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李斯特(1789-1846)是德國工業資產階級的思想家,資產階級經濟學中歷史學派的先驅者之一。在本書中,他發揮了關於國家體系經濟學的學說,論證了實行關稅保護以發展德國工業資本的必要。(本書據朗曼斯·洛林公司1928年版譯出。)。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大約五年前,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List)的一系列著作在德國發表並大量發行的時候,《泰晤士報》駐柏林記者對這些著作在擁護保護性商業政策的那個國家產生的有力影響進行了評論。

正是李斯特經濟學理論的實際影響得到了證實,首先吸引了我對李斯特著作的注意。我在認真閱讀了這些著作之後,便產生了翻譯這部論著的想法,目的是為英國讀者提供一個機會,自行判斷作者論斷的正確性和論證的合理性。

該書由四部分組成——歷史、理論、學派和國民經濟政治學。它是在1844年前完成的,尤其是第四部分描述的大部分政治情形與商業政策現在已不復存在,記住這點至關重要。當時大不列顛《穀物法》《航海法》以及普遍的保護主義關稅制度仍未廢除;德國的製造工業尚處於初始階段,德國各邦相對適度的關稅制度仍然允許英國為它們提供它們需要的絕大部分製成品。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於1789年8月6日生於符騰堡的魯特林根市,其父是製革匠,同時擔任多個公職,雖不富有但深受尊重。弗里德里希從小就表現出了對父親職業的反感,決心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他先後在布勞伯恩、尤爾姆和圖賓根等地的書記員辦公室供職。他以優異成績通過了政府組織的幾個考試,爾後進入符騰堡政府市民服務部工作。他的仕途一帆風順,到1816年就升任到了大臣副秘書長的職位。馮·萬根黑姆大臣好像一開始就很欣賞他的才能,熱誠歡迎這位多才的助手幫助他推廣他的改革計畫。

目錄

英譯者序

作者傳略

著者自序節錄

第一部分 歷史

第1章 義大利人

第2章 漢薩商人

第3章 荷蘭人

第4章 英國人

第5章 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

第6章 法國人

第7章 德國人

第8章 俄國人

第9章 美國人

第10章歷史的教訓

第二部分 理論

第11章 政治和世界主義經濟學

第12章 生產能力理論與價值理論

第13章國家商業活動的劃分和國家生產能力的聯合

第14章 私人經濟與國民經濟

第15章 民族主義與國家經濟

第16章 大眾經濟與國家財政管理,政治經濟學與國民經濟學

第17章 製造能力與國家的個人、社會和政治的能力

第18章 製造能力與國家的自然生產能力

第19章 製造能力與國家工具能力(物質資本)

第20章 製造能力與農業利益

第21章 製造能力與商業

第22章 製造能力與航海——海軍力量與殖民地的開拓

第23章 製造能力與流通工具

第24章 製造能力與事業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原則

第25章 製造能力與生產和消費的激勵

第26章 作為建立與保護國內製造能力主要手段的關稅制度

第27章 關稅制度與流行經濟學派

第三部分 學派

第28章 義大利的國民經濟學家

第29章 工業體系(流行學派誤稱為“重商主義”)

第30章 重農或農業體系

第31章 交換價值理論體系(流行學派誤稱為“工業體系”)——亞當·斯密

第32章 交換價值體系(續)——讓·巴普蒂斯特·薩伊及其學派

第四部分 國民經濟政治學

第33章 英國的海島優勢與大陸強國——美國和法國

第34章 英國的海島優勢與德國商業聯盟

第35章大陸政治學

第36章德國關稅同盟的商業政策

附錄

中英文人名、地名、術語對照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