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觀察:竹內實文集

《文化大革命觀察:竹內實文集》是2005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竹內實。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文化大革命觀察:竹內實文集》

本卷文集按照最初發表的時間順序,收錄了竹內實的跟蹤與觀察中國文化大革命全過程的代表性文章。

從文化大革命初期對吳晗和《燕山夜話》的批判中,竹內實覺察出自新中國成立後已初見端倪的虛無主義文化態度。結合著自己對近代以來動盪不安的中國歷史的親身感受,他很快寫出了像《中國——文藝界陷於混亂與虛無》和《“牛鬼蛇神”及其他》那樣冷靜思考的文字,由於在當時日本中國研究界不同凡響而備受矚目。後來,伴隨著不斷複雜多變的中國政治和社會文化大革命中反映出來的那種草木皆兵的極“左”情緒,以及在現代政治中濫用“忠”、“孝”之類道德觀念的實用主義偏向,比如《“敵人”是什麼?》和《從“孝”到“忠”——“文革”中的思想》等文,都屬於這一類內容。而對“批林批孔”和“學習儒法鬥爭史”運動的關注,更使竹內實能夠將歷史和現實、感情和理性很好地結合起來,針對林彪江青等人的惡劣政治品質,進行入木三分的剖析,《現代中國的歷史印記——“學習儒法鬥爭史”運動對呂后武則天的讚頌及其失敗》等文章便是這方面的成果。與此同時,竹內實對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過程中的作用與貢獻,則給予比較中肯的評價。難得的是,竹內實在文化大革命中所有這些否定或肯定性的分析,既非常及時又大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至今讀來還會引起中國人或海外人士的由衷感慨與深思。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竹內實仍然很注意關於這段中國現代歷史的資料蒐集與研究動態,強調應該從中汲取有用的教益。他對後來出版的一些描寫“文革”的作品和材料相當重視,並先後寫了《眾人的墓志銘——追悼“文革”犧牲者與中國文藝界的狀況》和《關於“文革”》等文章。

竹內實並不認為,文化大革命僅僅是中國人經歷的事情。他曾以《中國文化大革命和日本人》之類文章說明,對文化大革命歷史的反思從一開始就是各國學術界和學者們共同的理論課題。我們無疑也應當伴隨著時代的演進,力求對這一歷史現象有逐步深入的認識與理解。

圖書導語

竹內實是目前日本最著名的中國學家之一,被當今日本學術界稱為“現代中國研究第一人”,在戰後日本的中國研究領域,處於開創者和泰斗的地位。本書是竹內實文集的第六卷,該書是對新中國發生的文化大革命觀察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本書供在這歷史現象有研究的人員和愛好者閱讀與認識。

圖書目錄

作者前言

中國的文化革命意味著什麼?

關於《燕山夜話》——文化大革命的虛無主義

吳晗——文化大革命和一位歷史學者的命運

周恩來的作用

中國——文藝界陷於混亂與虛無

“牛鬼蛇神”及其他

文化大革命和教育

文學藝術銷聲匿跡

“敵人”是什麼?

從“孝”到“忠”——“文革”中的觀念

毛澤東心目里的中國共產黨

中國文化大革命和日本人

對“批林批孔”的考察

為什麼孔子要被批判?

“批林批孔”與傳統思想

《毛澤東談文化大革命》編者後記

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前後

周恩來的“遺產”與第二代領導人

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江青的走紅與垮台

現代中國的歷史印記

——“學習儒法鬥爭史”運動對呂后、武則天的讚頌及其

失敗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戰後世界史的橫斷面

“文革青年”失望的真實感受

——讀(我曾經是紅衛兵》

紅衛兵描寫的“文革”

——小說《瘋狂的節日》解說

眾人的墓志銘

——追悼“文革”犧牲者與中國文藝界的狀況

孔子批判與孔子的生命力

對“關於‘文革’評價的徵詢信”的答覆

關於“文革”

《毛澤東隱蹤之謎》前言

文化大革命和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