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鷂會

放鷂會

放鷂會亦稱放響弓鷂。漢族民間賽風箏的大會.流行於廣東等地。每年農曆九月初十舉行。“鷂”是南方對的稱為。用白色薄棉紙做成。風箏古稱“紙鷂”,是中國起源較早的民間遊藝用品,放風箏是民間較為常見的遊藝活動。清末民初,佛山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有放紙鷂的習俗,富有特色。“放紙鷂”今天只是一種文體活動,其實它來源於民間避疫去災的民俗事項,人們認為放紙鷂可把災難和病痛放飛,因此深為人民民眾喜愛,古代佛山還有專門的民間組織“放鷂會”。《放紙鷂》這幅年畫繪製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孩童在春和景明之日放紙鷂玩耍戲樂的情景,各種形狀、色彩、大小不一的紙鷂比高競翔、爭奇鬥巧,蔚為壯觀,妙似寫生而來,將昔日民間放紙鷂遊藝活動的圖像定格在年畫作品上。

放鷂會放鷂會

放鷂會

亦稱"放響弓鷂"。漢族民間賽風箏的大會.流行於廣東等地。每年農曆九月初十舉行。“”是南方對的稱為。用白色薄棉紙做成。有兩翼,寬一尺。裡面設嗚響裝置,臨風作響,所以又稱“響弓鷂”。放時規則十分嚴密、線要直,又要飛得高,飛翔的體態還要平穩、自然,聲音要清和,節奏要適中,能達到以上要求的獲勝。凡能按規定放鷂的,都有獎勵。

相關條目

比賽

漢族

風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