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泰基人

斯泰基人

斯泰基人,又譯西古提人、西徐亞人或賽西亞人;古代波斯人稱之為 Saka 塞克人,分為戴尖帽塞克人、飲豪麻汁塞克人、海那邊的塞克人;中國《史記》、《漢書》稱之為塞種、尖帽塞人或薩迦人,是西元前8世紀—西元前3世紀南俄草原上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之遊牧民族。

慨況

 斯泰基人 斯泰基人
斯基泰人(Scythians,希臘語Σκύθαι),又譯西古提人、西徐亞人或賽西亞人;古代波斯人稱之為 Saka 塞克人,分為戴尖帽塞克人、飲豪麻汁塞克人、海那邊的塞克人;中國《史記》、《漢書》稱之為塞種、尖帽塞人或薩迦人,是西元前8世紀—西元前3世紀南俄草原上印歐語系伊朗語族遊牧民族,其隨居地從今日俄羅斯東部的歐洲部分一直到內蒙古鄂爾多斯沙漠,是史載最早之遊牧民族,善於養馬,據信騎術與乳酪等皆出於其發明;公元前7世紀曾對高加索、小亞細亞、亞美尼亞、米底以及亞述帝國大舉入侵,威脅西亞近七十年,其騎兵馳騁於卡帕多細亞到米底、高加索到敘利亞之間,尋找掠奪物;其後逐漸衰落,分為眾多部落,公元四、五世紀民族大遷徙時隨匈奴入侵歐洲之阿蘭人即為其中之一部。
斯基泰人沒有文字。目前關於斯泰基人的文物出土自烏克蘭和南俄羅斯。

起源和歷史

喜愛黃金的斯泰基人
斯泰基人屬於伊朗族的塞人,自西元前1000年以來就居住在中亞細亞遼闊的草原上,過著遊牧生活。古代亞敘人稱之為Ashkuzai,波斯和印度人稱之為Saka,希臘人稱之為Skuthoi或Sacae,中國《漢書》中稱之為“塞”或“塞種”。他們從公元前七世紀以來便和亞敘、波斯、希臘發生著接觸。他們分布的地區很廣,西自黑海以北,東至伊犁河下游,南達古波斯的北邊邊疆。雖然在種族上屬同一語族,但在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的名稱。史家一般把西方的塞人稱為斯泰基人,裏海西北的稱為薩弩馬他人(Sarmatia),裏海東北的稱為奄蔡人(Aorsi,後稱阿蘭,Alani),再往東南,自鹹海以南東至伊犁河下游的稱為塞人和馬薩革他人。
西元前八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錄下了古波斯人把所有的斯泰基人稱作塞克人(saca),斯泰基人的統治者被稱為王族(Royal Scyths),斯泰基人自稱為斯古呂他人(Skolotoi)。而匈牙利語言學家奧斯娃得·切枚例若(Oswald Szemerenyi)通過研究四種伊朗民族名稱"Scythian-Skudra-
斯泰基黃金首飾斯泰基黃金首飾
Sogdian-Saka"證明斯泰基其實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印歐同源詞,意思是“弓箭手”。希羅多德還寫到斯泰基人曾經居住在亞洲,但是在與同為塞人的馬薩格他人的戰爭中失敗而離開故鄉侵入辛梅利亞地區(Cimmeria,含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等)。希羅多德說:“馬薩格他人在服飾和生活方式上跟斯泰基人類似。他們都以步兵或騎兵的形式戰鬥,使用長槍和弓箭。不過他們最喜愛的武器是斧頭。他們的手臂覆蓋著黃金或者黃銅。而他們的槍頭、箭矢和斧頭是用黃銅製造的;頭盔、皮帶和扣子是黃金做的。馬的防具是用黃銅做的,而韁繩和護頭由黃金製造。他們從來不用鐵或者銀,因為他們的國家不出產鐵和銀,卻擁有大量的銅和金……每個馬薩格他男人只有一個妻子,但所有的妻子是共有的;但是斯泰基人卻不是這樣。”希羅多德認為斯泰基人分為至少5個部落,而南方的遊牧斯泰基人和北方的務農斯泰基人有區別。他還記載下斯泰基人穿褲子,戴著尖尖的高帽子,攜帶弓箭和匕首以及戰斧。至於戰爭,希羅多德這樣記載著,他們的習慣是這樣的:斯基泰人飲他在戰場上殺死的第一個人的血,把在戰爭中殺死的所有死人的首級帶到他的國王那裡去,便可以分到一份虜獲物,否則就不能得到。他沿著兩隻耳朵在頭上割一個圈,然後揪著頭皮把頭蓋搖出來。隨後他再用牛肋骨把頭肉刮掉並用手把頭皮柔軟,用它當作手巾來保存,把它吊在他自己所騎的馬的馬勒上以為誇耀。凡是有最多這種頭皮製成的手巾的人,便被認為是最勇武的人物。
西元前4世紀的斯泰基器皿
西元前676年,斯泰基人和曼努亞人(Mannaeans)聯合進攻亞述王國。亞述打敗了入侵者。後來在巴比倫和亞述的記載中,斯泰基人和米底人聯繫了起來。再後來的阿契美尼德王國也提到了斯泰基人。西元前512年,波斯國王大流士攻打斯泰基人,斯泰基人誘敵深入使波斯人因糧草不足而戰敗。西元前5世紀至前3世紀,斯泰基人的勢力大增,壟斷了黑海至希臘的奴隸買賣並獲取財富。但斯泰基人於西元前339年在與馬其頓王國的戰爭中失敗而內部分裂。薩弩馬他人(Sarmatians)逐漸取代了斯泰基人。雖然斯泰基人後來建立了新的王國,但在西元3世紀被哥特人摧毀。

社會經濟

斯基泰人的國家由四大部族組成、每部族又分為若干區,各區的首領負責斷案、徵稅、向異族屬國索貢等。國王和各級首領的繼承都是世襲制。氏族部落是斯基泰人的社會基礎,戰時則是作戰單位,各部族每年春天大會於王廷。戰時全民皆兵,分成三部分:主力由貴族首領的衛隊組成,其次是參過戰的部落民組成的部隊,其他老弱者組成輔助部隊。斯基泰人以多殺敵為榮,有以敵人頭骨為飲器的習慣。武器裝備有戰斧、矛、弓箭等。騎馬射箭是他們的特長,故有“馬上弓手”之稱。
斯基泰人多以遊牧為主,飼養馬、牛、羊、狗。少部分從事漁獵。進入南俄後,還有一部分定居民。斯基泰人精於製造手工藝術品。整個歐亞草原的斯基泰藝術風格較為一致,即通過鍛、鑄、鑲壓、刻等多種手法,用金、銀、銅等材料創造出生動的淺浮雕動物造型,其中最常見的有獅、虎、馴鹿、馬、麋、食肉鳥以及其他想像的動物,統稱為“動物紋”或“野獸紋”。斯基泰藝術的另一特點是往往以帶鉤、柄、飾牌等裝飾在馬具、武器、衣著和器皿上,成為財富的標誌。同黑海沿岸的希臘城邦、波斯以及中亞各族有貿易往來。公元前2世紀,克里米亞出現斯基泰最初的鑄幣。

宗教信仰

遊牧文化的首飾遊牧文化的首飾
斯基泰人初信自然神,但無廟宇之類建築。斯基泰人保有明顯母權社會痕跡,信奉的神靈中,最高貴的是母神塔別梯-赫斯提亞,主保護火種和牲畜。斯基泰人的宗教是原始印度伊朗宗教或者前瑣羅亞斯德教,崇拜伊朗族的熱神阿他和雅利安人的火神阿耆尼,是比瑣羅亞斯德教和印度教還要原始的信仰。後來影響了斯拉夫、突厥和奧塞梯的傳統。斯基泰人崇拜鹿,鹿是斯基泰藝術品的普遍形象,特別是陪葬品。斯基泰人相信速度快的動物能帶給死者靈魂速度,所以開始用馬殉葬,但是以馬殉葬可以追溯到銅器時代。斯基泰人的墓葬遍及阿爾泰至南俄草原的廣大地區。墓中陪葬物顯示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現象。國王死後,要殺死50名衛士連同馬匹殉葬。貴族的墓制也極宏偉,除要求殉葬外,還埋入金、銀、銅器、陶器,一般成員的墓穴則簡陋不堪。希羅多德描述了斯基泰國王葬禮上的馬殉葬儀式。而鐵器時代的丘爾駻墓葬甚至有幾百匹馬被殉葬。突厥人作為斯基泰文化的繼承者延續了殉馬陪葬的習慣。遷入南俄後,明顯受希臘影響,信仰天神宙斯、土地女神吉爾、日神阿波羅、海神波塞冬。斯基泰人始終沒有文字,但有不少斯基泰人名、地名、族名保留在碑銘和古典作家的著作中。

漢字記載

高加索人種的斯泰基人的黃金面具高加索人種的斯泰基人的黃金面具
西元前八世紀中國出現了模仿斯泰基動物搏鬥圖案的玉器。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或者更早,在今天的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即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古稱河西地區),和北方草原地帶,居住著許多遊牧部族,其中見諸古代典籍的就有允姓之戎、大夏、莎車、大月氏、匈奴、樓蘭等。這些當時北方的遊牧部落很早就活動在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上,他們依靠強弓勁馬,在這一帶縱橫馳奔,經常與河東之地的定居人民發生衝突。至秦穆公時,為了徹底解決來自河西地區遊牧部族的侵擾,用能人由余的智謀,在公元前623年,派兵攻打戎王,占領了許多遊牧部落的地區。最終導致了這些被打敗的部落向北和西方遷徙。在這些部落中,就有允姓之戎、大夏、月氏、莎車等部,至公元前7世紀末,這些人開始出現在塞地,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漢書·西域傳》稱之為塞種,意為塞族。塞種在我國古代佛經中作“釋種”。塞克在佛經中也有其它幾種譯名,如《雜阿含經》作“釋迦”,《正法念處經》作“賒迦”,《孔雀王經》作“鑠迦”,一作“爍迦”。當時塞種已南下,在乾陀羅之西,約在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和坎大哈之間。自先秦至漢初,塞種分布在中亞錫爾河以北一帶,以伊犁河流域為中心。《漢書·西域傳》中說:“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自此塞王南君罽賓,塞種分散,往往為數國。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屬,皆故塞種也。”這是追述的先秦、西漢的史實。休循與捐毒都是帕米爾山中的遊牧小國,距疏勒國不過數百里,到東漢未期都歸屬疏勒國。因此,塞人活動的地域是應包括疏勒在內的。烏孫國的東邊與匈奴相連,西北面是康居,西鄰大宛,南面是居住在城郭內的國家。這地方原本有塞人居住。大月氏向西方遷移時,打敗了塞王。塞王向南過懸度,進入了克什米爾地區,大月氏便占領了原塞王的轄地。後來烏孫王昆莫占有了大月氏的領地。所以說烏孫的人民中有塞人和大月氏人。又曾提到:從前匈奴打敗了大月氏,大月氏向西征服了大夏,而塞王南遷遷移,塞人分散為許多小國。從疏勒起,西北的休循國、捐毒國等都是塞人的國家。後來《漢書·張騫傳》載:“月氏已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他。”即公元前176年左右,大月氏西遷,擊敗塞人部族,大批塞人被迫從伊犁河谷南遷,其中有一支曾通過喀什西北的鐵列克山口,先後定居疏勒與于闐二綠洲。本世紀以來,在喀什地區的巴楚縣與和田地區,都發現過古代塞語文獻,說明西漢以後,疏勒綠洲曾是古代塞人活動的重要地帶。塞人南遷之際,已進入有階級社會,有過相當發達的古代文明,這對他們後來定居的西域古疏勒國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無疑產生過巨大影響。有人甚至推斷,“疏勒”這一地名,就是塞人的貢獻。

猶太記載

斯泰基人在猶太教聖經里被稱為亞實基拿人(Ashkenaz)。《創世紀》十章第三節和《歷代志上》一章第六節寫到:“歌篾的兒子是亞實基拿(Ashkenaz)、利法和陀伽瑪”。若按此說法斯泰基人可以追溯到諾亞的第三子雅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