化復興的意義:
人類文明是由豐富多彩的文化來構成的。新千年思想啟蒙正是新千年文化運動的先鋒,新千年思想啟蒙要帶動整個人類文化領域的全面復興。通過新千年文化復興,開創新千年軸心時代文明。新千年軸心時代是與德國哲學家亞斯貝爾斯所說的上一個千年軸心時代,即以孔子、老子、佛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猶太教先知等為代表的時代遙相呼應的。作為上個千年軸心時代文明的開創者,他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式探求了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問題。新千年文化復興便是要借鑑他們這種開放、廣闊、深邃的眼光,以和而不同的方式介入價值混亂的時代,建築新的和諧一體性關係。這就是軸心時代的差異性復歸。

新千年文化與新軸心時代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解惑篇》第7條中指出了新千年文學與新軸心時代的密切關係。
7、新千年文學是欲將聯結著新軸心時代的文學。德國思想家雅斯貝爾斯在二十世紀中期預言,人類即將出現一個與老子、孔子、釋迦牟尼、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猶太教的先知們為代表的第一個軸心時代相對應的思想文化的新軸心時代。新軸心時代並非是要恢復任何神和宗教統治人的時代,而是要在文藝復興以來人性解放的基礎上,破除科技、理性、權力話語等新型上帝的精神異化和變相統治,開闢一個生命解放,心性澄明,人與神聖、世界、萬物、社會、文明、自身和諧共存的真正自由時代。同時,在當今,全球化、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新軸心時代無疑將是一個東西方思想真正走向融合與新生的時代。也許尼采以重估西方價值和復興希臘精神的姿態已經成為新軸心時代的思想先行者;海德格爾則跳出西方哲學的對象化思維,聯結東方的道家禪宗,成為走向新軸心時代的重要轉折。20世紀後半期的各種終結和消亡理論,幾乎窮盡了西方哲學的一切可能性。今天,西方哲學停滯不前了,反而東方思維越來越凸顯出適應新時代的包容性和靈動性。新千年文化既不是要全盤西化,也不是以東方取代西方,而是倡導東西方的互補融合。新千年文化即不遺棄傳統,也不厚古薄今,而是立足時代精神,廣泛借鑑一切思想、文化、藝術資源,迎接一個天人合一、社會和諧、精神超越、心靈自由、詩意棲居成為主題的新文明時代。

新千年文學十大關鍵字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十大關鍵字》一文中總結了新千年文學的十大關鍵字,後來又將其中的四個關鍵字上升為新千年文學與文化的四項原則:
新千年文學的十大關鍵字是:世界語境、民族大音、重塑價值、時代心聲、深度解蔽、存在之思、精神遊牧、詩意棲居、兼容博採、別開新宗。其中,深度解蔽、重塑價值、精神遊牧、詩意棲居,將可能成為新千年文學最引人注目的標誌。
深度解蔽取代傳統的批判現實主義,以適應現代社會和人心迷宮般的複雜結構,文學更加注重穿透式求真而非簡單的外部寫實;精神遊牧是一種新型的浪漫主義,它是主體自我精神解放,反抗社會異化和編碼的生活美學。深度解蔽是新千年文學介入時代的歷史責任,深度解蔽的目的是為了重塑人類的精神價值。精神遊牧是新千年文學實現個體解放的重要途徑,精神遊牧是個體走向詩意棲居的前提準備。只有在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中,才能實現詩意安居。

詩與思相結合的創作精神

廿一行在《我們的世界為何亟需詩與思的文學》一文中強調了新千年作家應該堅持詩與思相結合的創作精神:
如何解除存在意義的遮蔽,讓存在者差異互成、彼此尊重、以便與豐富且變化著的世界相和諧?有限的人雖然難於認知和表達完滿,但人的心靈卻可能在不斷的感應和領悟中趨近那種完滿之境。而我們正是通過詩與思去感應和領悟。詩與思正是那種特殊的語言,詩與思是引我們更真切地感應世界的橋樑和通道。通過思解除存在意義的遮蔽,通過詩感受存在的境遇,通過詩與思傾聽存在的秘密,築造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和諧共處的美好棲居。
詩與思不必是有聲有形的語言文字。詩與思更意味著一種自由的精神境界。但在我們這個混亂的時代,詩與思幾乎聯同存在一起被人們徹底遺忘了。但道路和希望總不會滅絕,文學家有責任在這個時代自覺地擔當起將詩與思的精神訴諸語言,解蔽存在,喚起人們尋找自身獨異道路,互相尊重理解,互相成就本質的覺悟和熱忱。相比於各種語言、知識、思想、文化,文學最具有生活性、共鳴性、容納力、自由性、解蔽精神、詩性境界,最有可能把詩與思的精神結合一體,關注存在,開展一種介入時代、立足人生、啟蒙人性、築造和諧的偉大事業。文學家需要同時承當起藝術家和思想家的雙重使命,成為哲學藝術家和詩人思想家。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融合

廿一行在《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融合之後的新千年文學》一文中強調了新千年文學對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精神的融合:
新千年文學是融合、承揚現代主義文學的揭病與求索精神,及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解域與自由精神,並力爭有所突破和超越的文學。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表現和克服虛無主義與生存異化的主題依然是新千年文學最重要的文學目標。虛無主義使得人的生命存在漂泊無根,慘遭放逐;生存異化使得人的存在自由被漠視扭曲,甚至徹底遺忘。因此,解除存在遮蔽、尋找存在之根、追求存在自由成為新千年文學核心的創作使命。新千年文學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一樣,乃是一股泛存在主義的創作潮流。新千年文學融合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表現及克服價值虛無與生存異化的文學精神,廣泛借鑑一切優秀的文學思想和手法,力爭以更寬廣高遠的視域,更切實可行的方法啟迪現代人的心靈,解救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改變現代人的生活,創造詩意自由的棲居。

新千年文學的主要先驅者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的前驅與路標》一文中簡要介紹了新千年文學的70位先驅。而在《新千年文學第二次宣言》中,則著重強調了如下的21位:
莎士比亞——上帝死後的人性悲劇;曹雪芹——生存的幻夢與精神的頓悟;荷爾德林——尋找神聖、本原和心靈棲居;陀思妥耶夫斯基——棄神時代的罪惡與救贖;王爾德——以唯美主義對抗世俗;魯迅——思想鬥士和對末人的批判;里爾克——神聖精神與美妙事情的歌者;普魯斯特——永恆的存在之詩;喬伊斯——漂泊無根和精神癱瘓的現代人;卡夫卡——表現生存的異化、孤獨和夢魘;加謬——以大寫的人對抗荒誕;貝克特——精神世界的悲劇與拯救;博爾赫斯——冥思存在的多種可能性;納博科夫——締造遊戲、象徵與節日的藝術空間;馬爾克斯——探尋民族存在與覺醒的史詩;川端康成——在審美烏托邦中棲居;卡爾維諾——用童心創建詩意棲居;昆德拉——勘探存在與深度解蔽;艾特瑪托夫——人類墮落與末世災難的寓言;艾柯——對歷史、話語和中心的解構;王小波——反抗規訓與精神遊牧。

中國文學的三十年一轉折,十年一突變

廿一行在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版2007年度總結:《繼往昔現代文學傳統,開未來中國小說輝煌》一文中總結了百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發展規律:
第一個三十年:從1918年到1948年,是中國文學批判和戰鬥,重估一切價值的三十年。前十年以魯迅、郁達夫、曹禺、冰心為代表的啟蒙的、反封建的、解放人性的新文學為主;中十年以茅盾、老舍、巴金、蕭紅為代表的揭露的、反壓迫的、無產階級的文學為主;後十年以丁玲、趙樹理、孫犁為代表的抗戰的、革命的文學為主。這一時期,魯迅開啟的真正具有現代性、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文學傳統只充分發展了一個十年,在第二個十年繼續艱難的向縱深發展,第三個十年雖然又有所突破,但已經是迴光返照。
第二個三十年:從1948年到1978年,是中國文學從歌頌新時代精神風貌到淪為意識形態傳聲筒的三十年。前十年以周立波、杜鵬程為代表的歌頌革命勝利的、抒情的文學為主;中十年以柳青、揚沫為代表的謳歌,表現社會主義新建設、新氣象的文學為主;後十年為文學上基本空白的文革十年。
第三個三十年:從1978年到2008年,是中國文學神性消失、人性隕落、尊嚴喪盡的三十年。前十年以王蒙、賈平凹、莫言、韓少功、殘雪為代表的傷痕、反思、尋根、先鋒的文學為主;中十年以余華、陳忠實、池莉、王朔為代表的新寫實、新歷史、拆解性文學為主;後十年以安妮寶貝、衛慧、郭敬明為代表的小資情調的、下半身寫作的、迷惘青春的文學為主。這一時期,文學從反思時代到拆解時代,終於在最後十年走向感傷、頹廢和虛無。然而後十年的突變卻是對前二十年封閉的、審醜的、守舊的文學之衝擊和變新,這應該是對未來新文學醞釀、準備和帶來新空氣的十年。

新千年文化與五四精神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解惑篇》的第17條中強調了新千年文化運動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17、新千年文化運動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神的繼承和發揚。當下中國的文學環境正與二十世紀初期的情形驚人地相似。文學市場化並非當今時代的最新發明,早在二十世紀初期,文壇即被娛樂、消譴、牟利的鴛鴦蝴蝶派、黑幕小說所占據。當時的小說界片面追求市場價格,把小說降到“俳優下技”的地位,這種情形正與今日的言情、武俠、玄幻、盜墓小說盛行本質無異。與新文化運動時期相比,接受新思想、世界潮流的年青一代同樣與把持文壇的老一代守舊作家衝突嚴重。在20年代初,新文學作家屢斥鴛鴦蝴蝶派、黑幕小說作家為“文丐”、“文娼”、“文妖”。今天的文壇也早已被斥為垃圾。主宰文壇的作家們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降低了作家群體的尊嚴和社會地位,對世界文學沒有做出任何貢獻,反而成為新文學發展的攔路虎和絆腳石。歷史的潮流畢竟勢不可當,有志於新千年文學的作家們請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勝利中汲取信心、經驗和奮鬥的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