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棕子

敗棕子

敗棕子,分布於長江以南。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成熟果實。霜降前後待果皮現青黑色時採收,曬乾。

基本信息

名稱

藥名

棕櫚子

別名

敗棕子、棕樹果

漢語拼音

zong lv zi

英文名

Fruit of Fortune Windmillpal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

性味歸經

味苦;甘;澀;性平脾;大腸經

中藥化學成分

種子殼含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左鏇表兒茶精沒食子酸鹽(epicatechin gallate)右施兒茶粗(catechin),沒食子酸(gallic aicd)。

功效主治

功效

止血;澀腸;固精

主治

腸同;崩漏;帶下;瀉痢;遺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6-9g。

生態環境

栽培於村邊、溪邊、田邊、丘陵地或山地。

採收和儲藏

霜降前後待果皮現青黑色時採收,曬乾。

資源分布

長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果實腎形或近球形,常一面隆起,一面凹下,凹面有溝,旁有果柄根。長8-10mm,寬5-8mm,表面灰黃色或綠黃色,成熟者灰藍色而被蠟被,平滑或有不規則網狀皺紋,外果皮、中果皮較薄,常脫落而露出灰棕色或棕黑色堅硬的內果皮。種仁乳白色,角質。氣微,味微澀而微甜。

顯微鑑別 棕桐子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長方形、壁較厚的

厚壁細胞,每個厚壁細胞又分成2-4個子細胞,外壁覆有1層蠟質。中果皮由10多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組成,外側的較小,排列緊密,鞣質細胞單個散在或數個相聚,細胞長圓形,切向68-

214μm,內含紅棕色塊狀物。內果皮為2-3列石細胞和少量厚壁細胞,石細胞呈不規則圓形,直徑34-51μm,厚壁細胞不規則方形,壁厚、木化。種皮為數列薄壁細胞。合點部位向內增大,形成合點侵填體,由木化網紋細胞組成。胚乳細胞壁厚10-14μm,位於外側的多徑向延長;位於中

部的細胞壁多呈念珠狀,胚位廠胚乳的背部中央,由圓形或多邊

形的薄壁細胞組成。

中藥化學鑑定

理化鑑別 取棕桐子20g,粉碎,加乙醇冷浸過夜,濾過,蒸去乙醇,得浸膏,加20ml蒸餾水溶解,備用。

(1)取2滴溶液於白瓷板上,加1%三氯化鐵試液,顯污綠色。(檢查酚類化合物)

(2)取2滴溶液於白瓷板上,加香草酸一鹽酸試液,顯櫻紅色。(檢查間苯二酚和間苯三酚)

(3)薄層色譜 取剩餘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鹽酸酸化(PH2),用..革取5次,合併5次萃取液,回收..,殘渣加無水乙醇溶解作供試液,以d-兒茶素。原兒茶酸作對照。點於矽膠G(黃岩)-1%CMC板上。用氯仿-丙酮-甲醇醋酸(7:2:1.5:0.5)為展開劑展開,用2%三氯化鐵-1%鐵氰化鉀水溶液顯色,樣品色譜與對照品色譜在相對應的位置處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藥材基源

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成熟果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