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學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是以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的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有目的、有計畫、有系統地採用科學方法進行的探索教育過程、發現教育規律的創造性活動。教育科學是研究人類知識和價值觀念傳遞過程中的現象或問題的科學。教育科學的發展,依賴於教育科學研究的不斷探索與創新。教育科學知識的豐富和理論體系的完備又為教育科研提供了基礎。

基本信息

定義

教育科學研究教育科學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就是運用科學方法,探索教育領域客觀規律的認識過程。
首先,教育科學研究是教育研究工作者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認識過程,是一種“發現”、“探索”的過程,旨在發現新的、尚未被認識的教育領域的東西的過程。
其次,教育科學研究所要探索和發現的是教育領域中尚未認識或徹底揭示的教育規律,同時對現存的教育理論觀點、方法和價值進行反思評價,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再次,教育科學研究是運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教育領域的客觀規律。研究方法要科學,包括依研究目的、任務,選用適宜方法和遵循科學的程式。
教育科學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與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學研究程式,通過對教育現象與事實的解釋、預測和控制,探索教育規律的一種認識活動。

方法

常用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流程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式:提出研究課題——制訂研究計畫——實施研究計畫——總結研究結果。

特點

(1)研究對象的複雜性。教育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是人特有的社會性活動。教育科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同時涉及到個體和群體兩方面的行為,變數複雜。

(2)研究範圍的廣泛性。教育不僅與人的發展關係密切,而且與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的聯繫。教育研究要涉及教育內部的各種關係,又涉及教育與社會方方面面的各種外部聯繫,因此不僅要研究教育對象,而且需要注重研究發展教育的各種條件,各種影響,研究教育者的素質等。
(3)研究方法的綜合性。要探求教育活動規律,常常不能運用單一的方法獲得結論,而必須綜合地運用各種研究手段、途徑。隨著學科的發展,各學科聯繫的加強,如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作為社會科學之一的教育科學研究要依據和吸收其他有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借鑑其他學科的基本概念、方法與技術手段等,同時又要考慮本學科自身特點選擇和設計適宜的研究方法,即不僅要注重運用經驗思辨的方法,進行觀察和綜合性描述,又需儘可能對量的因素加以關注,將定性與定量結合,如此才能獲得科學可靠的結論。
(4)研究的倫理性。教育研究對象是人,研究目的是為了使教育更符合規律從而促進人的發展。研究不能違背倫理性原則。

層次

1、依研究目的教育科研可劃分為五個層次,即基礎研究套用研究開發研究、評價研究和行動研究。這五個層次從行動研究到基礎研究是從非正規向正規化遞增,其套用的即時價值呈遞減傾向,而在理論上的長遠價值則呈遞增狀態。
2、教育科研的方法體系層次。教育科研方法體系包括三個層次,即方法論、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研究手段。
教育科研方法的最高層次是哲學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正確認識教育現象提供了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教育科研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為指導。
一般科學方法是介於哲學方法論與具體研究方法之間的系統科學,包括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和耗散結構論、突變論、協同論等系統理論。它為科研提供了一系列原理原則,如整體系統原理、有序原理、動態原理、反饋原理等,它具有現代科學研究共同的一般方法論性質。
具體研究方法即適合特定科學的專門的研究方法與技術手段。就教育而言有收集資料的方法如:文獻法或歷史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等;分析處理資料的技術手段如:系統分析法、制表法、抽樣法和計算機技術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