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原風景

故鄉的原風景

日本陶笛大師宗次郎的曲目,透過清新悠揚的陶笛樂音,闡述他對於自然萬物與山川土地的感懷。曾經在TVB《鹿鼎記》(陳小春版)中的曾柔出場時作為她的簫聲而運用。在《神鵰俠侶》 (古天樂版)中也用過。

基本信息

概述

故鄉的原風景故鄉的原風景
《故郷の原風景》
用樂器:十二孔C調陶笛
日本陶笛家宗次郎Sojiro的故事
宗次郎的陶笛歷史算是從認識香山久大師開始的。
1975年,栃木山里一個小山谷的小村子,聽見了大師的笛音迴響在山谷之間,初次聽見陶笛感動的瞬間,讓他幾個月後決定拜大師為師。

創作背景

《故郷の原風景》是陶笛大師宗次郎先生的名曲。宗次郎先生師從香山久先生,學習陶笛是在栃木山的一個村莊裡,學成之後移居到栃木縣東部的茂木町居住,那裡的自然風景是很美的,那裡有美麗的淡水河那珂川,盛產鮎魚。說到故鄉的原風景的創作背景,和自然風景是分不開的,還有另一點,是充滿禪意的生活方式,如同禪宗的“自性清淨”說,講究的是最上之禪,從空出有,如蓮花之清淨不染,SOJIRO(即宗次郎先生)在遠離塵囂的環境中,自己製作陶笛,並且進行耕田,種植等農作(他還說過陶笛就是對空氣的耕種)才會有這樣出塵的作品誕生。

詳細

在森林裡的小木屋,只有一盞油燈,只有兩塊塌塌米大小的空間,這就是宗次郎陶笛音樂的起點。
1979年移居木縣東部的茂木町,開始追求自己的音色、創作自己喜歡的陶笛模型,親手蓋窯,自己燒柴。
1980年移居一所廢棄的國小,作為工作室。再度堆磚蓋成新的薪窯,開始製作多種類的陶笛。宗次郎製作的陶笛中有許多是只有宗次郎本人才懂的陶笛,有的是只有宗次郎才作的出來的,原因並不純然是因為製作的步調,而是如何配合土的步調與狀態,一步步的去製作笛子的那一份用心。能夠用這全心全意製作的陶笛吹出的笛音,只有宗次郎,這是只屬於宗次郎的音色,所以能夠感動那麽多的人,能夠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只有宗次郎能吹奏出值得誇耀的陶笛音色。
宗次郎,向來是以發自內心的音樂情感,透過清新悠揚的陶笛樂音,闡述他對於自然萬物與山川土地的感懷。他於1985年獻出的處女演奏作品,其清新音樂風格馬上博得市場的認同與讚賞,93年推出的歷史性大碟「木道」、「風人」、「水心」,將大自然循回不息的生命表露無遺,更一舉獲得日本唱片大獎,奠定他陶笛演奏的不墜地位。
——日本陶笛大師宗次郎一曲《故郷の原風景》使人徹底感受孤寂,體驗滄桑。此時此刻,疲憊的我,打開窗戶,我眼前不再是水泥森林矗立,灰煙瀰漫的喧囂城市,而是一輪紅日下的一望無際的大漠,已然沉醉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中。

曲目配詞

柔軟的時光版

-------故鄉的原風景-------
一縷清風呼喚遙遠的記憶
幾朵浮雲裝點生命的蔥綠
最早的呼吸穿越動人的綺麗
最初的美麗就在這裡
故鄉啊~~~故----鄉
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
離家的腳步漸行漸遠
淳樸的鄉音清晰依然
-------------
金色麥浪鼓舞豐收的大地
歲月的歡歌收穫季節的贊禮
悠悠的時光篆刻繽紛的傳奇
秋水長天共此不息
故鄉啊~~~故-----鄉
睡夢中最溫暖的天堂
走過了歲月千迴百轉
無盡的思念一生相伴
--------------
母親的牽掛眺望黎明的晨曦
遠歸的雁陣捎來遊子的訊息
裊裊的炊煙飄來溫暖情思
阡陌縱橫相偎相依
一縷清風呼喚遙遠的記憶
幾朵浮雲裝點生命的蔥綠
最早的呼吸穿越動人的綺麗
最初的美麗還在這裡

張國憲版

作詞:張國憲
綿綿雨秋 入夢溫柔
恬靜似風 沉醉如酒
悠悠鄉音 娓娓訴說
溫存似你 天真如我
那是哪年凌晨的月色
在我窗前辭別的故友
恍然追尋消逝的身影
已是我們相繼遠赴的生活
蔚藍河流 白雲輕游
笛音似水 清澈如歌
柳絮飄落 淡淡哀愁
燕舞似你 眼眸如我
那是何時凋零的花朵
枝葉染上落寞的顏色
偶然凝望當初的風景
卻只剩下微笑的回眸

徐光中版

樂器:十二孔C調陶笛
作曲:日本陶笛家宗次郎
填詞:徐光中
片片相思順著江河下
絲絲懷想隨著風兒牽掛
涓涓愛戀碧泉般無瑕
幽幽笛音縈繞谷崖
蕭蕭的落木啊枯葉將飄向誰家
驀然的回首映紅霞
殘陽似血
笑靨如花
妍妍紅日浮在長河上
明明皓月依著湖波蕩漾
清清思戀蓮荷般幽香
戚戚琴聲沁潤心房
南飛的群雁啊今晚將棲息何方
夢中的人兒愁容悵
嬋娟之下
駐足守望
片片相思順著江河下
絲絲懷想隨著風兒牽掛
涓涓愛戀碧泉般無瑕
幽幽笛音縈繞谷崖
妍妍紅日浮在長河上
明明皓月依著湖波蕩漾
清清思戀蓮荷般幽香
戚戚琴聲沁潤心房
——徐光中作於2007年10月20日
附註:本歌詞入選首屆梁祝杯全球華語愛情詩文大賽。

秋暮版

詞:林火鬼雲
曲:《故鄉原的風景》
萬里秋情,繪一筆沉吟
點燈獨行,愁一腔離別音
雪染雙鬢,蹉跎歲如雲
青衫泥濘,照影伶仃
故鄉青山之外,前程(暗暗)無處尋
誰伴我知心,共此行
與子同衣,生死不吝
素衣簪荊,她笑語如鈴
渡口送行,掩淚句句叮嚀
夜半酒醒,相思寄與卿
中庭落英,空笑冷清
伊人千里之外,孤窗(冷衾)對月明
願伴她今生,止飄零
琴瑟在御,年歲寧靜
春和景明,當時少年心
飛鳥逐雲,看山外天無垠
黃粱夢裡,得意醉花陰
涉水投奔,春華委頓
衰草離披,而今淒涼意
年歲幾經,得失幾場夢醒
伊人老去,故園煙火明
芳草滿津,埋沒歸徑

《落葉歸根》插曲版

詞:栩木伊
曲:《故鄉的原風景
小橋流水,滲透原野的氣息。
茅舍屋檐,淋著雨滴泣。
田野麥浪,飄散泥土芬芳。
夕陽晚霞,風光如畫。
山村長成的少年啊,何處才是你的家。
翻越高山,踏過深溪。
遠在他鄉,只回望。
漫漫人生,免不了起起落落。
一腔熱血,也許也會錯。
何去何從,追尋遙遠記憶。
夜裡夢裡,絲絲牽掛。
二十年的徹夜難眠啊,斑白了誰的發。
山村漫步,林間輕舞。
逝者如歌,只悵惘。
小橋流水,滲透原野的氣息。
茅舍屋檐,淋著雨滴泣。
田野麥浪,飄散泥土芬芳。
夕陽晚霞,風光如畫。
一絲一縷,一如往常。
重回故鄉,我為你歌唱。
星空月光,擁有多少希望。
遙想未來,只為故鄉。

賞析

不同人有不同的故鄉,千萬人對本曲有千萬種感受。在每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總會想起兒時的故鄉,春日裡故鄉的小溪邊,成群結隊的羊群,踏著溪邊的青草,咩咩細語的低吟,我總會坐在對岸的石頭上,細心的數著:一隻兩隻,············一陣清風吹過,牧羊人的羊鞭一甩,咩咩細語的低吟伴隨著東去的溪水,漸漸的不見了蹤影·········

生機

音樂響起,思緒飛到那遙遠的地方去了。那是一個冬天的末尾,原野上到處還是皚皚白雪,故鄉山中的樹梢上還滿是冰棱花;小河雖然還被冰凍著,但已經能夠聽到冰下傳來的“嘩嘩”流水聲了。儘管這還是冬天的景象,但春天畢竟是不可抗拒地來臨了。
太陽出來了,那萬丈光芒照耀著大地上的一切。小河開始解凍,河面上開始出現一個個圓圓的洞,冰兒不再團結成一塊,水面上不時有浮冰在飄流;樹梢上的冰棱花開始消失,樹兒露出它本來的面目,冷藏一冬的大山終於透露出些許的生氣。主鏇律響起來了,萬物在復甦,大地上的一切開始復活,小鳥在歌唱,花兒在春風中搖擺著美妙的身姿跳舞,小魚在水中快樂地吐著泡泡……好一派北國之春的景象,故鄉,沉浸在春天的歌聲里,萬事萬物共同在譜寫一曲春之歌,春天的戀歌。

寂寥

瑟瑟寒風,孤仞萬重山,天高地闊,縱馬馳奔。一聲塞外鈴鼓,搖墜長河落日圓;夕照殘陽似血,鄉關日暮是何處?仗劍獨行天涯客,臨風勒馬憑高處,不識舊時飛雁,任高天流雲飛渡。這時的一聲長笛音韻,刺穿故鄉雲邊的天際破空傳來,仿佛是響起來的兒時頑伴們的呼喚……
立馬黃沙高崗處,南望中原。任男兒鐵石,不敢回看來時程,臨風無言。解征轡,御雕鞍,放馬山野,燃一堆篝火,伴泉澗松風,惆悵婆娑,燒一壺烈酒,藏一片冰心於玉壺,醉倒萬里鄉愁。鐵甲寒衣扶相擁,望孤月,醉依松下山泉石,夢伴山澗流水聲。魂遲奔,故園近……
故土仍在雲天處。從此胡笳柳笛聲,不帶簫音過玉門。長亭盡頭更短亭,塞外遠山殘雪裡,夜寒清風笛簫音,竟成風中凝咽聲,遠山,孤峰,塞外碧寒天影中,一彎落沉下弦孤月,竟自重複昨日夢,且待白髮征夫還,埋骨故園慰夢魂。揮淚處,影緲時,一騎風沙絕塵去…
《故鄉の原風景》使人徹底感受孤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中……

悲涼

該曲作為神鵰俠侶配曲時,當小龍女跳崖的那一刻,這首音樂的悲涼氣息被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和劇情配合的天衣無縫,幽怨的鏇律刻畫出了楊過的悲傷和無奈的心情。高聳的山峰,瑟瑟的寒風,無一不襯托出劇情中場面的悲涼,加上陶笛深邃的鏇律,那種生離死別的感覺仿佛感染這每一個觀眾。往事在眼前浮現,腦中徘徊,但已是物是人非,此時,只有這首音樂能夠表達一切,無需贅言……

無言勝有言

對於這首樂曲,曾有過很多版本的填詞,也曾有人極力反對為其填詞。因為樂曲的意境已經遠遠超過了樂曲本身,任何填詞,都會局限對其意境的延伸。事實上,好的音樂總是這樣的,它總能承載不同年代,不同環境下,不同人的情感和生活。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獨一無二的故鄉,和從故鄉一路走來的獨特人生,所以才會對此曲有著不同意義的解讀和感悟。

套用

故鄉的原風景神鵰俠侶
曾經在TVB《鹿鼎記》(陳小春版)中的曾柔出場時作為她的簫聲而運用。在《神鵰俠侶》 (古天樂版)中也用過。當小龍女跳崖的那一刻這首音樂作為配樂出現時被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和劇情配合的天衣無縫,幽怨的鏇律刻畫出了楊過的悲傷和無奈的心情。高聳的山峰,瑟瑟的寒風,無一不襯托出劇情中場面的悲涼,加上陶笛深邃的鏇律,那種生離死別的感覺仿佛感染這每一個觀眾。往事在眼前浮現,腦中徘徊,但已是物是人非,此時,只有這首音樂能夠表達一切,無需贅言……

意境

夢斷長笛
靜夜。閉上眼。夢裡。幻里。……
孤仞萬重山,天高地闊。一聲塞外鈴鼓,搖墜長河落日圓,夕照殘陽似血。鄉關日暮是何處?仗劍獨行天涯客,臨風勒馬憑高處。不識舊時飛雁,任高天流雲飛渡。這時的一聲長笛音韻,從漂流過故鄉雲邊的天際破空傳來,仿佛是響起來的兒時頑童伴們的呼喚……
夕陽下。黃沙里。夢斷塞關馬不前!
立馬黃沙高崗處,南望中原。任男兒鐵石,臨風無言,不敢回看來時程,歸時路。解征轡,御雕鞍,放馬山野。燃起一堆篝火,伴泉澗松風,一壺烈酒,醉倒萬里鄉愁,藏一片冰心玉壺。擁鐵甲寒衣塞關孤月,醉依松下山泉石,夢伴山澗流水聲。魂去返,故園遠,長亭盡頭更短亭。塞外遠山殘雪裡,夜寒清風笛簫音,竟成風中凝咽聲。
遠山。孤峰。塞外碧寒天影中,一彎落沉下弦孤月!
待霜晨曉天。馬嘶驚醒夢殘,一捧寒雪揉碎相思魂。瀟瀟風,漫漫途,寒鎧鐵骨,踏破簫音過塞關。一路黃沙風萬里,故土只在雲天處。從此胡笳柳笛聲,不帶簫音過玉門。且待白髮征夫還,埋骨故園慰夢魂。揮淚處,影緲時,一騎風沙絕塵去。
荒灘野。長河邊。唯余昨夜一堆篝火灰燼,幾絲殘煙裊裊……
軒窗月下待歸人,人自無期我自戀,不知歸人何時還,且待海枯石爛!
《故郷の原風景》使人徹底感受孤寂,體驗滄桑。此時此刻,疲憊的我,打開窗戶,我眼前不再是水泥森林矗立,灰煙瀰漫的喧囂城市,而是一輪紅日下的一望無際的大漠,已然沉醉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中......

作者簡介

宗次郎Sojiro(そうじろう}本名:野村宗次郎。出生於1954年10月10日-)日本第一奧卡利那笛演奏者,作曲家。他出生於群馬縣館林市,1975年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奧卡利那笛的美妙音色、回音,並被深深地吸引。從那一年起,他追求著自己夢寐以求的音色,開始正式製作奧卡利那笛。
1979年移居木縣東部的茂木町,開始追求自己的音色、創作自己喜歡的陶笛模型,親手蓋窯,自己燒柴。
1980年移居一所廢棄的國小,作為工作室。再度堆磚蓋成新的薪窯,開始製作多種類的陶笛。宗次郎製作的陶笛中有許多是只有宗次郎本人才懂的陶笛,有的是只有宗次郎才作的出來的,原因並不純然是因為製作的步調,而是如何配合土的步調與狀態,一步步的去製作笛子的那一份用心。能夠用這全心全意製作的陶笛吹出的笛音,只有宗次郎,這是只屬於宗次郎的音色,所以能夠感動那么多的人,能夠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只有宗次郎能吹奏出值得誇耀的陶笛音色。
宗次郎,向來是以發自內心的音樂情感,透過清新悠揚的陶笛樂音,闡述他對於自然萬物與山川土地的感懷。他於1985年獻出的處女演奏作品,其清新音樂風格馬上博得市場的認同與讚賞,93年推出的歷史性大碟《木道》、《風人》、《水心》,將大自然循回不息的生命表露無遺,更一舉獲得日本唱片大獎,奠定他陶笛演奏的不墜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